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2分类
对于微过滤膜富集, 通常采用酸等溶剂将沉 积物溶解进行后续测定。而可溶滤膜法将目标 成分转变为憎水的适应收集的形式;抽滤于合 适的可溶膜上;将滤膜及收集物溶于合适溶剂 中;有机相可直接分光等直接测定。如用硝化 纤维素膜过滤, 可以用甲基溶纤剂和DMF或浓 硫酸溶解, 也可用丙酮、乙腈、THF等溶解。
即 [Cl-]Ⅱ > [Cl-]Ⅰ
“NaCl”浓缩倍数为: (CNaClⅡ / CNaClⅠ) = 1+(CNaXⅠ/ CNaClⅠ)
膜分离2分类
内相Ⅰ 外相Ⅱ
H20
H20
Na+
Na+
பைடு நூலகம்
Cl-
Cl-
X-
火胶棉
结论: ➢ 平衡时,膜两边的Cl-的浓度不相等 ➢ 在一相中加大不扩散离子的浓度能防 止可扩散离子渗入该相
作业
论述题(自己查资料解答,占50%,不能抄袭,截 止时间为11月9日,第九周上课时):
–1、膜分离原理; –2、常用的膜材料有哪些,其特性和要求如何; –3、膜分离组件及其设计; –4、从天然水制备高纯水的工艺流程; –5、渗透气化与膜蒸馏; –6、人工肾与人工肺; –7、膜技术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 –8、新型智能膜。
膜分离2分类
应用:
➢ 低聚糖的分离和精制 ➢ 果汁的高浓度浓缩
膜分离2分类
多肽和氨基酸的分离
离子与荷电膜之间存在道南(Donnan) 效应,即相同电荷排斥 而相反电荷吸引的作用。氨基酸和多肽在等电点时是中性的, 当高于或低于等电点时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由于一些纳滤膜带 有静电官能团, 基于静电相互作用, 对离子有一定的截留率, 可 用于分离氨基酸和多肽。纳滤膜对于处于等电点状态的氨基酸 和多肽等溶质的截留率几乎为零, 因为溶质是电中性的并且大 小比所用的膜孔径要小。而对于非等电点状态的氨基酸和多肽 等溶质的截留率表现出较高的截留率, 因为溶质离子与膜之间 产生静电排斥, 即Donnan 效膜分应离2而分类被截留。
讨论:阴离子可以进入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 脂内部吗?为什么?
膜分离2分类
膜分离应用特点
➢ 低能耗、低成本和单级效率高 ➢ 室温下,特别适合于热敏物质的分离 ➢ 应用广泛 ➢ 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
膜分离2分类
静压差膜分离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分离类似 于过滤,用以分离含溶解的溶质或悬浮 微粒的液体。
渗透压定律:
H2O
·R·T·Ci
渗透是在膜两边渗透压
差—— 的作用下的溶 渗 剂流动;而反渗透、超 透
滤是在一外加压力差 P P >
> 的作用下, 溶剂逆 反渗透 向流动。
膜分离2分类
Donnan 效应
内相Ⅰ 外相Ⅱ
H20
Na+
Na+
Cl-
Cl-
允许小分子、离子自 由通过,但不允许大 分子离子通过
纳滤膜的表层较RO膜的表层要疏松得多,但较UF 膜的要致密得多。因此其制膜关键是合理调节表层的
疏松程度,以形成大量膜具分离纳2分米类 级的表层孔。
纳滤截留的相对分子量为100-1000其操作压力较低,一般在 0.5-1.5MPa 同时纳滤膜的通量高, 与反渗透相比,纳滤具有能 耗低的优点。因此,纳滤恰好填补了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空白,它 能截留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小分量的有机物,透析被反渗透膜所 截留的无机盐。而且,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的截留效果不同, 对单价离子的截留率低(10%-80%),对二价及多价离子的截留 率明显高于单价离子(90%)以上。
1) 微滤 2) 超滤 3) 纳滤 4)反膜分渗离2分透类
微孔过滤
用于从气相或液相物质中截留分离微粒、 细菌、污染物等。 1 微过滤膜:孔径0.025 ~ 3m,特种纤维 素酯、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三醋酸酯纤维素 聚四氟乙烯 尼龙-66
亲水型
憎水型 通用型
水、低级醇 有机溶剂*
膜分离2分类
滤膜溶解法(Soluble Membrane Filter)
膜分离2分类
膜分离过程原理
以选择性透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 边施加一个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或电 压差等)时,使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 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通常膜原料侧称为 膜上游,透过侧称为膜下游。
膜分离2分类
选择性透膜
膜上游 透膜 膜下游
膜分离2分类
膜分 离
分离膜种类
高分子膜 液体膜 生物膜
膜分离2分类
膜分离 (Membrane Separation)
膜分离包括最简单的滤纸过滤到高选择性 的生物膜分离。从分离科学的角度看, 超滤、 渗析、反渗析、电渗析等位垒分离过程是靠 在外力的推动下各种物质穿过一个有限制作 用的界面时在速度上的差别来进的。
膜分离2分类
膜分离特点
※ 膜的种类、孔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 不管流有多强,膜对于阻止大的粒子或 分子透过的能力是很强的。 ※ 把产物分在两侧,很容易收集样品 ※ 节能、环保
纳滤过滤(nanofiltration, NF)
纳滤过滤是上世纪80 年代末问世的新型膜分 离技术 。纳滤膜的孔径为纳米级,介于反渗透 膜(RO)和超滤膜(UF)之间,因此称为“纳 滤”。纳滤膜能够截留分子量为几百的物质, 对NaCl的截留率为50%-70%,对某些低分子 有机物的截留率可达90%。
带电膜 非带电膜
阳离子膜
阴离子膜 过滤膜 精密过滤膜 超滤膜 纳米滤膜 反渗透膜
膜分离2分类
膜分离的物理化学原理
截流机理和筛孔效应 渗透和渗透压 Donnan效应
机械截留(筛孔效应) 物理作用或吸附截留 架桥作用 网络内部截流
膜分离2分类
渗透和渗透压
盐溶液 纯水
1885 年 , Van’t Hoff
膜分离2分类
超滤
超滤是在1-10大气压作用下分离分子量约 大于1000的大分子和胶体粒子的方法。超滤 膜是一种微孔结构的膜,分离是依靠孔径的分 布来完成的。
超滤膜对某一溶质的阻止程度可表示为: R = (1-Cp / Cf) × 100
Cp 和Cf分别是溶质在过滤产物中和原料中的 浓度。
膜分离2分类
膜分离2分类
膜 是 什 么?
所谓的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
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 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 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膜分离2分类
膜 有 何 特 性?
◆ 不管膜多薄, 它必须有两个界面。这 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 膜传质有选择性,它可以使流体相中 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 它物质透过。
不管初始时两边的盐浓 度是否相等,平衡时
[Na+]Ⅰ= [Na+]Ⅱ [Cl-]Ⅰ = [Cl-]Ⅱ
问题:如果往内相加入大
量的高分子电解质,平衡 时膜两边的Na+和Cl-浓度 还相等吗?
膜分离2分类
平衡时 [Na+]Ⅰ[Cl-]Ⅰ = [Na+]Ⅱ[Cl-]Ⅱ 电中性条件
[Na+]Ⅰ= [Cl-]Ⅰ +[X-]Ⅰ [Na+]Ⅱ= [Cl-]Ⅱ 代入,得 [Cl-]2Ⅱ = [Cl-]2 Ⅰ+[Cl-]Ⅰ·[X-]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