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落实学分的办法

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落实学分的办法

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落实学分的办法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落实学分”的方案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目的意义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使命,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

历史和现实要求大学生必须全面提高素质,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毕业走向社会、奉献祖国打下牢固的基础。

然而在社会治安严峻形势下,在仍然存在的社会消极因素影响下,高校学生中屡屡发生被非法侵害的安全和事放,甚至极少数学生还参与了违法犯罪,这些严酷的事实教育和提醒我们,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如下:1.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未来社会是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完善、法制健全的社会,社会所需求的将是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思想道德品质优良,所学专业成绩优秀,而且应当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中包括掌握较系统的法律知识和较全面的安全常识,其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

一个不懂法律,缺乏安全常识的人,连自己都管不好,如何在未来法治社会立足和生存。

2.开展安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障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

学生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和谐校园的构建。

大学生在校园遭到非法侵害,校园各项案件不断,和谐校园怎能建成。

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安全常识的系统掌握,就能有效地预防非法侵害,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制止违法犯罪,正视和化解矛盾,减少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因此,全方位、多种途径对大学生实施的安全教育,正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安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雪中送炭,十分必要和及时。

3.开展安全教育是解决大学生自身存在安全困惑的重要措施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其特点非常鲜明。

主要表现在: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理发育相对滞后;个性发展趋向定型,但可塑性仍然很大;智力发展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开发;社会需求强烈,但社会阅历较浅、经验不足、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较弱。

自我意识较强,但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协调能力较弱。

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年龄较小,本身特征及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且很容易导致其他矛盾和纠纷,甚至会引起个别恶性事件发生。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有责任、有义务给大学以指导与帮助,通过强有力的教育手段,绘学生灌输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抵御非法侵害的能力。

二、“进课堂、落实学分"是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很多高等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抵御非法侵害的能力,包括对全体学生的普法教育、入学安全教育、事故后的安全教育、日常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等等。

客观来说,这些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对学生起到提醒、提示、忠告、劝说和制约的作用,但成效并不是十分显着。

在校学生因安全意识差被抢、被盗、被骗、被害的案件屡屡发生。

大量事实证明,对大学生进行较系统安全教育的工作亟须不断加强。

发生案件或事故后,有的学生确实感觉安全教育的重要。

但是因为没有涉及重要必修学分所以大多数学生仍不十分重视,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和安全知识课学生心不在焉,一部分学生在应付了事,教学效果不是十分好。

事实证明,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不仅要抓宣传教育工作,反复强调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保证安全教育各项工作的实施,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当前应试教育还没有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人们对综合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强调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落实学分”无疑是值得推广的强有力措施。

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约束,这是一门必修课,有学时、考核保证,要算学分,你必须学,敷衍不得,在高校师生对安全教育的教与学还未达到十分自觉的情况下,“进课堂、落实学分”这种措施无疑是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课程实施方案(步骤分工资源分配进度安排)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是指高校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具体实施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应是第一课堂。

高校大学生安全知识课应当针对所有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

安全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一)、分年级课程安排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大一修满20个课时,才可进行考试取得必修学分2分。

课程方向针对校内高发的安全教育。

可以采取其他公共课相同的方式授课,两节课合上,学生以150人以内为宜,人数太多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根据需要大二、大三、大四选择一个学期选择修满20个课时,方可进行考试取得必修学分2分。

课程方向针对就业及校外安全内容进行,可以采取其他公共课相同的方式授课,两节课合上,学生以150人以内为宜,人数太多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如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

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二)、课程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如下:课程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实施。

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实施教育的方法。

教学内容:1、给大学生详细介绍安全教育内容。

2、告诉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实施教育的方法。

3、大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相互监督。

问题讨论:1.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那些安全防范内容?2.在生活中如何学习更好的学习安全教育?课程二:生活安全教育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必须掌握那些安全知识,大学生应确立随时随地安全防范意识的观念。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大学生校内外活动、网络及海外留学生活的常识,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内容:1.讲解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2.介绍大学生校内外活动、网络及海外留学生活的常识。

3.讲授网络安全的法律知识,规范网络道德,引导学生拒绝黄色淫秽等有害信息的毒害。

4.介绍校园内发生刑事、治安案件、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及案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问题讨论:1.如何看待网络生活?2.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安全观课程三:防火知识,消防安全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火灾的巨大危害性,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消防法律法规。

掌握正确使用明火和用电、用气的安全知识。

掌握在各种场所的消防逃生知识,了解消防报警、消防处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

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知晓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了解和掌握火灾的逃生和一般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1.通过大量的、有典型意义的火灾案例,讲授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知识。

2.通过组织消防逃生演练和灭火训练,让大学生学会在各种场合如何疏散逃生,懂得119报警常识和常用的灭火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灭火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消防演练。

问题讨论:1.在熟悉的地方和不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应如何在第一时间了解消防逃生的通道?2.一旦遇到火警、火灾,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保全生命、如何有效应对?课程四:物品保管,财产安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提高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有效地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财产侵权行为,掌握财产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学内容:1.如何妥善保管个人钥匙、证件、现金、信用卡、贵重物品(手提电脑、手机等),如何防止被盗窃如何养成不乱放物品、人离锁门的习惯如何提高警惕、不给他人留下“顺手牵羊、见利忘义”的机会如何保管好自行车(人离上锁,尽量停放在有人看管的区域)、2.外出时如何保持警觉性、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背包、钱包、手机等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不给小偷有下手的机会)3.了解和掌握防诈骗的本领:如何识别欺诈性的行为和信息(杜绝贪小便宜心理,“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把手机、银行卡交给陌生人,遇到来不及接听的陌生来电不要回电)如何对付威胁性的行为和信息(学会依法保护自我)如何识别和拒绝非法传销活动4.如何防止家长受骗(5.防止泄露个人和家长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在家中留下学校保卫处、学院或系办公电话、辅导员或班主任手机,家长一旦接到异常电话,如说你孩子遇到车祸或突发疾病,首先要设法核实或报警,不急于汇钱。

)6.在参加社会实践、外出旅游、实习、求职过程中如何依法、合理地保护自我?7.开展反假币知识宣传教育(可请银行工作人员来校作宣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互相检查、团体训练。

问题讨论: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物品保管和财产保护的习惯?2.交流你所遇到的或了解到的受欺骗的事例,谈谈从中我们应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课程五:防诈骗?防传销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如何预防诈骗、传销。

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诈骗、传销类型、特征。

教学内容:1、给大学生详细介绍诈骗类型。

2、告诉学生传销类型、特征,特别是一些新型传销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问题讨论:1、如果你遇到“天上掉下大馅饼”的好事,我们应如何对付?2、如何识别是否传销3、课程六:珍惜生命,人身安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社会责任,爱惜生命是国民意识和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促进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有针对性地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保障自身安全的技能,提高自身的国民素质。

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体分析生与死的意义,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认识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主动防范和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了解和掌握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及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1.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价值,培养大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确立积极的人生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