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分层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社会分层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社会分层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作者:张梦尧来源:《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18年第02期摘要:基于实地调查,并结合社会空间理论,笔者认为银川市城市社会空间格局属于传统的舒伯格模式。

以社会分层理论为视角,分析解读银川市社会空间分异现象,特别是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对于城市化进程、居于城市空间中的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最后,提出推动居住空间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以改善城市社会空间。

关键词:银川市;城市社会空间;地理空间分异一、问题的提出社会分层理论囊括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西方以韦伯和帕累托为代表的社会分层理论、精英理论。

就社会分层的实质来说,无论是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还是韦伯的三位一体理论,都表明社会分层是这样的一种现象:社会成员(或者说社会群体)围绕着自身所占有社会资源的不同,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社会地位有相应差异,由此,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社会差异体系。

帕累托认为,社会分层是普遍和永恒存在的[1] 。

这种分层只是由于先天的自然差异所造成,并非不能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

其中,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分布上具有的强相关和弱相关社会地位的剛性和弹性结构又是社会分层的两种状态。

社会流动是社会分层研究的另一个方面,它从动态的角度阐述社会地位的空间变化。

郑杭生指出:“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2] 他认为,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有密切关系,因而,社会流动包含了地理空间上流动。

这种流动与静态分层差异有共同之处:都是围绕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及其变化的研究。

列斐伏尔和哈维的传统社会空间理论阐述了社会空间的要义,即空间的社会性和社会的空间性[3] 。

从空间与社会辩证统一的角度辨析二者关系,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社会的力量源泉;社会及其社会实践——社会的生产,其存在方式具有空间性,社会实践要将其存在方式映射在空间中方能实现。

正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空间则是社会关系的产物[4] 。

社会关系存在并且依赖于社会空间,但社会空间又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

清华大学李强教授认为,社会空间是以物质空间和地理空间为载体,承载着社会关系、社会要素、社会含义等[5] 。

社会学上则认为社会空间是人们活动的内容范围及活动在其中的社会组织,区别于社区空间。

从理论上讲,社会空间分异是指那种在限定范围的空间内,其组成要素具有显著差异性的现象。

空间内的个体服从于这种差异,表现在文化、价值观、经济和政治等诸多方面。

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等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正是社会空间分异的基础和体现。

居住隔离是最典型的社会空间分异现象。

不同于社会空间分异的是,它侧重于居住空间方面,而不涉及城市其他功能分区。

居住空间的分异是指这样的一种现象,不同的居住空间(区域),不同特性的居民聚居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空间范围,其居民的文化价值观念、经济地位、社会风俗等不同。

而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内的人群,遵循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或者说拥有相似的属于该空间范围的文化。

由此造成了整个城市范围内的隔离甚至分化。

二、多核心模式的银川市社会空间格局银川市城市社会空间布局基本符合芝加哥学派的多核心模式。

在三大区(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中各有其区位中心,并围绕各区位中心,每区都形成较为完整的空间布局。

银川市居住空间的整体布局,同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是属于舒伯格传统社会空间居住模式,即中心城市具有区位优势,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郊区扩散的居住空间,其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郊区的发展具有迟缓效应,农村地区被不断纳入城市用地之中,由此形成了一些城中村。

(一)功能分区银川市城市功能分区从总体上主要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三大类。

这三种类型的功能区在银川市并非完全按照芝加哥学派的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式排列,而是错综复杂地排列开来。

基本模式可以参照多核心的模式。

并且同一种功能区(社会空间)内部也存在了分异现象。

1.住宅区。

位于金凤区的森林公园住宅区(K岛、翠柳岛、首府等)为高档住宅区,地处满城南街、黄河路、北京路、清水街范围内。

位于兴庆区的领秀一居、建发城市花园、中房集团、牡丹园、高尔夫、天鹅湖小镇等住宅区。

西夏区住宅多围绕在高校、医院、万达商业广场等标志区附近,如北方民族大学附近的怡安小区和西夏小区,地处文昌北街,朔方路和同心北街的玫瑰园,北京西路的景翠花园等,都属于中低档住宅区。

在三大区中,各地穿插存在诸多城中村。

2013年以来,银川市政府开始开展“清理棚户区”的工作,并取得明显的改善。

迄今,银川市内很少见到城中村。

2. 工业区。

(1)西夏区:文昌南街的共享化工集团,朔方路的神华宁煤集团,宝葫西路的西夏区工业园广利气体公司,北京西路丽子圆附近的宁夏葡萄酒产业培训基地等,主要集中在以西夏区工业园为核心的5000米范围内。

(2)金凤区:位于良田渠街的金凤区工业集中休闲清真食品加工厂,金凤区宝湖路的金凤区工业园区,亲水南街的银川南山科技孵化公司,宁安大街的软件动漫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

其中,金凤区工业区集中连片地存在大量工业基地。

(3)兴庆区:兴庆区被称为老城,主要以商业圈为主,工业基地存在较少,且大部分在银川市郊区,如滨河工业园和红墩子工业园就在S203附近。

3. 商业区。

(1)西夏区商业圈。

集中在同心北街,以怀远路市场、新华百货、温州商城、同心路市场和近年建设开放的万达商业广场构成,主要面向附近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和各种职工。

(2)金凤区商业圈。

集中在人民路森林公园附近。

拉普斯置业在此打造了一个综合性商业项目,以嘉禾影城、世纪金花、北京物美三大商业项目构成,主要面向附近森林公园高档住宅区的居民。

(3)解放街商业圈。

主要由百货商场和电子商城组成。

(4)新华街商业圈。

主要位于新华街,由新华百货、国芳百盛、新百购物中心、新百东方红店等几个百货商场和银川商场、东方商城、温州商场三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为主,附带多个小型综合商场构成的一个集中商业圈。

其他还有诸如宝湖路商业圈、南景街商业圈等。

4. 公共服务和行政区。

银川市的公共服务和行政机构大量集中于北京路东西向沿线,主要集中在以金凤区北京路中路为核心的银川市政府附近和北京东路,该区域附近有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宁夏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银川文化城、生态科普园等政府机构。

其他诸如金凤区政府、兴庆区政府都是基于该沿线分布的。

(二)居住格局1. 中心区位优势。

城市功能分区理论的三种模式(多核心、同心圆和扇形模式)都存在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区位,围绕这种区位的住宅区,是居民住房的首选之地。

在这种区位里,城市的各种资源向其倾斜。

其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医疗卫生条件、交通条件和教育等诸多条件都更为优异。

居民在选择住宅时,无论自身拥有怎样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在情感上都倾向于选择位于这种区位的住宅。

2. 郊区区位迟缓效应。

伴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向周边的农村扩展。

许多农村被纳入到城市的体系中去,农村原有的土地被规划为经济建设用地或者住宅用地(高档、低档住宅用地)。

该地农村居民开始融入城市生活,但仍然保留农村户籍,形成“城中村”。

高档住宅區成为高端收入群体的选择住宅对象,城中村则滞纳着大量低端收入群体和没有户籍的城市中的农村人。

这两种居住空间分异明显,与城市中心住宅区位的居住空间分异也极其明显。

三、社会分层视角下的银川市社会空间社会分层是解释社会空间分异现象的最有利佐证,本文以“社会分层”理论为视角来分析银川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机制。

银川市的这种社会空间分异结构,以及由此推广到我国当前这种社会空间分异格局,特别是居住空间分异格局,都可以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分析其分异原因和影响。

(一)银川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机制处于优势分层结构上的个体或群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丰富,更有能力获取其他社会资源,比如居住空间,他们也更有能力获取条件优异的居住空间。

而处于劣势分层结构上的群体或者个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或者较差,进一步获取其他社会资源(居住空间)的能力相对较弱,往往就选取了相对条件劣势的居住空间。

银川市社会空间分异格局如上所述,银川市居民可以被规划到较高层次的社会地位的时候,表明该个体或者群体有能力去占有更丰富,更加优异的社会资源。

处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万达广场,其所有者居于社会阶层结构的高层次,因而更加倾向于城市优势区位的优势资源。

(二)银川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对城市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社会空间特别是居住空间的分异,对于追求城市进程的和谐发展,会造成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如社会心理落差、资源分配不均、阶层差异扩大等,激发系列城市内部隐藏的矛盾,构成城市病的基础,引发社会矛盾。

但是居住空间的分异,也有利于同质群体内部的认同和统一,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激发社会动力。

1. 社会心理落差。

住宅阶级理论认为,人人都希望有好的居住条件,但居住资源是有限的。

因而各个社会阶层会依据自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去争取好的居住条件。

拥有社会资源较少或较差的,便必然不能争取到好的居住条件。

另一方面,两个差异空间内部的群体,由于各种外部差异条件和内部的心理落差,会导致两个阶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困难,相对阻塞了城市群体间心理距离。

对于占据了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心理落差。

2. 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居住空间分异,重要的一点是居住空间所拥有的各种条件不同。

这种因素也会反向哺育相应的居住空间——本身拥有社会资源较好的居住区域,政府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生优先倾斜,予以各种资源的补助。

比如,公交车路线的制定,会优先考虑区位好的小区,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条件等也会更加向这些区位倾斜。

3. 社会阶层差异扩大。

在地理上凸显的社会阶层地位差异,是居住空间分异的体现。

这种差异,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

资源分配的不公正会使不同群体所能直接和间接得到的经济收入差异扩大。

经济收入是直接决定个体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因而居住空间的分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社会阶层的差距。

4. 优势效应。

同质群体的群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该群体内部的认同和交流,促进社会交往行为,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

还应看到,社会空间分异特别是居住空间分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产物,它结合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和激发个体创造社会价值。

四、余论从城市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空间分异特别是居住空间的分异,毫无疑问,它是一系列城市社会病的源泉和社会矛盾的源头。

这种分异将城市不同阶层分离,极有可能造成城市断裂带,并引发强力的社会冲突。

城市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需要城市社会空间的融合而非分异。

改善城市社会空间,最重要的是推动居住空间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2015年12月中央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我国城市内不允许再建设封闭式小区,并需要逐步推进由当前的封闭式小区向未来的开放式小区的转变[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