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民商法律制度——第一章民法基本理论概述第一节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示例1】物权关系(对电视机的所有权);【示例2】债权关系(A从B买车,AB之间有债权关系)人身关系与人身不可分离,不得转让二、民法的特征【总结】口诀:私人实权(私任实权)三、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示例】A从B处买一台电视机,买卖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范围决定于民法调整对象的范围;3.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由当事人自主意志或法律规定设定;4.民事法律关系体现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人身利益。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因素民事法律关系由三个因素构成:主体、客体、内容。
【示例】A从B处买一台电视机,买卖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分析】主体是A和B,并且双方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客体是给付电视机和给付金钱的行为,内容是A和B之间的权利义务。
\ (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有没有资格(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分析】即便是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植物人,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没有。
(2)在我国,自然人具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能不能负责:以意思能力为基础,即自然人可以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的能力(1)民事行为能力取决于年龄与心智。
(2)分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2.法人(1)定义:独立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组织(独立的组织、独立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VS法定代表人】法人是组织,法定代表人是个人。
【法人VS法人机关】法人机关是指根据法律、章程或条例的规定,在法人成立时产生,不需要特别授权委托就能够以法人的名义对内负责法人经营或管理,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体或者个人(如法定代表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2)分类: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3)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
【补充】法人成立:签发营业执照;法人消灭:公司登记机关注销登记。
【总结】口诀:权利能力自然人,始于出生终于亡;行为能力有不同,十岁十八分三档;法人权利和行为,同存同亡不分档;签发执照就成立,注销登记才灭亡。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如物权关系);行为(如债权关系)、人格和身份(如人身关系)、智慧产品(如知识产权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第三节民事权利一、民事权利的概念(略)二、民事权利的分类标准分类具体特点客体所体现的利益性质人身权人格权生命权(如打死了人)、身体权(如打断一个胳膊)、健康权(如打聋)、姓名权(如冒名)、肖像权(如丑化肖像)、自由权、名誉权(如诽谤,无中生有)、荣誉权(如强占荣誉)、隐私权(如透露别人不想透露的)等身份权配偶(对爱人的关爱)、亲权(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亲属权(如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权)财产权1.包括物权、准物权、债权和继承权。
2.可以同主体发生分离。
知识产权客体不是物,如作品、专利发明、商标等。
具有“垄断”性。
社员权基于社员资格而产生,如股东权利,包括表决权、对业务的知悉、执行、监督权以及盈利分配权、团体终止时的剩余财产分配权等。
【总结】另一视角归类1.债权属于财产权、请求权、相对权、对人权、非专属权;2.物权属于财产权、支配权、绝对权、对世权、非专属权;3.人身权属于支配权、绝对权、对世权、专属权。
三、民事权利的取得、变更和消灭(二)民事权利的变更(三)民事权利的消灭第四节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定或约定的民事义务,依法(具有强制性)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旨在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害,而不在于惩罚)。
二、民事责任的类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举证方式过错责任以过错为要件。
法律无特别规定皆适用过错责任。
——受害人证明加害人有错过错推定责任加害人的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而是由法律推定的。
——加害人需要自证无错无过错责任不以过错作为主观要件,免除了受害人、加害人的举证责任。
——有损害加害人就错出资人承担责任的财产范围有限责任“出资人”(NOT公司)仅以其出资财产为限承担的责任(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所承担的责任)无限责任“出资人”以其包括出资财产在内的全部财产承担的责任(如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所承担的责任)——先企业后个人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
上述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五节民事法律事实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答疑编号:NODE00722100210300000501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三、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指引起某一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几个法律事实的总和。
【示例】遗嘱继承关系的发生,要有遗嘱行为与遗嘱人死亡两个法律事实,即为法律事实构成。
第六节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VS民事行为】答疑编号:NODE00722100210300000601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本质在于意思表示只看最终事实意思表示√×法律后果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法律直接规定合法行为√?行为能力有要求不要求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1单方行为指一方行为人的意思表示(NOT一个行为人)就能成立如遗嘱行为、无权代理的追认等形成权双方行为指双方当事人相对应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而成立如合同行为多方行为指三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成立如3人以上的合伙2财产行为指以发生财产上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如买卖行为身份行为指以发生身份上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如结婚、收养等3有偿行为指双方需为对价的行为如买卖行为无偿行为指没有对价的行为如赠与行为4诺成性行为指仅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为成立如买卖合同实践性行为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需要以物的交付才成立如借用合同、定金合同5主行为指不需要依附其他行为而能独立存在如借款合同从行为指要依附其他行为存在而存在如担保合同6要式行为指依法或约定必须有一定的形式或程序如建设工程合同不要式行为法律不要求有一定形式即能成立如买卖行为7独立行为 指行为人以自己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 如完全行为能力人所为 辅助行为 指不具有独立内容,仅是辅助其他行为生效 如法定代理人的行为 【总结】买卖合同:财产行为、有偿行为、诺成行为、主行为、非要式行为。
【注意】赠与合同是单一法律关系(单务),是双方法律行为。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1)一般书面:合同形式、信函形式、传真形式、电报形式、数据电文形式等。
(2)特殊书面:公证形式、鉴证形式、登记形式、审批形式等。
3.视听资料形式:必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作为证人或者有其他证据时有效。
4.默示形式:(1)沉默形式(用消极的不作为表现):必须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可。
【示例】如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表示,视为接受。
(2)推定形式(用积极行为表现)【示例】在超市购物,向售货员交付货币。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1.成立VS 生效:【示例】8岁孩子卖掉了自家的房子,此行为已成立,但不生效。
(1)成立是指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是一个事实判断。
成立的要件类型可以分为一般成立要件和特别成立要件。
成立主要是当事人、意思表示和标的,生效是指除须具备一般要件外,还须具备其他特殊事实要素。
如实践性法律行为中要求交付标的物。
(2)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即一个法律价值判断。
2.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五、民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一)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答疑编号:NODE007221002104000006011.条件VS 期限:条件不一定成就,期限一定会到来。
【示例1】五月一日合同生效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父亲去世合同解除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示例2】今年寒假若是结婚,就把房子租给你,此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2.条件的特点:(1)将来发生的事实;(2)不确定的事实(NOT 绝不可能出现的);(3)由行为人约定的事实(NOT 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的);(4)合法的事实。
(二)无效民事行为1.效力:当然的、确定的不发生效力2.情形:(有硬伤)(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合同以外)的民事行为;(3)以欺诈、胁迫的手段实施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民事行为;(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6)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三)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1.定义:指存在一定问题,可能被撤销或者变更,从而导致无效后果的民事行为。
2.性质:该种民事行为在行为人未予撤销或者变更时,则自始为有效行为。
【分析】选择权:可撤销,可变更,也可继续有效。
(四)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行为能力的欠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超过其年龄和能力的合同时,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
代理能力的欠缺无权代理行为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后生效。
处分能力的欠缺无权处分的物权行为,经过真权利人追认或处分人事后取得处分权,该物权行为有效。
【注意】无权处分的买卖合同是有效的,无权处分的物权行为是效力待定的。
债权人同意的欠缺债务人转让债务,需事先得到债权人的同意。
未经债权人同意的,该转让无效。
债权人同意后,可以有效。
类型原因后果无效合同有“硬伤”自始无效可撤销意思表示有瑕疵有权人提出找法院和仲裁(撤销前是有效合同,可以通过撤销转化为无效合同)效力待定缺乏行为能力、代理能力、处分能力、债权人同意追认有效,不追认不产生效力六、代理(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
【代理VS委托】委托可以不涉及第三方;代理一定涉及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