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3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式中:
H0 墙、柱的计算高度
h
墙厚或矩形柱与H
相对应的边长;
0
1 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h 240mm, 1 1.2;
h
90mm, 1
1.5; 240mm
h
90mm,
可按插值法取值。
1
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2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对有门窗洞口的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 2
应按下式计算:
=0;对混凝土砌块、粗料石、毛料石及毛石砌
体, γ =1.0;其它砌体, γ =1.5;
bc —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
l—构造柱的间距。
当 bc / l 0.25时取 ,bc / l 0.25 当 bc / l 0.05时取
bc / l 0
例题5-1 某三层办公楼平面布置如图所示,采用装配式钢筋 混凝土楼盖,其纵墙设有壁柱,两端横墙设有钢筋混凝土构 造柱,纵横墙均为承重墙,墙体采用MU7.5,一层用Mb7.5 砂浆砌筑,层高4.1m,二三层用Mb5砂浆,层高3.3m,试 验算外纵墙和两端横墙的高厚比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
砂浆强度等级


M2.5 M5.0 M7.5
22
15
24
16
26
17
其它注意事项见书本或规范
影响允许高厚比的因素
• 砂浆的强度等级 • 砌体类型 • 横墙间距 • 支承条件 • 砌体截面形式 • 构件重要性和房屋的使用情况 • 构造柱间距
墙、柱高厚比验算
H0
h
12
(5 8)
(4)考虑梁端约束弯矩影响的修正系数
跨度大于9m的大梁,除按上述方法计算外,宜 按两端固定计算梁端弯矩,再乘以折减系数
2
1 0.4 bs s
bs—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总宽度;
s—相邻窗间墙或壁柱之间的距离。
当按上式算得的值小于0.7时,应采用0.7。当洞口
高度等于或小于墙高的1/5时,可取等于1.0。
带壁柱墙和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验算
H0 hTLeabharlann 12 (5 11)
1 按上式验算带壁柱墙的高厚比,在确定截面回转半径时,
墙截面的翼缘宽度,可按规范第4.2.8条的规定采用;当确定
带壁柱墙的计算高度H0时,s应取相邻横墙间的距离。
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f,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多层房屋,当有门窗洞口时,可取窗间墙宽度;当无门窗 洞口时,每侧翼墙宽度可取壁柱高度的1/3; 2 )单层房屋,可取壁柱宽加2/3墙高,但不大于窗间墙宽度和 相邻壁柱间距离;
屋盖或
横 墙 间 距 s(m)
楼盖类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1
- - - - 0.33 0.39 0.45 0.50 0.55
2
- 0.35 0.45 0.54 0.61 0.68 0.73 0.78 0.82
3 0.37 0.49 0.60 0.68 0.75 0.81 - - -
例题5-2 某单层仓库如图所示,其纵墙设有壁柱,两端横墙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纵横墙均为承重墙,墙体采用 MU10,M7.5砂浆砌筑,层高4.5m,装配式无檩体系楼盖, 试验算外纵墙和两端横墙的高厚比
•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墙体计算单元的选取
S 1m
S (S1 S2 ) / 2
当两端无山墙时, us up
两端有山墙时, us umax fmax
η越接近于1, 表明其空间性 能越差,越接 近于0,表明其
空间性能影响系数 us
up
1
1 cosh
ks
1
空间性能越好, 通常是介于0与 1之间
us u p
us 0
0.77
0.33
0.33 0.77
空间性能影响系数
S (S1 S2 ) / 2
刚性方案房屋的墙、柱计算
• 单层刚性房屋承重纵墙的计算
(1)计算简图
e1 N1
N1
N1e1
(2) 竖向荷载下的计算
RA
RB
3M 2H
MA M
MB
M 2
(3)风荷载下的计算
M N1e1
RA
3wH 8
MB
wH 8
2
RB
5wH 8
Mx
wHx 8
(3
4x) H
• (a)洞口水平截面面积不超过全截面面积的2/3
• (b)层高和总高符合下表规定
wH 2
• (c)屋面自重不小于0.8kN/m2
M
外墙不考虑风荷载影响时的最大高度 12
基本风压值 (KN/m2) 0.4 0.5 0.6 0.7
层高 (m) 4.0 4.0 4.0 3.5
总高 (m) 28 24 18 18
2
土屋盖、轻钢屋盖和有密 铺望板的木屋盖或木楼盖
k=0.05
瓦材屋面的木屋盖和轻钢 3 屋盖
k=0.065
s<32 s<20 s<16
32≤s≤72 s>72 20≤s≤48 s>48 16≤s≤36 s>36
墙柱高厚比验算
定义
H0
h
称为墙(柱)的高厚比。
• 其中h为墙厚(柱验算方向的截面尺寸),H0为 墙、柱的计算高度,取值见下表
(4)控制截面的选择 上、下端面,x=3H/8处
• 多层刚性方案承重纵墙的计算
(1)计算简图
(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截面I - I NI Nu Nl M I Nl el Nu eu
截面II - II NII NI G M II 0
(3)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 符合下列要求时,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屋盖或
横 墙 间 距 s(m)
楼盖类

52 56 60 64 68 72
1 0.60 0.64 0.68 0.71 0.74 0.77
2
- -- -- -
3
- -- -- -
屋盖或楼盖类别
刚性方 刚弹性方 弹性方



整体式、装配整体和装配
1
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 盖或钢筋混凝土楼盖
k=0.03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
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 承重方案:
横墙承重
板-〉横墙-〉基础-〉地基
纵墙承重
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纵横墙承重
横墙

基础-〉地基
梁-〉纵墙
内框架
外墙-〉外墙基础
板-〉梁
地基
柱-〉柱基础
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 带山墙单层房屋的空间工作情况
山墙
不带山墙单层房屋的空间工作情况
3 )计算带壁柱墙的条形基础时,可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带构造柱墙
当构造柱截面宽度不小于墙厚时,可按公式( 5-11)验算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此时公式中h 取墙厚;当确定墙的计算高度时,s应取相邻横 墙间的距离;墙的允许高厚比 可乘以提高系数
c
1
bc l
式中 γ—系数。对细料石、半细料石砌体, 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