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试的重要通知考试时长:90分钟,请一定要提高答题效率。
考试题型及分值:填空题:6个,6分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混合在一起):10个,20分名词解释:3个,18分简答题:3个,36分论述题:1个,20分答题要求:简答题只答要点,论述题要多答,在回答出要点的基础上,展开说明“填空题和不定项选择题”都在《期末复习指导》上的“综合练习”中,答案在《学习指导》书上找,考试前一定要先把答案做出来,加深印象。
重点名词解释、重点简答题和重点论述题如下: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5.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6.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7.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8.利益集团(或称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9.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0.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1.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3.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4.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5.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6.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7.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8.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9.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
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3.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是什么?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道”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为线索,形成了一套将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修己治人,内圣外王,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长达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中国思想以先秦时代之思想为基础,其间无甚大变化。
概括而言,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以下结构性特点:(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等。
5.政治权力的特征是什么?(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7.政党具有哪些特性(或特征)?(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8.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什么?(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等。
9.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良好社会(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
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转。
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D.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10.“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11.传统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1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13.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14.自由主义理论遵循哪些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
(2)自由原则。
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
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
(3)理性原则。
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
(4)平等原则。
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
(5)宽容原则。
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
(6)同意原则。
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
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
(7)宪政主义原则。
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
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15.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
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1)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