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康复
临床诊断
• 脑性瘫痪,痉挛型 双瘫 那么什么是脑性瘫 痪?脑性瘫痪的危 险因素有哪些
脑瘫的定义
•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 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 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 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 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 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acquired cerebral palsy),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 为1.2-2.5 ‰(每千活产儿)。
脑瘫如何分类?
• 临床上根据运动 障碍的性质可分为 痉挛型、不随意运 动型、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和混 合型等,并根据受 累的肢体分布,分 为单瘫、偏瘫、双 瘫、三肢瘫和四肢 瘫等类型。以下介 绍常见的几种特殊 的临床综合征。
痉挛性脑瘫症状
痉挛性偏瘫(Spastic hemiplegia)
• 最常见,为一侧肢体受累,多数上肢较下肢严重,远
案例3:脑性瘫痪康复
PPT制作:乔长彬 视频资料剪辑:尹鹏 PPT讲解:徐涛 孙仕琪 查找资料:赵希 牟学磊 罗洋洋
患儿情况
患儿周某,女,6岁。双下肢活动障碍,行 走困难5年。5年前,患儿家人发现其双下 肢强硬,活动不灵活,爬行困难,不能独坐, 扶站时双腿紧靠,双下肢呈尖足,足跟不能 着地,站立困难。因家中经济困难,未到医 院就诊。现在亲友支持下到康复中心治疗。 其母亲孕龄25岁,患儿为第一胎,早产,剖 宫产,双胞胎,出生时低体重。其双胞胎妹 妹具有相似障碍且症状更严重。
• 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此型多见 于早产儿。患儿常在1-3月内表现为双下肢 肌张力低下。继之为所谓肌张力不全期,患 儿在立位并且足底触及检查床面时将诱发双 下肢强直性伸直并交叉呈剪刀状。最后进入 痉挛期,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 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 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 受累不明显。此型合并癫痫较少,约占1/5。 约2/3患者智力正常或临界状态。斜视很常 见。
端较近端重,而面部常无受累。患儿多在3月后才出现明显症 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少动、持续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 前臂呈屈曲旋前状姿势、画圈步态等。部分患者受累肢体最 初可能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才转为痉挛状态。此型常伴 有智力低下和癫痫。癫痫发作为部分性或继发全身性发作。 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双瘫 (Spastic diplegia)
如何做好康复护理?
• 二、饮食护理:脑瘫患儿的神经损伤如果影响到口 咽神经,患儿的进食技能会出现障碍,从而会引起 进食困难,因此适当的饮食护理在小儿脑瘫的治疗 中尤为重要。患儿应半仰卧位,头位于身体正中间, 两手放于身前,这个姿势有利于患儿进食。患儿的 饮食种类应该以蛋白质、脂肪、糖类为主,它们能 为患儿提供必要的能量。同时,还要对患儿进行摄 食功能训练,包括正确进食姿势的训练、口腔功能 调节、吞咽训练、咀嚼功能训练、水分摄取训练、 独立进食训练。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要经常对患儿 进行摄食功能相关器官生长发育的诊断与评估,这 一点对于改善患儿的摄食功能至关重要。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原则3
• 缓解肌肉紧张性,减轻肌张力波动, 控制肌张力障碍,是促进随意运动的 前提。运动的不随意和不自主运动增 多,主要是由于姿势张力波动、肌张 力障碍造成,提高随意运动的正确性、 有效性,减轻联带运动,必需控制肌 张力障碍、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 肉紧张性,只有在主动运动时不再出 现明显的肌肉紧张、张力障碍,自主、 随意运动才能完成。
如何做好康复护理?
• 一、心理护理:由于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会使脑瘫患儿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常常 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作为护士,我们 要首先增加与家长的沟通,了解患儿的喜好, 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鼓 励患儿尽可能多的接触陌生人群和环境,以 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指导患儿消除自卑心 理,对患儿的进步多表扬,引导患儿增强自 信,让他们认为“我能行”。最终使患儿在 心理和生活信念上导得良好的康复。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原则5
• 运动康复的同时,辅以必要的药物,特别是 对于控制肌张力障碍,减轻徐动、扭转、震 颤、舞蹈样动作等,很有必要。基底节各神 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要依赖神经递质。当基 底节受损时,各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或特异受体的功能异常,即引起锥体外系症 状。这些症状有时单靠运动训练难以控制或 效果缓慢,可根据不同表现选用美多巴 (Madopar,含苄丝肼、左旋多巴胺)、盐酸 苯海索(安坦)、氯硝西泮、氟哌啶醇、 • 巴氯芬等。
儿脑瘫的重要原因。晚期新生儿以后的因素包括从1
周至3或4岁间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 头颅外伤、中毒等各种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病 因。
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 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虽然不 是脑瘫的直接原因,但它们 是脑瘫的重要的高危因素。
母亲宫内炎症或绒毛膜羊膜
炎,作为一项潜在的危险因 素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早产儿
检查
• 查体:神清,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可独自 站立,髋膝屈曲,足尖着地,足放平时双膝 过伸。能短距离独立步行,行走时屈膝屈髋, 跳跃剪刀步态,呈尖足。双侧髋关节后伸、 外展、外旋受限,双脚掌屈内翻,踝关节背 伸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跟腱挛缩。 长坐位平衡及站立平衡差,双膝、跟腱反射 亢进,Babinskin征(+)。 • 辅助quadriplegia)
•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 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可 伴有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 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 低下。
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CP)
• 约占10%,缺氧性脑损伤和新 生儿核黄疸为主要病因。婴儿早期多 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 系症状,如或手足徐动等表现。患儿 可有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 下肢深腱反射正常或增强。可有持续 性原始反射。智力大多正常或临界状 态。约1/4患者伴有癫痫。由核黄疸引 起者多表现为手足徐动、感觉性耳聋、 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如何做好康复护理?
• 四、治疗性体位的保持:(1)睡眠体位:脑瘫患儿由于受到异 常姿势的影响,睡眠姿势也会出现异常,长期保持固定的异 常的睡眠姿势会引起脊柱的变形,从而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 侧卧的睡眠姿势有助于痉挛型脑瘫患儿降低肌张力,保持姿 势的对称性。如果屈曲严重的痉挛型患儿,应使患儿采取俯 卧的姿势:伸展模式为主的患儿可采取仰卧位,可以选择合 适的吊床将患儿仰卧位放置,使头部保持在身体的中线位上, 从而抑制患儿的伸展模式:(2)坐位体位:①伸腿坐:该体位 是脑瘫患儿坐位的最佳体位,此体位下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姿 势有利于训练患儿坐位平衡,在此姿势上同时可以训练重心 转移和体轴回旋:②盘腿坐:该状态下患儿的臀部负重,同 样可以对患儿进行体位转移的训练:③椅或凳坐位:此体位 能让患儿保持正确的坐位体位,训练双下肢承重,提高身体 的协调能力:(3)膝立位体位.膝立位是站立位的基础,因此要 让患儿多加训练。分为双膝立位和单膝立位。双膝立位:双 膝着地,两膝并拢,屈膝90°躯干和大腿保持在同一平面。 单膝立位:患儿一侧下肢保持不动,另一侧曲髋90°成单膝 立位:
• 重视和加强矫形器 和辅助具的应用。 异常姿势、关节变 形、肌肉或肌腱挛 缩等是不随意运动 型脑瘫的突出问题, 尽早给患儿一个稳 定的支撑系统,如 坐姿矫正椅等辅助 支具,尽早配带矫 形器,对于矫正姿 势、预防畸形有着 重要作用。
脑瘫矫正鞋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原则8
• 全面康复。在改善运动 功能的同时,兼顾所有 障碍的康复治疗,重视 口的运动及吞咽功能、 语言、智力、听力、视 力的康复。智力的改善, 可以明显提高运动训练 的配合能力、自控能力。
该患儿的近期和远期康复 目标是什么?
• 近期:患儿异常姿势得到有效的抑制, 正常的运动和姿势逐渐形成,大多数 患儿的性格变开朗活泼,渐渐适应周 围的环境,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 远期:帮助患儿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 态度,抑制异常的运动和姿势,改善 运动障碍,使患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 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原则2
• 抑制异常姿势,打破原始反射的控制, 是产生正常运动的基础。因此,姿势 的控制至关重要,保持稳定的支撑, 在治疗过程中、日常生活中、各种体 位时,都要避免异常姿势的产生,任 何情况下都要对残存的原始反射进行 抑制、控制异常姿势。只有控制了异 常姿势,才能产生正常的自主运动。
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 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很多,但找不到原因者可能达 1/3以上。有时一些病例也可能存在多种因素。 • 产前因素最常见,包括遗传和染色体疾病、先天性 感染、脑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胎儿脑缺血缺氧致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基底节受损等。围产因素指发
生在分娩开始到生后一周内的脑损伤,包括脑水肿、 新生儿休克、脑内出血、败血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围产因素可能是引起早产
如何做好康复护理?
• 三、穿脱衣服的护理:衣服的穿脱是日常生 活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功能障碍而不 能穿脱衣服的患儿,要解决患儿穿脱衣服的 问题,就要给与相应的训练。首先使患儿知 道身体部位的名称,懂得穿脱衣服的意义, 教会患儿识别各种衣服的颜色、名称、用途 以及衣服的前后和里外,激起患儿对穿脱衣 服的兴趣,最后再进行穿脱的训练。一般采 取坐位进行训练,如果患儿坐不稳,可侧卧 位或者在家长腿上进行。衣服应选择宽松的 容易穿脱的,这样有利于提升患儿的信心, 从而提高患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原则9
• 长期康复。本型脑 瘫患儿运动障碍重 且广泛,症状复杂 多样,预后大多较 差,必需有长期的 治疗计划,长期坚 持,充分发挥患儿 的潜在运动机能。
长期的器械治疗与 药物治疗必不可少
该患儿主要生理功能受限表现
• 双下肢活动受限, 心理难过,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