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汉语家园单元内容说明:谚语,是总结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验的劳动结晶。

它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反映了社会与自然界的一定规律。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用的、见解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歇后语: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很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出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汉语家园这一单元针对汉语言中一些常用的谚语、成语进行了说明,是一组说明文。

课文采用了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解释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些口头语言和成语。

谚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易记易诵;歇后语诙谐幽默,增添了生活气息,是活跃于人们口头上的语言,它们对学生了解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帮助,也激发了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的兴趣;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瑰宝,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丰富多彩。

谚语、成语和歇后语使汉语言宝库异彩纷呈。

单元教学目标:一、掌握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掌握课文介绍的一些谚语、俗语,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二、初步接触说明文,并通过文中一些说明方法能够理解谚语、俗语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谚语的能力与兴趣。

三、使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的兴趣。

1—1第一场雪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二类生字;学会本课六个生字。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本课中重点词语“骤然”、“凛冽”等的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的兴趣,理解瑞雪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谚语“瑞雪兆丰年”的意义。

教学准备:查找耳熟能详的谚语、俗语,雪景的风光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雪景的风光片。

请学生谈看完的感受。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场雪”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正音字:即将( jí)侵入( qīn )暖和( huo )骤然( zhòu )凛冽( lǐn)刮风( guā)玉屑( xiè)供应( gōng )生字:胶胶布胶带胶卷胶水胶皮胶鞋胶着(zhuó):比喻相持不下,不能解决。

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柱:瑟上调弦的短木。

柱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罩笼罩罩衫罩子屑 1、碎末:铁屑木屑冰屑2、琐碎:琐屑屑屑3、认为值得(做):不屑一顾。

不屑:认为不值得;形容轻视。

掷(扔;投;)投掷弃掷掷地有声: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谚谚语古谚农谚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馒馒首(馒头)馒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这场瑞雪的?四、作业:生字一字一行;熟读课文;查找一些谚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一说自己看到下雪时的感受。

二、本文是按照雪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

中午刮起大风——黄昏时分下起小雪,还伴着小雨——鹅毛般的雪花飘落,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早晨雪停了——雪后美景。

三、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揣摩作者的表达目的和情感。

着重体会一些词的用法:侵入:将这场雪的猝不及防表现了出来,这是冬天给人们的第一份厚礼,作者表达了惊喜之感。

飘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做拓展性的说话训练。

粉妆玉砌:突出了雪后景致之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着重描绘了雪后的美,请学生说一说都写了什么?你能补充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四、再读课文,读出作者喜爱、赞美这场雪的感情。

作业:1、把自己查到的谚语做成小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骤冷数日间,山村静夜雪漫天。

晶莹世界人欢笑,更喜丰收在来年。

”同学们,听到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二、自学最后两个自然段,结合这两个自然段说一说“瑞雪兆丰年”和“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道理。

三、汇报自己查找到的谚语。

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都是谚语。

四、认识更多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冬雪是宝,春雪是草。

百闻不如一见。

桂林山水甲天下。

人心齐,泰山移。

说一说它们的道理。

五、板书:第一场雪第一场雪:中午起风——黄昏下起小雨夹雪——鹅毛大雪飘落——雪下了一夜——雪后美景。

“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六、作业:1、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预习下一课。

1—2 虎猫对饮郑振铎教学目标:a)认识本课二类生字;学会本课六个生字。

b)体会歇后语幽默风趣的特点和表达上的独特效果。

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这个故事;d)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歇后语的兴趣,并学习运用成歇后语丰富语言表现力。

e)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歇后语独特的使用效果,尝试使用歇后语。

教学准备:查找一些歇后语。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板书:虎、猫)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哪,老虎也请它的“一家子”来喝酒,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支支吾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躲闪的话来搪塞。

忧心忡忡:忧心,忧愁、忧虑;忡忡,忧愁的样子。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在所不辞)信誓旦旦:誓言诚实可信。

于心不忍:不忍心。

行将一死;即将死去。

开怀畅饮: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地喝酒。

三、学习生字:残残缺残忍残酷残废残害断编残简残月残杯冷炙残羹剩饭风卷残云残阳残雪残局断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

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蹈践踏;踩;跳动;舞动。

手舞足蹈重蹈覆辙蹈海:跳到海里(自杀)。

蹈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因袭。

激慷慨激昂激光激活激化激进激荡激动激扬激越激战激流激怒激素激赏激灵激情誓誓词誓言誓约誓师誓愿发誓誓不罢休欺欺骗;欺负。

欺负欺哄欺凌欺瞒欺骗欺生欺压欺诈欺行霸市:欺负同行,称霸市场。

形容蛮横经商。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欺软怕硬: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四、再读课文,找出歇后语读一读,小组交流收获。

扩展自己的积累,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狗咬耗子——多管闲事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猪鼻子插大葱——装相(象)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小孩儿吃泡泡糖——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作业:熟读课文,准备课本剧。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猫和老虎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二、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析词解句。

老虎的变化:热情——皱眉头——支支吾吾——忧心忡忡——诉苦——仰天长叹、流泪——“于心不忍”——号啕大哭——哭得像从河里爬出来的似的——“安慰”——愤怒请同学也把猫的变化总结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三、分角色朗读,你最想读哪个部分,与同学合作试一试。

评价与朗读相结合,深入挖掘人物语言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

体会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四、提炼文中的歇后语,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对文章表达的好处: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猫虽然害怕,可嘴上还得巴结老虎的心理活动。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表现了猫对老虎变相地把它当成药方的无奈、有口难言。

)老虎挂念珠——假慈悲(把老虎的阴险、狡诈以及装模做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表演课本剧:1、分角色排练剧本。

2、表演。

3、评价,打分。

六、作业:1、用自己喜欢的歇后语写一段话。

2、预习下一课。

七、板书:虎猫对饮老虎:假慈悲,真残忍。

猫:有口难言,难逃厄运习作一:写一处景物训练要求:进行写景的习作训练。

教学过程:一、明确习作要求(1)指名读题目要求,了解习作内容。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1选择一处风景美丽的地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2想告诉别人一些什么,想好写的顺序。

○3把景色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4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掌握习作方法,学以致用。

(一)同学们,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

2.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

甲虫‘嗡嗡’地叫。

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3.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

例如: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

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②以上描写“火烧云”的片断。

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短时间里色彩变化多、快的特点,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

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

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

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

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

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

“呜“的一声汽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