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改革利弊分析

新高考改革利弊分析


数学
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选修2-2(导数、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选
选修2-1
修2-3(计数原理、概率)
1. 各学科的教学要求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思想 政治
历史 地理 信息 技术 通用 技术
英语1(必修)、英语2(必修)、
英语3(必修)、英语4(必修)、 待国家英语考试要求明确后再定
英语5(必修)
新高考改革利弊分析
一、新高考方案的主要特点
第一、考试科目有更多选择
以前:“配餐” ---语数外+文综(政史地)
语数外+理综(理化生) 现在:“自助餐”---语数外+ 3门选考科目, 除语数外三门基础科以外,学生可以在“政史地 理化生技术”这7门科目中自主选择其中3门参加 高考---“7选3”
一、新高考方案的主要特点
四、思考
(三)、教学进度的安排?学期还是学段?
◆ 学段概念:高中三年的时间应分为五个学段
第一学段: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10月学考前) 11个月左右 第二学段:高二上(10月学考后)--- 高二下(4月学考前)4个月左右 第三学段:高二下(4月学考后)--- 高三上(10月选考前)4个月左右 第四学段:高三上(10月选考后)---- 高三下(4月选考前)4个月左右 第五学段:高三下(4月选考前)---高三下(6月) 1个月左右
7
等级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赋分: 61 58 55 52 49 46 43
40
比例: 7
6
543
21
1
二、新高考的变化
(二)高职提前招生
实行考生自主报考。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 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 为基本依据。
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预录取,考 生选择确认1所录取高校。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 他考试招生。
四、思考
(二)、学考、选考的时间节点?
学考和选考的时间如何安排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 ?一般情况下,选考安排靠后,这更有利于学生。高三 10月份应参加第一次3门选考和英语社会化考试;高三4 月份参加第二次3门选考;高三6月份参加统一高考。如 果这样的话,学考都将在高二集中完成,按学生可以参 加两次学考计算,高二将完成14次学考考试,压力是否 太大?任务是否太重?如果学考延续到高三,备考学考 时间太长,又是否会影响到选考和统一高考?
物理1、物理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修3-1
选修3-2中“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两章、选修3-4 (删除“相对论简介”)、 选修3-5
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删除专题5)
分子与细胞(必修1)、遗传与进化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
(必修2)、稳态与环境(必修3) 3)
经济生活(必修1)、政治生活(必 修2)、文化生活(必修3)、生活 与哲学(必修4)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3)、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选修5)
历史必修1、历史必修2、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3
(选修6)
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
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Ⅵ-环境保护
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
(选修2)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
电子控制技术
2. 选考科目的计分:
分21个等级,起点分40分,合格才赋分;
等级: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赋分:100 97 94 91 88 85 82 79 76 73 70 67 64
比例%:2 2 3 3 4 5 6 7 8 8 8 8
现在: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 专业平行志愿投档的方式。
二、新高考的变化
(一)统一高考招生的变化
语文、数学、英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语文、数学考试 时间6月不变、分值150分不变,但考试内容(限定选修模块) 有变;英语“两考合一”,分值150分不变,考试内容(限定 选修和词汇量)有变,高三10月、 6月各可以考一次,选其中 一次成绩;
优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 的50%)
三、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变化
(一)考试科目及试卷:
语文、数学:只有必考,可以考两次,以等级呈现 英语: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两考合一,学业水平(必考)以等 级呈现;高考以分数计算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分必考或“必考+选 考”两种;必考以等级呈现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分必考或“必考+选考”两种,必考作 为两门学科,选考合为一门学科
(五)等级:
分A、B、C、D、E五等,比例分别为A:15%、 B:20%、C:30%、D:30%,E不超过5%。
四、思考
(一)、科目的开设?
高一是否开齐高中所有必修文化课程?如果全开 全修,肯定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这与新高考改革的精 神相违背;如果不开齐所有必修文化课程,那么学生 在对某门科目缺乏整体的感知和了解的情况下,又如 何作出选考科目的选择?
二、新高考的变化
(三)单独考试招生
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包括中专学校、技工 学校招生,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 ,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探索把试点范围有 计划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新高考的变化
(四)“三位一体”招生
“三位”指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 (高校自行组织),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
“7选3”由省考试院命题,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必考)和 高考(选考)相结合的模式,“7选3“试卷由”必考(70%) +选考(30%)”组成,可考二次,选其中一次成绩。
1. 各学科的教学要求
学科
必修模块
限定性选修模块
语文
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文学作品(包括《外国小说欣赏》)
必修5
传统文化经典(包括《<论语>选读》)
第二、考试机会增加,统一高考和高中学考相 结合 以前:6月份一次统一高考; 现在:除了语文、数学必须统一高考外,外语 和3门选考科目提供两次机会,成绩两年有效。 考生可自主选用其中一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 分。
一、新高考方案的主要特点
第三、高考录取不分批次
以前:分批次,实行“学校+专业”志愿,按高校 平行志愿投档的方式;
三、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变化
(二)考试时间:
高一年级不考,从高二年级开始,每年10月 、4月各组织一次(4月不考外语)。
(三)考试时长:
语文和数学80分钟,英语120分钟,技术各 40分钟,其它60分钟。
选考加试:技术各20分钟,其它30分钟。
三、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变化
(四)试卷分值:
语文和数学100分,英语150分,其它70分,选 考加试3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