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_侯丽俊
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_侯丽俊
收稿日期: 2010-03-02 作者简介: 侯丽俊 ( 1984— ) ,男 ,山西古县人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教师。
侯丽俊: 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
· 29·
占 总 人 数 的 11. 1% )、 父 母 ( 30 人 , 占 总 人 数 的
将偶像崇拜程度与自我意识总分和各维度进行
总人数的 24% )。
极关注自我、渴望独立、张扬个性 ,另一方面自我意
2. 2 中学生自我意识与偶像崇拜的相关
识还不够成熟 ,于是他们就选择具有很大社会效应
· 3 0·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 06月
的偶像作为自己的参照榜样。 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 呈现对偶像的认同 ,进而仿效其行为特征、仪容特征 等等 ,实现自己的偶像崇拜。 3. 3 焦虑水平与偶像崇拜
重的人数为 75人 (占总人数的 29% )、一般的人数 采取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对待。
为 100(占总人数的 38% )、比较严重的人数为 56人
目前中学生普遍崇拜偶像现象 ,已经有许多研
(占总人数的 21% )、严重的人数为 16人 (占总人数 究者探讨 ,本研究从一些相关理论及当今社会环境
的 6% )。
所占比例 (% ) 57. 3 11. 1 11. 5 6. 7
13. 4
由于偶像崇拜程度不严重和严重的人数偏少 ,
2. 1. 1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特质情况 针对中学生 本研究将比较不严重的和不严重的人数总体归为不
崇拜的特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在 262名回答自己 偶像的被试中 ,崇拜偶像的原因大致分为: 外型举止 ( 35人 ,占总人数的 13% )、品德 ( 58人 ,占总人数的 22% )、成就和才能 ( 87人 ,占总人数的 33% )、偶像 的一切 ( 41人 ,总人数的 16% )、其他 ( 41人 ,占总人 数的 16% )。其中“其他”是指看着舒服、喜欢就是喜 欢没有理由等。 详见表 2。
在对偶像现象的描述上。 本研究旨在从偶像崇拜的 性 α系数均比较高: 总量表为 0. 99,各子量表: 智力
深层原因上 ,心理学角度上分析中学生偶像崇拜的 与学校情况为 0. 97、躯体外貌与属性为 0. 97、焦虑
原因 ,从而客观地对待和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 为 0. 95、合群为 0. 95、幸福与满足为 0. 96。
年由于盲目崇拜偶像而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自杀。 对 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 ,
此 ,家长和教师多采取极端的措施 ,且收效甚微。 目 共 52个项目组成 ,问卷采用 1、 0记分的方法进行评
前在本研究领域 ,专业化的研究尚不多见 ,大多集中 定 ,“是”和“否”分别记为 1和 0。该问卷的内部一致
方面做进一步分析。 都知道艾里克森 ( E . Eri kson)
此外 ,本研究又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方式和花 在其社会化的发展阶段中提及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
费两方面进行调查。 偶像崇拜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收 特质为认同与角色混淆 ,由此看来 ,中学生的偶像崇
看影 视收听广播节目 ( 114人 , 占总人数的 43% )、 拜是为了更好的度过“危机期” ,更好地建立自我同
追求理想自我、建立同一性 ,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 , 通过这种方式 ,将内心的矛盾、焦虑投射到外部世 界 ,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 ,相比之下 ,他们对偶像的 崇拜程度也较深。 3. 4 合群与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现象 ,以青少年群体的表现最为明显 , 也可以说是一种青少年次文化的显现。 青少年次文 化 就是 青少 年同伙 所独 具的 价值 观、 心理 特征、 及行 为模式的统称。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社会化交往开始 由与父母的亲密关系转向建立与同伴的友谊。 他们 想得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可 ,并逐渐开始满足自身的 归属感和尊重的需要。在和同伴的交往中 ,促进了其 社会化发展 ,促进了自我意识和自我同一感的建立。 所以 ,一般来说 ,崇拜偶像的学生 ,相比之下较合群。
偶像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具有极高认可度的某些 都通过那些方式来了解你所崇拜偶像的情况? 8~ 22
人的类型 ,人们乐于接受这一类人的行为模式、思维 题用来测量偶像崇拜的程度 ,按五个等级评定记分 ,
习惯以至价值观 ,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附着较强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记为 1至 5分。该问
中学生处在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 这 一阶段初国外教育家称为初中的“危机期” ,这一时 期 的 典 型 特 征 是 充 满 内 心 冲 突 、 心 理 失 衡、 行 为 乖 癖 ,这种冲突的原因在于青春期伴随性成熟而出现 的心理失衡与内心冲突。 在这一时期自我通过各种 防御机制来赢得与本我、超我之间的战斗。自我会压 抑、替代、否认、反转本能使它们转而针对自身 ,这会 通 过强 迫 思维 和 强 迫行 为 而 导 致强 迫 症、 癔 症并 引 发焦虑。 埃里克森认为 ,儿童在进入青春期后 ,原有 的自我同一性遭到破坏 ,自我出现分裂和危机 ,自我 同一性混乱与同一性形成相冲突。 而且生心发展的 不平衡会导致其情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性 ; 在加上 学习负担的增重 ,父母及社会期望的提高以及升学 和社会竞争的压力 ,使得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 的压力 ,这些压力就引发了中学生的焦虑。 同时 ,随 着中学生自我关注的增多 ,他们逐渐对自己的身体 外貌、能力、以及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等 表现出担忧 ,此时 ,偶像崇拜成为中学生宣泄情感、
的程度分为 5个纬度 ,分别为: 不严重、比较不严重、 拜的特质以偶像的品德、才能和能力为主 ,占 55%
一般、比较严重、严重。调查结果表明偶像崇拜程度: 左右。这也许是一个较乐观的结论 ,是其追求理想和
不严重的人数为 16人 (占总人数的 6% )、比较不严 奋发上进的体现 ,值得有关教育者和家长思考 ,力争
自我意识中学生成长的作用是通过自我强化过
己花费一般 (占总人数的 36% )、有 53人觉得自己 程进行的 ,这个过程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正确的理想
在偶像崇拜方面的花费比较少 (占总人数的 20% )、 自我 ,确立理想自我离不开榜样的参照作用。中学生
有 62人觉得自己在偶像崇拜方面的花费非常少 (占 处在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 ,他们一方面积
11. 5% )、自己 ( 18人 ,占总人数的 6. 7% )、其他 ( 35 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偶像崇拜程度与自我意识总分
人 ,占总人数的 13. 4% )。 其中“其他”是指科学家、 存在显著正相关 ( r= 0. 188, P < 0. 05) ,而与焦虑、合
文学家、伟人和成功人士等 ,详见表 1。
给明星写信 ( 17人 ,占总人数的 7% )、购买有关的报 一感 ,以防自我同一感混乱。此外 ,一方面 ,当前社会
刊 和杂志 ( 68人 , 占总人数的 26% )、其 他方式 ( 63 独生子女的增多 ,父母亲忙于 工作 ,孩子学习压力
人 ,占总人数的 24% )。
大 ,亲子关系发生了变化。 另一方面 ,受外来文化影
烈情感的社会行为— — 崇拜。当前 ,随着大众传媒和 卷的内部一致性 α系数高达 0. 94。
网络的飞速发展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 1. 2. 2 自我意识问卷 自我意识问卷是从儿童自
广 ,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一股“追星”的热潮 ,有的青少 我意识量表 ( SCAL E)中抽取的五个纬度: 智力与学
而在偶像崇拜的花费上 ,有偶像的 262人中: 有 响 ,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 ,青少年偶像崇拜具有“青
23人觉得自己在偶像崇拜方面上的花费非常多 (占 春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总人数的 9% )、有 30人觉得自己在偶像崇拜方面 3. 2 自我意识与偶像崇拜
的花费比较多 (占总人数的 11% )、有 94人觉得自
群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见表 3。
表 1 偶像类型的人数分布
表 3 中学生偶像崇拜程度和自我意识各个纬度之间的相关程度
崇拜对象
影视 歌星
体育 明星
父母
自己
其他 (科学家、 文学家等 )
纬度
智力与 学校情况
躯体外貌
焦虑
合群
幸福
人数
150 29
30
18
35
偶像崇拜程度 0. 038
0. 086 0. 256 0. 264 0. 20
2003.
参考文献:
[ 1 ] 时蓉华 . 社会心理学 [ M ].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 1998. [ 2 ] 薛晓阳 . 偶像教育: 教育理论的新概念 [ J] .教育评论 , 1997, 1. [ 3 ] (美 )埃里克· H· 埃里克森著 ,孙名之译 .同一性: 青少 年与危
机 [ M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1998. [ 4] 张 雷 , 雷 雳 . 青 少 年心 理 发展 [ M ]. 北 京: 北 京 大学 出 版 社 ,
DOI : 10. 16207 /j . cnki . 2095 -235x . 2010. s1. 006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 刊Leabharlann 第 25卷 2010年 06月
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
侯丽俊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 采用问卷法 ,选取临汾市六所普通中学的 300名中学生 ,考察偶像崇拜与 自我意识的关系。研 究结果表明: ( 1)有偶像的学生人数多于无偶像的人数 ,“歌星影星”是其崇拜的 主流。 ( 2)崇 拜偶像的特 质情况主要以成就和才能 ( 33% ) ,品德 ( 22% )为主。 ( 3)总体来说 ,偶像崇拜程度 与自我意识总分、焦虑 和合群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偶像崇拜 ;自我意识 ;中学 生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3 讨论
3. 1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及其原因
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