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捕捞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远洋捕捞行业发展情况 (3)1、世界范围内远洋捕捞发展缓慢 (3)2、我国远洋捕捞因成本优势而快速发展 (4)(1)远洋捕捞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行业 (4)①资金密集 (4)②技术密集 (4)③劳动力密集 (4)(2)我国远洋捕捞企业受益于成本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 (5)①政策扶持 (5)②劳动力成本优势 (5)3、我国远洋捕捞以金枪鱼和竹荚鱼为主 (6)二、行业标杆分析:开创国际 (8)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8)(1)公司是我国远洋捕捞行业的龙头企业 (8)2、公司主要业务是金枪鱼和竹荚鱼捕捞 (11)2、公司金枪鱼和竹荚鱼捕捞业务呈现冰火两重天的走势 (13)(1)金枪鱼捕捞量价齐升,新增产能护航未来成长 (13)(2)竹荚鱼捕捞量价齐缩,急需产能转移 (15)3、公司业绩近期靠国家政策扶持,远期靠产业链延伸 (16)(1)公司业绩基本来自国家补贴 (16)(2)公司的发展前景看产业链延伸至食品加工领域 (17)4、风险因素 (18)一、远洋捕捞行业发展情况1、世界范围内远洋捕捞发展缓慢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世界范围内渔业资源出现逐步萎缩的趋势,各国近海渔场衰退普遍严重,公海深海鱼类过度开发,目前仅公海中上层鱼类仍存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从海洋渔业捕捞量来看,自从2004 年全球达到8385 万吨的阶段高位后,便一路下滑,至2009 年已经跌破8000 万吨至7859 万吨,实现了全球捕捞量连续5 年的负增长。
面对资源不断萎缩,海洋捕捞资源管理制度由传统开放型向养护管理型转化,各种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以协会的形式管理区域内的渔业生产。
目前,包括南极海域在内的所有海域都被纳入国际渔业组织的管理之中。
其中,以“许可证”为核心的配额管理,是渔业组织生产管理的主要形式。
因此,捕捞许可证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在实行配额管理的海域内,要得到捕捞许可需要别的船东退出时才能进入,具有资产稀缺性,具有一定商业价值。
2、我国远洋捕捞因成本优势而快速发展(1)远洋捕捞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行业①资金密集由于远洋捕捞船舶的专业性,其建造成本远高于同等吨位的普通商船价格,比如1000 吨级的围网船造价约1500 万美元/艘,8000 吨级的拖网加工船造价约3500 万美元/艘,对相关捕捞企业的资本投入要求非常高。
②技术密集远洋捕捞作业海域远离大陆,环境恶劣,对作业船舶、网具设备、信息系统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投入卫星遥感、声纳探测等相关设备来掌握作业海域洋流、水温、盐度情况,以准确判断鱼群的具体位置。
③劳动力密集捕捞船航行、渔具操作等仍需要较多人手来完成,一般拖网渔船单船配备约120 人/船,围网渔船单船配备约30 人/船。
(2)我国远洋捕捞企业受益于成本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①政策扶持远洋渔业是利用国外和公海的渔业资源国外生产,然后销往国际市场的外向型产业,具有资源、生产、市场“三头在外”的特点,属于国家积极支持发展和扶持的产业,国家出台了以增值税、关税、所得税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以资源探捕、燃油补贴为主的财政补贴政策,使我国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②劳动力成本优势在远洋捕捞中,欧美等国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上,而我国的比例约为10%左右,在相同的销售价格下,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相当明显,进一步促进了远洋捕捞产能向我国转移的趋势。
从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来看,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在2003 年达到1221 万吨的阶段低点后,逐步上升,至2009 年已经上升至1274 万吨,在全球海洋渔业捕捞量的占比也达到了16.20%的历史新高。
3、我国远洋捕捞以金枪鱼和竹荚鱼为主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的世界渔业捕捞区划分图中,金枪鱼位于编号71 的中西太平洋捕捞区,竹荚鱼位于编号87 的东南太平洋捕捞区。
从我国2009 年海洋捕捞的产量来看,在远洋捕捞中,东南太平洋的竹荚鱼和中西太平洋的金枪鱼也是捕获量最大的两个品种。
不过,从历史捕获量来看,我国金枪鱼的捕获量,随着更多、更先进捕捞船投入使用,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而我国竹荚鱼捕获量,则由于智利渔场资源的不断萎缩,近年来捕获量逐步走低。
二、行业标杆分析:开创国际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1)公司是我国远洋捕捞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是由上海水产集团下属开创远洋捕捞资产借壳华立科技而来。
2008 年末,证监会通过开创国际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将浙江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产和负债与上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进行置换,并向上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增发8715 万新股以弥补置入资产和置出资产的差价。
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2.02 亿股,上海远洋渔业持有43.02%股权,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市国资委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的主营业务变更为远洋捕捞业,主要捕捞品种包括金枪鱼和竹荚鱼。
上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拥有上海水产集团全部的远洋捕捞资产,捕捞作业区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域。
下属子公司中,开创远洋运营大洋性捕捞资产,主要是围网金枪鱼捕捞和拖网竹荚鱼捕捞,盈利能力较强;蒂尔远洋运营过洋性捕捞资产,主要是鱿钓和大型金枪鱼延绳钓,盈利能力较差,国内外相关子行业多在亏损;其余子公司的业务与远洋捕捞没有直接联系。
公司2008 借壳上市时注入了一支大型金枪鱼围网船队(7 艘围网船和1 艘运输船)和一支大型竹荚鱼拖网加工船队(5 艘),进行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捕捞和东南太平洋竹荚鱼拖网捕捞业务,船队总吨位约4.5 万吨,大洋性捕捞船队规模国内第一、国际领先。
公司上市后,积极贯彻产能扩张战略:(1)2009 年1 月,公司通过孙公司泛太渔业(马绍尔群岛)有限公司花费980 万美元向法国COBRECAF 公司购买一艘现役大型金枪鱼围网船,MEN CREW 号,新增金枪鱼产能8000 吨/年;(2)2009 年3 月,公司与台湾庆富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船舶建造合约》,由泛太渔业(马绍尔群岛)有限公司委托庆富公司建造2 艘1100 吨级钢质大型金枪鱼围网船,每艘造价1500 万美元,已于2010年7 月全部建造完成并交付公司使用;(3)2009 年3 月公司与大连渔轮公司签署了两份《远洋围网渔船船舶设计与建造合同》,由开创远洋委托大连渔轮建造2 艘1750 吨级远洋围网船,造价分别为10500 万元和11500 万元,已于2012 年12 月全部建造完成并交付公司使用;(4)2012 年4 月和10 月,公司分步公告由控股股东上海远洋渔业出资建造1700吨级金枪鱼围网船,公司租赁使用,用于对波佩纳1 号和金汇2 号的船舶更新。
2、公司主要业务是金枪鱼和竹荚鱼捕捞公司金枪鱼捕捞业务主要在中西太平洋区域开展,作业方式用采用围网捕捞获取中上层的小型金枪鱼,其中80%以上为鲣鱼,也包括少量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
公司捕获的鲣鱼属于金枪鱼中的低端品类,主要用于制作金枪鱼罐头,主要加工地在泰国和厄瓜多尔,主要消费地在欧美。
公司渔获产品主要通过三大经销商就近销往泰国,近年来也有少部分销往国内的加工厂。
金枪鱼的捕捞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禁渔期外,全年均可进行。
金枪鱼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油价,生产和销售均为完全竞争,价格随行就市,一般根据成本加成的方式进行定价。
公司竹荚鱼捕捞业务主要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沿海区域。
公司与荷兰的PARLEVLIE公司希腊的LAVINA 公司同为该地区的最大生产商,各自约占有25%的市场份额。
公司捕获的竹荚鱼是饲食两用的低端鱼类,主要是加工成鱼粉作为饲料原料,小部分叉长在40-65 厘米的常鲜销、制罐或烟熏食用,主要消费地在非洲。
公司捕获的竹荚鱼通过与LAVINA 结成的销售共同体销往尼日利亚。
竹荚鱼的捕捞季节在每年的4-11 月份,销售价格为捕捞季节前签订的年度协议价格,若无重大变化则全年执行协议价格。
目前,东南太平洋竹荚鱼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资源萎缩造成公司捕捞量连年下滑,公司正在积极开拓南极磷虾和毛里塔尼亚渔场等作为替代。
2、公司金枪鱼和竹荚鱼捕捞业务呈现冰火两重天的走势公司自从08 年借壳上市后,主营业务收入一直不理想,经过09、10 年连续下降后,基本稳定在8 亿元左右,在净利润方面则是在10 年跌入谷底后,逐步上升,并在12 年有望修复至08 年的阶段性高点。
从公司的销售情况来看,不论是金枪鱼,还是竹荚鱼的销售价格主要是根据成本加成定价,所以即使渔获的销售单价对主营收入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决定公司业绩的还是渔船捕捞量位于在盈亏平衡线具体所处的位置。
而公司渔获捕捞的实际产量,则主要受公司渔船产能和渔场渔讯情况影响。
目前,公司金枪鱼和竹荚鱼捕捞就分别受这两个因素影响,呈现完全相反的景气走势。
(1)金枪鱼捕捞量价齐升,新增产能护航未来成长公司上市以来新增渔船的产能投放全部集中在金枪鱼围网捕捞业务,共增加围网捕捞船5 搜,总吨位达6800 吨,接近上市时注入围网船队6991 吨的总吨位,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金枪鱼围网船队。
并且,新造渔船设备先进,船况良好,在航行能力、渔讯探测、作业天数、有效吨位等指标上均领先与原有渔船,使得公司金枪鱼围网船队的实际生产能力提升超过1 倍。
同时,公司为了确保取得马绍尔群岛4-5 张空闲的金枪鱼捕捞许可证,在马绍尔群岛投资兴建金枪鱼鱼柳加工工厂。
直到12 年上半年,公司鱼柳生产业务在经历了连续4 年亏损后,才开始接近盈亏平衡。
目前,马绍尔群岛的金枪鱼捕捞许可证已经使用3 张,未来还有进一步新增捕捞渔船的潜力。
同时,公司为了充分利用现有金枪鱼捕捞许可证,已经公告将逐步租赁新造船舶来替换船龄超过20 年部分老旧渔船,目前金汇2 号、波纳佩1 号已经公告了更替计划。
未来随着公司近年投放的金汇8 号、金汇9 号、MEN CREW 号、LOMETO 号和LOMALO 号金枪鱼围网渔船形成稳定生产能力,以及金汇2 号、波纳佩1 号渔船完成更新,公司金枪鱼的实际捕捞量将受益于生产能力的提升而提升。
并且,在目前中西太平洋中上层金枪鱼适度开发的情况下,公司还有进一步增加捕捞渔船的空间。
公司金枪鱼围网捕捞船队的规模化和先进化,在给公司带来更多捕捞量的同时,也通过规模效应压低了单船捕捞量的盈亏平衡点,提升了公司单船的毛利水平,促使金枪鱼业务出现量价齐升的良好发展前景。
(2)竹荚鱼捕捞量价齐缩,急需产能转移在公司金枪鱼捕捞业务捷报频传的同时,公司竹荚鱼拖网捕捞业务却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从历史看,公司竹荚鱼捕捞早先受制于许可证数量无法扩充船队规模,现在却遇到智利竹荚鱼渔场资源萎缩,捕捞量连年下降的影响。
面对不利情况,公司一方面缩减了拖网船队在智利竹荚鱼渔场的作业时间,一方面派开利号执行南极磷虾探捕任务、开顺轮进入毛里塔尼亚外海渔场作业、开裕号赴格陵兰岛及法罗群岛开展捕捞及加工竹荚鱼和鲱鱼,积极探索和开辟大型拖网船队后备渔场,拓宽优化捕捞格局,解决智利竹荚鱼渔场资源衰退后渔船产能过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