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标要求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排版方式,优越性,发展过程等,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及向世界传播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知道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认识到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在橡皮或橡皮泥上刻字,体验雕版印刷的过程、利弊,从而认识活字印刷术的优势;通过收集身边涉及指南针、火药的用途,认识四大发明的广泛用途,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阅读课本文字材料和《相关史事》,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并学会列表归纳;探究文中《材料研读》、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学习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
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立志奉献、勇于创新的思想品德,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服务社会;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形成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初步认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发达的中外交通。
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情景导入播放“NBC转播的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师:英国科学家培根说:“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何理解培根的认识评价,学习完本课就会有个明确的答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 :(1)发明:我国在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局限:雕刻版,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
成本高、利用率低.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2.活字印刷术: (1)发明: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时的匠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用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
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
它的两大创新:变死字为 , 变死版为。
(毕昇的活字印刷)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高效快捷成本低(2)发展:元代科学家在《农书》中对技术作了总结创新,发明了。
元朝中期,出现了印刷。
王选教授发明的激光照排印刷,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他被称为“当代毕昇”。
3、传播与影响(1)传播:13世纪传入,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
(2)影响:降低制书成本,加快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
(1)发明:①司南:战国时人们利用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铜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
②罗盘(指南针):宋代开始用制成指南的工具。
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于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
人们把这种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
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2)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蕃志》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手之友”。
(3)传播及影响①传播:乘坐中国海船的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②影响: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火药火药,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
(1)发明: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黑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应用:①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
②宋元时期,广泛运用于战争。
人们主要利用火药的特性,制成武器,或者用来制成火器。
宋金战争和蒙古人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都大量使用了火器。
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
③元朝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
突火枪:用竹筒制成,竹筒里装有火药和石头或金属做的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弹射出,射程230米。
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是世界枪炮的始祖。
(3)传播及影响①传播: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
②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产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
推动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拓展:沈括与郭守敬(1)沈括:北宋科学家,著《梦溪笔谈》,涉及各学科知识;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多年;最早使用“石油”一词。
(2)郭守敬: 元代天文学家,编成《授时历》。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元朝实现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2)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3)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我国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本民族文化;(5)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曾经描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现象:“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这说明什么?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 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①宋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②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陆路交通发展(1)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的交通要道。
(2)驿站:宋代比较发达,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的驿站。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驿站制度是元朝政府的神经与血液网络,对维持统治具有重大的作用。
(3)元代陆路交通范围更广: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等欧洲国家。
使东西方的、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马可·波罗行纪》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3.海路交通发展(1)宋元时期航海技术和规模的发展①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指南针普遍使用于航海,航海家们还初步掌握了等规律;②宋朝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最远可达沿岸;③元代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
(2)海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地区: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印度、阿拉伯等国家,远至及东非海岸。
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
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多个。
4.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1)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2)外传:中国的,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
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传入:西方的、天文历法、等也传到中国。
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受到重视。
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课堂小结:略巩固练习:1. 活动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唐朝中期人,你们已经懂得哪些科学技术?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制造火药武器御敌B.雕版印刷术C.用指南针导航D.活字印刷书籍2.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只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术的革新3.报载,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的人名和地名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
这14个人名和地名包括蔡伦、祖冲之、李白、毕昇、瓷都景德镇等。
毕昇入选的理由是()A.主持修建都江堰B.改进造纸术C.推算圆周率数值D.发明活字印刷术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瓦舍”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5.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带给世界的最大贡献,其中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的是()A.造纸术、指南针B.火药、指南针C.造纸术、印刷术D.印刷术、火药6.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一句()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的字体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D.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与阿拉伯人交战7.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 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8.右下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图标,与图标上方“司南”有关的发明是 ( )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9.《萍州可谈》一书记录了北宋航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