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园本教研活动的特点与有效开展.
园本教研活动的特点与有效开展.
3、学习研究(学习型教研)
学习研究是以学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 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读书、 思考是学习研究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学习研究的途径。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培训,主动学习指南、纲要等领会 新课程精神,幼儿园应根据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内容 进行园本培训)
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幼儿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获得 了活动设计中所期望幼儿学到的东西? 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幼儿如何学习? 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幼儿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获得 了在活动设计中没有涉及却富有意义的东西? 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是否出现了设计活动时没有预 料到的问题?是怎样及时处理这些问题的?这种及 时处理是否需要改进? 有没有生成问题,性质是主要的还是次要,老师是 否关注?
园本教研活动的特点 与有效开展 Nhomakorabea为什么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书匠
园本教研
学者型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 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 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 有地位的。(顾明远)
园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园本教研的开展
一、园本教研的基本理论
★从个性发展看幼儿的创造思维是否被充分激励 ★从应用意识看幼儿是否应用所学知识 ★从教学风格看教师是否正在形成有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
2、课题研究(研究型教研)
课题研究:是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而展 开,遵循科研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规范,研究课题及其所形成的 研究报告是研究活动的主线,发现创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和产 生成果的依据,活动方式是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主 要呈现方式是课题研究报告。 (1)课题即问题,包括理论问题,实践问题。 (2)课题的形成经历意识——分析——概括——提炼——转 化的过程。 (3)课题研究步骤:选题——开题(报告)——设计(方 案)——实施(措施)——结题(总结成果)——迁移
(一)园本教研的基本含义 (二)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三)园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一)园本教研的基本含义
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发展过 程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幼儿、 幼儿园、幼儿教师发展为研究目的的教育研究活 动。
幼儿园是基地:在幼儿园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园长和教师是主体: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 师生及幼儿园发展是目的:改善教育实践、提高 教与学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五)当前园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研活动的开展得不到保证; 2、教师缺乏参加教研的积极性;
(1)教研=负担
(2)”参而不与” 3、教研工作形式化;
4、教研成果短效。
二、园本教研的开展
(一)园本教研的形式
(二)园本教研的基本过程
(一)园本教研的形式
课例研究(教学型研究 课题研究(研究型研究 学习研究(学习型研究
实践型研究) 应用型研究) 理论型研究)
1、课例研究(基本形式)
◆课例研究:指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 节课(一次活动)而开展的,研究过程渗透到教学过 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环节之中,活 动方式(即研究方式)以同伴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文本教案和案例 式的课堂教学。
专题研究
专题是概括实践问题后提出的具有某种价值取向的命题,如:
主题背景下 高低结构活 动的融合 集体教学活 动的有效性 判断 对幼儿生成 行为的回应 策略 与主题教育 相适应的环 境创设 活动区个别 化学习的介 入与指导;
课题研究
课题是各级立项的专题,按照科研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例:
孩子是否在探索倒影与 水的动态的关系;
课例研究行为包括:说课、听课、评课
(1)说课说什么?(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 程以及阐述设计意图、方法依据)
说课:授课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 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 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设想、方法、 策略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评说。 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为什么这样 教。阐明的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以及为什么要这 样设计等教学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
案例:
教研主题: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专题辅导与研讨 参加人:业务园长、全体教师 主持人:业务园长 教研流程: 1、业务园长小结幼儿园在近期环境创设中出现的问题。 2、教师互动研讨:分享活动前自查的有关资料——幼儿园主题墙的 作用(教师自由发言) 3、业务园长小结提炼:幼儿园主题墙的作用 4、业务园长专题培训:本园主题墙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提 供主题墙创设参考资料(照片),逐一出示和介绍。 5、继续讨论和分享资料——在创设主题墙时应该注意什么? 6、业务园长再次就讨论题进行小结和培训——主题墙的内容来源; 主题墙创设的流程 7、以班级为单位创设主题墙,下周汇报交流 8、业务园长小结本次教研活动情况,提出主题墙检查时间和要求
◆课例研究的切入点: 让教师的“教”适应幼儿的“学”
教研活动前,教师应将研讨的内容、方 式、过程等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让执教教 师具体表述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等思路。
课例研究内容包括:教案、教学过程 和实施结果的反思。
教案反思
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以《纲要》所提出 的各个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活动目标陈述是否具体、明确、 确实可行?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与本班幼儿发展水 平相适应,同时又促进幼儿发展?是否贴近幼儿的 生活和经验?是否有效的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 展?
(二)园本教研的基本过程
1. 2. 3. 4. 问题 设计 行动 反思 (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1. 问题 园本教研即解决教学问题:真实的 问题;实际的问题;自己的问题
问题研究
问题源于每个教师自身实践中的困惑,如:
探索过程中 要不要让幼 儿做记录? 是否应当立 即阻止她给 娃娃剪头发 这个问题值 得生成为课 程吗? 要不要把他 从建构区引 导出来? 我不知道怎 样回答家长 这个问题?
我看到孩子在踩水。
表 面 行 为
我看见孩子的鞋湿了。 我看见强强与丁丁在板条 上比开车,丁丁总输。
孩子是否获得了湿鞋比干 鞋重的经验; 丁丁可能不知道坡度越大 速度越快的道理。
行 为 背 后 的 发 展
返回
当孩子这么做时 拍打旋转吊饰,使它晃动 “小兔乖乖”表演游戏 把图案放入拼板里 把塑料珠子串在一起 把积木从架子上拿下来搭建 “医生”游戏中给布娃娃打 针 拔河游戏
教师自发的学术聚会,对话 教师撰写反思,札记、论文
业务考核
(四)园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1 . 研究问题的本土性与针对性 立足幼儿园教学的需求和实际,解决本园教 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目的的教研。 “教育科学,只有当它去研究和解释那些最细 微、最复杂的教育现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 系的时候,才会成为精确的科学,真正的科学。”
对活动实施结果的反思
幼儿对实施的教育活动是否感兴趣?幼儿参与活动的程 度如何?
通过教育活动期望幼儿学到的东西幼儿是否都学到了? 如果有目标没有达成,为什么会这样? 从实际教育效果来看,期望幼儿学到的东西是否有意义? 如何改进所设计和实施的教育过程?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研主题:“同一音乐背景下探讨不同年龄班的 创新韵律活动设计研究” 参加人:业务园长、全体教师 主持人:大班教研组长 教研流程: 1、信息共享:大班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做游 戏《节奏练习》; 2、大班教研组长提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3、放音乐,教师欣赏; 4、分小中大三个年级教研组围成圈进行讨论和 设计动作,探讨不同年龄班幼儿韵律动作的特点; 5、每组进行活动设计展示,展示前请组内一名 教师代表介绍自己组动作设计的说明; 6、业务园长小结。
(2)听课听什么? ★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 ★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
★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
★是否有创新的地方。
★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幼儿的发言是否准确。
(3)评课怎么评?
★从教学方法看是否灵活机智的进行教学
★从教学层次看结构是否合理科学
★从教学过程看是否注重幼儿的经历和体验
4 .
研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发展性
园本教研的问题来源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 参与研究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发现、 边学习、边反思、边完善、边发展的过程中完成的。
研究过程中及时吸纳他人的研究成果,紧紧把 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深化认识,提高实践质量。
案例:
3 . 专业引领 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 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 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 (观察)、评课(总结)。
(三)园本教研的分类
教学型的教研
研究型的教研
学习型的教研
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 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
主要特点:
1、围绕幼儿园音乐教育创新性韵律活动研究专 题开展小专题研究,研究主题具有系列性、专题 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等特点。 2、每次教研活动前的《信息共享》由每个教研 组轮流承担,内容与研究专题相结合,既丰富教 师相关信息,也为每次教研活动作铺垫。 3、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互 动较好,创新性较强。
2 .
研究人员的群体性与多元性
教研的目的决定了教师共同参与的群体性。 园本教研只有吸纳各方的有识之士,组成优势互 补的教研共同体,尤其是与高校、教研机构、和教育 管理部门的合作研究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推进 教研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