/index.php云南普洱茶介绍:定义: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上述有三个方面的界定:一是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茶;二是阳光干燥方式;三是经过后发酵加工。
云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呈猪肝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晒青毛茶【产地】晒青毛茶产地有云南省景谷、玉溪、文山、楚雄、江河等;贵州省镇远、都匀、婺川、遵义等;四川省邛崃、南江、城口、大竹、达县、铜梁等;广东省湛江、肇庆、佛山等;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临桂、罗城、岭溪、玉林等;湖南省郴州等;湖北省巴东等;陕西省紫阳、安康、南皋、镇巴、平利、石泉、白河、西乡、兰田、岚泉、宁陕等;河南省固始、光山、罗山、横川、新县、商城等。
【品质特点】滇青毛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富有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晒青茶中质量以云南大叶种所制的滇青最好。
滇青生产已有千年历史,是制造沱茶和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加工过程】晒青毛茶,多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单片叶为采制原料。
茶农制作晒青,杀青多用2尺4的铁锅,一次投叶2千克左右,低温闷炒至叶质柔软透清香,随即出锅摊凉。
用手工在簸箕、篾笆上揉捻搓条,揉成茶条后,抖散粘结的茶叶团块,薄摊在日光下晒至五成干;待茶条湿胚颜色由黄绿色转为黑绿色时,仍用手工进行第二次复揉,复揉后仍需抖散粘结的茶叶团块,抖直茶条,继续在日光下晒至足干。
足千后的晒青毛茶即可储藏或销售,也可进行“渥堆发酵”而转变为普洱熟茶。
近几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机制晒青毛茶,滚筒杀青或锅炒杀青后,经揉捻机揉捻成条,再经日光干燥而成。
•关于普洱茶的树种•日期:2006-07-26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的制做的,大部分普洱茶爱好者都知道这一点。
进而,也有很多茶友知道绿茶、乌龙茶等大部分中国茶都是属于小叶种的。
我因为专业背景的原因,一直想要关于茶树种的一个明确概念。
虽然对于喝茶而言,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权当爱好,或者满足一下好奇心吧!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事实上我国的茶树主要源于两个原种:Camellia sinensis 以及Camelliaassamica 。
在植物分类学中,每种植物都有一个唯一且全球通用的拉丁名,这是植物的学名,由“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组成。
Camellia 代表山茶属,sinensis 是中国的意思,Camellia sinensis 指中国种,就是我们俗称的中、小叶种。
除普洱茶之外的其他茶的栽培品种均由它演变而来。
assamica 来源于印度的地名,阿萨姆邦,Camelliaassamica 通常被称为阿萨姆种,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叶种。
茶的起源在中国,目前已是全球公认的。
其原因之一是在中国滇西和滇西南的原始森林里有着大片的野生茶树,但这是后话。
之前,英国人大约在1830年开始在印度种茶,使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红茶生产大国,每年的产量大约在75万吨。
显而易见的商业目的使英国的植物分类学者将印度阿萨姆邦栽培了800年的古茶树当作该种茶树的野生模式标本,并将其命名为Camellia assamica 。
这两个种曾经被一些学者认为:C. assamica 是C. sinensis 的一个变种,因此有C. sinensis var. assamica 。
但我国的山茶科植物权威张宏达先生通过大量基于野外实践的研究考察认为,它们是两个平行进化的物种。
进而,我国学者又进一步考证了茶树真正的原产地在中国,C. sinensis var. assamica在印度的所谓模式标本实际是从中国引种栽培了800年历史的过渡型野生茶树。
由此,张宏达先生在编纂《中国植物志·山茶科》部分时,将C.sinensis var. assamica 更名为Camellia assamica,中文名为普洱茶。
云南大叶种茶云南大叶种茶Yunnan Daye tea中国著名茶树良种,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
主要包括勐库大叶种(又名大黑茶)、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等。
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在该省双江、澜沧、勐海、凤庆、昌宁、云县、保山、元江等县(市)。
植株乔木型,树冠高大,自然生长树高5-6m,最高达20m以上。
树姿半开展,部分开展或较直立,分枝部位高,分枝较疏。
叶片属特大叶类,叶长平均13cm,叶宽5cm,最大叶面达26.0×10.5cm2,叶形长椭圆形、椭圆或近倒披针形。
叶片多为水平状着生,叶尖渐尖,叶色浓绿,或黄绿,光泽性好,叶面隆起或显著隆起,叶肉厚而柔软,侧脉明显,多为10对以上,叶缘背卷,锯齿较深尚齐,芽叶肥壮。
茸毛特多。
叶片栅状组织一层,栅状组织与海绵组织比约为1∶3。
发芽期早,生长期长,育芽力强,1年萌发5-6轮,新梢持嫩性强。
花多数单生,部分丛生或呈假总状花序,花冠短径为25mm,长径为45mm,花瓣6-7片,花萼5片。
抗寒性弱,-5℃以下便遭受严重冻害。
适制红茶。
鲜叶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丰富。
有性繁殖系品种勐库大叶种:又名双江勐库种,有性繁殖系品种。
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
叶长椭圆形,叶尖较长而钝,叶基卵圆形,叶色浓绿,叶肉厚而软,叶面显著隆起,叶缘微卷,锯齿大而浅,主脉明显,芽头粗壮,芽黄绿色,密披茸毛,萌芽力强。
新梢一年萌发五轮,全年可采茶28次。
一芽二叶平均重0.62克,产量较当地品种高37%—65%,六年生茶树亩产鲜叶330千克,色泽乌黑褐润,味强烈,汤色浓艳,香气高锐,成茶条索粗)隆,白毫显露。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3.76%,咖啡碱4.06%,氨基酸1. 66%,儿茶素总量182.16毫克/克,水浸出物48%。
原产双江县勐库区冰岛乡,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镇康、永德等县。
1984年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凤庆大叶种:凤庆长叶茶、凤庆种。
乔木型,有性繁殖系品种。
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
叶椭圆形内折,叶片水平着生,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柔软,叶缘微波。
芽绿色肥壮,多茸毛,育芽力强,新梢持嫩性强,易采摘。
采茶期从三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全年采茶25—26次,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0.19%,儿茶素总量134.19毫克/克,氨基酸 2.90%,咖啡碱 3.56%,水浸出物45.83%。
制普洱茶条索肥壮,色泽油润,汤色红亮,叶底肥软,白毫显露,香高味浓。
原产云南省凤庆县。
主要分布在滇西与滇南茶区1984年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勐海大叶种:又名佛海茶,有性繁殖系品种。
小乔木型植株,早生种。
树姿开展,生长势强,植株高大,最高达7米以上。
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肉厚,叶质柔软,叶色绿,叶面隆起,叶缘微波,芽头肥壮、黄绿色,密披茸毛,持嫩性强,采茶期从二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新梢一年萌发5—6轮,全年采茶25—26次,产量高,一芽二叶重0.66克,易采摘。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2.77%,儿茶素总量187.72毫克/克,氨基酸2.26%,咖啡碱4.06%,水浸出物46.86%。
原产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在滇南一带。
经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景东大叶茶:有性繁殖系品种。
乔木型,生长势强,树姿开展,分枝较密。
叶大、宽椭圆形,叶色较绿,叶肉厚而柔软,叶面显著隆起,嫩叶黄绿,芽肥壮,呈绿色,茸毛密而长,新梢生育力强,持嫩性好,发芽整齐,易采摘。
三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采茶。
一芽二叶平均重0.58克,适制普洱茶,制成红茶条索粗壮,金毫多,汤色浓,香气高,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9.52%,水浸出物46.90%。
景谷大白茶:有性繁殖系品种。
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较密。
叶大,长椭圆形,叶肉厚,叶质较软,叶面隆起,叶色浓绿,叶缘平直,芽粗壮,茸毛特多,闪白色银光,发芽整齐,持嫩性强。
一年新梢萌发六轮,产量高、品质好。
制滇青滋味醇厚而香,制名茶毫特多,香高味浓。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1.20%,水浸出物46.89%。
无性系地方良种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选育出云抗系、云选系无性系茶树品种,被国家、省审定为良种。
云抗14号:乔木型。
叶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软。
芽色黄绿,茸毛多,持嫩性强,生长快,一芽二叶重0.9克。
三月上、中旬开始采茶至十一月底,新梢萌发一年六轮。
全年采茶30次。
一芽二叶蒸青样分析含茶多酚37.37%,水浸出物44.2 0%,适制滇红、滇绿、滇青。
经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云抗10号:乔木型,树姿开展,分枝密。
叶着生状态水平,叶椭圆形,叶色黄绿,叶面隆起。
三月上、中旬开始采茶至十一月下旬,全年新梢萌发5—6轮,采茶31次。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06%,水浸出物44.90%。
适制滇红、滇绿、普洱茶等。
经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云抗43号: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分枝特多。
叶片着生状态水平,叶长椭圆形。
三月底开始采茶至十二月上旬,新梢一年萌发5~6轮,一芽二叶重0.75克,全年采茶26次,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4.98%,水浸出物44.94%,适制红茶、普洱茶。
长叶白毫: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密,叶椭圆形,叶面平滑稍弯弓,叶肉稍厚,叶质较脆。
芽色黄绿,茸毛多,闪银光,持嫩性强,一芽二叶重0.82克,三月初开始采茶至十二月上旬,全年采茶30次。
一芽二叶蒸青样分析含茶多酚31.17%,水浸出物40.39%,外形灰褐色,油润有光,香高鲜爽,滋味浓强,汤色红艳,叶底红亮。
19 85年审定为省级良种。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普洱茶】入门级熟茶普洱茶根据工艺的差别分为生茶和熟茶。
很多人接触普洱茶都是从熟茶开始的,而市面上销售的普洱茶熟茶中有相当一部分渥堆味较重,也因此使很多人对普洱茶很有偏见,说普洱茶就是那种臭烘烘的茶。
遇见这样的朋友,我总要为自己喜欢的普洱茶打抱不平,总是抑止不住地约他喝上一次普洱茶,抑止不住地要好为人师一把,借机会好好普及一下普洱茶的知识。
只是请人喝茶,总要有合适的茶品。
对初喝普洱茶的人而言,口感干净,堆味不重是体会普洱茶的基本原则。
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使得陈年普洱茶的价格较高,很多人望而却步。
其实对于熟茶而言,由于后发酵过程已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留给仓储过程中变化的主要是渥堆味的逐渐散去和非常少量的物质转化,因此越陈越香的概念远没有对于生茶重要,年份的长短也就不起主要作用了。
由于熟茶工艺的特殊性,使各个厂生产的熟茶风味各不相同。
勐海厂的熟茶一直是业界公认的,尽管改制前、后,品质不可同日而语,但传统的“勐海香”还是很多茶客追随的目标,可惜如今的市场上“勐海香”已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妙之味,我们只需保留一份期待之心,等待与它的不期而遇吧······前面说到我为普洱茶的打抱不平,使得寻找一片干净而实惠的熟茶就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