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房屋设计
5.2.3 高厚比验算
(1)一般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满足下式,则墙、柱不会失稳:
H0
h
12
(5.4)
式中: H0 构件计算高度,5查 .3;表
h墙厚或矩形柱 H0与 相对应的边长
允许高厚比,5查.4。 表
1自(非)承重厚 墙比 允的 许修 高正系数:
1应用备注:
当上端自由时墙 , 可 非再 承提 3重0% 高 ;
①洞口截面积≤墙截面面积一半;
②墙厚≥180mm;
③单层:横墙长度≥横墙高度;
多层:横墙长度≥横墙总高度的一半。
当不能“同时符合”时,应对横墙刚度验算:满足下式尚
可。
P1
max
max
H 4000
H
max计算:
单层:
max P1
H
ma xP 3 1E H3IG Hn6E P3I H 2.5E nP AH (5.2)
②竖向承重材料不同,基
础形式亦不同,施工复 杂,引起基础不均匀沉 降;
③横墙较少,空间刚度较
差。
砼板
砼柱
外纵墙
适用于:
相应基础 地基
1)多层厂房; 2)底层商店、上层住宅。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体系及静力计算方案
5.1.2 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1、 混合结构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 概念:计算单元
整体性好,抗震性好。
③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墙
体用料多。
④房屋大小较固定。
横墙
内纵墙 板
适用范围:
小开间房屋
如:住宅楼; 宿舍楼; 旅馆、招待所等。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体系及静力计算方案
纵横墙承重教学方楼案
外纵墙
山墙
竖向荷载传递路线为:
梁 内纵墙
楼 (屋 )面 板
横墙
横墙
梁
纵墙
相应基础
办地公基楼
特点:
适用范围:
①楼盖布置灵活,
空间大小均衡。
②空间刚度较好。 ③墙体用料多。
教学楼; 办公楼; 医院楼; 实验楼等。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体系及静力计算方案
内框架承重方案
特点:
竖底向层荷商载店上传层递住路宅 线为:
外纵墙
山墙
竖向荷载
砼柱
楼板
砼梁
大梁
①外墙和柱为竖向承重构
件,空间大,平面布置 灵活;
多层:
ma x6E n iIm 1P iH i32 E .5nA im 1P iH i
(5.3)
5.2 墙柱高厚比验算
混合结构中的墙体,仅满足抗压承载力是不够的, 还应满足稳定性要求,采用高厚比验算的办法,是一 种简便的、间接解决稳定问题的办法。
常遇的两种情况计算:
1.一般墙; 2.带壁柱墙。
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分类
房屋空间性能影响的两个主要 因素:屋盖刚度和横墙间距
刚性方案
us 0
屋盖或楼盖 作 不刚为 动性墙 铰方体 支案的 座
实用中,η在一定范围内即认 为是某一种方案。
例:第一类屋盖
s 0 p
0.33
刚性方案
弹性方案 us uP
屋弹盖性或方楼案盖 作为墙体的 滚动铰支座
式限制:
按上、下 截面分别 验算。
bs
H0
h
12
2.带壁柱墙高厚比验算
①整片墙高厚比验算——计算单元取整片墙体sw;
《砌体结构》
第5章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提要
1:叙述了混合结构房屋的组成; 2:详细讨论了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3:重点阐述混合结构房屋的几种静力计算方案。 4:掌握混合结构房屋墙柱高厚比的验算方法。 5:分析了单层、多层房屋在不同静力计算方案时的
计算简图、内力计算方法、控制截面的选取。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体系及静力计算方案
1.高厚比验算:
1.允许高厚比的限值;(P90 表5-4) 2.墙、柱实际高厚比的确定。
2. 允许高厚比及影响高厚比的因素
墙、柱允许高厚比见表4.3。
影响高厚比的因素: (1)砂浆的强度等级; (2)砌体截面刚度; (3)砌体类别; (4)构件重要性和房屋使用情况; (5)构造柱间距及截面; (6)横墙间距s; (7)支承条件。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体系及静力计算方案
5.1.1 结构布置体系
纵墙承重体系 横墙承重体系 纵横墙承重体系 内框架承重体系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体系及静力计算方案
图书纵馆墙承重方案
适用范围:大空间房屋
竖向荷载传递路线为:
厂房
板
梁或屋架
纵向承重墙 基础 地基
特点:
①纵墙为主要承重墙,横墙 间距大,故空
5.1 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和静力计算方案
砌体结构
水平承重构件 竖向承重构件
屋盖 楼盖
钢筋混凝土、木材
混合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
墙、柱、基础
砌体材料
混合结构房屋中 水平承重结构: 板、梁、屋架等构件组成的楼(屋)盖 竖向承重结构:墙体、柱、基础
混合结构房屋中的楼盖、屋盖、纵墙、横墙、柱、基础及楼梯等主要承重构件互 相连接共同构成承重体系,组成空间结构,因此墙、柱、梁、板等构件的结构布置应 满足建筑功能、使用及结构合理、经济的要求,所以房屋结构布置方案的选择,则成 为整个结构设计的关键。
当承重墙 1时 1.0; ,
2 墙上有门窗洞口时,允对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2
10.4 bs S
0.7
bs 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总度宽;
S 相邻窗间墙、壁柱之或间构造柱的距离;
备注:当洞口高度 1 5
墙高时,2
1.0;
(5.5)
对于变截
面柱的高
当与墙连接的相邻两横
厚比,可
S
墙的距离S≤1·2·[]·h 时,墙的高度不再受下
1
0.77
弹性方案
刚弹性方案 0us uP
屋盖或楼盖 作为墙体的 弹刚性弹支性座方案
01 0.330.77
刚弹性方案
《规范》 表5.2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注: ①表中s为横墙间距,单位“米”; ②对于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横墙的房屋,均按弹性方案考虑。
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的横墙
“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体系 us=u1+u2 空间受力体系
风荷载→纵墙→纵墙基础→地基 纵墙基础
风荷载→纵墙→ 屋盖结构→山墙→山墙基础 →地基
概念:空间性能影响系数
s 1
1
的含义?
1.0
p chks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体系及静力计算方案
间较大。
②纵墙荷载大,其门窗洞口大小和位置受
限。
③横墙 间距大,横墙 数量少,所以横向刚
度小,整体性差。
第5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体系及静力计算方案
横墙承重方案
外纵墙
山墙
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为:
板→横墙→基础→地基
特点:
①横墙为主承重,纵墙拉结横
墙形成整体,故纵墙洞口大小 开设自由。
②横墙多、空间小,刚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