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那今天来说说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吧!
先说词韵:
【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个声,分为十四部,入声有五部,一共就十九部。

对于词韵,没啥正式的规定啥的!
词林正韵的韵表在群文件里貌似有的吧,我不是懒就是……嗯,自己去翻翻……
这十九个部大约只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

而对于地方韵,大多是受古代方言的影响。

所以在有些词人的笔下,词林的第六部与十一部、十三部是相通的。

对于入声,则有很强的独立性。

而且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当一个调里规定了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就不能使用平韵,除非有变格!(注释:变格就是原本的格律的衍生。

)
例如:《浣溪沙》的变格之一——《山花子》,也叫《摊破浣溪沙》,还有一个变格是宋朝著名文学家周邦彦的代表作品之一——《浣溪沙慢》
然后说说词的平仄
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者基本上都是律句。

在词中最多的就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有些词甚至是直接从律诗或者绝句里脱离出来的。

比如刚说的《浣溪沙》,就是六个律句组成。

可以说《浣溪沙》是一首不粘的七律删掉第三句和第七两句而形成的词。

正如律诗的颈联要求对仗一样,在《浣溪沙》的下阕,开头两句也要求对仗。

还有一点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那就是词句不粘也不对,这里的不对指的是其平仄不相对立。

除了五字句,七字句多数为律句之外,还有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句等等
三字句就是七言律或者五言律的三字尾,共有四种格式: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也就是四种脚。

四字句的情况,是出于七言律句的上四字。

也就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两种情况。

六字句则是四字句的扩张。

具体来说就是把平起变为仄起,然后是仄起的变为平起,这样就拓展成了六字句。

然后是八字句的情况,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意思是说:如果第三个字用了仄声,第五字就是平声,反之亦然。

之后是九字句,九字句一般分为上三下六和上四下五两种。

九字句大多就由两个律句组成,按照八字句的情况就不难理解。

除此之外,还有十一字句,和九字句一样理解,上四下七,上五下六
除了这些在词里还有二字句,一字句,以及一字读(dòu)(也可以记成豆)
豆指的是句中稍有停顿,一字豆不用点断,直接把五字句看成上一下四就可以了至于二字句的情况,则一般为平仄,且多为叠句
一字句貌似只有十六字令里有涉及,而且一字读是词特有的特点。

学习一字豆可以方便理解词句的平仄。

因为在某些五字句中,律句实际上为上一下四
接下来说说特种律和坳句
特种律句主要是指比较特别的仄角四字句和六字句。

仄脚四字句一般为中平中仄,但是在特种律中就是中平平仄,且第三个字必须是平。

这就是所谓的特种律。

至于拗句——在大多数的词牌里是没有拗句的,只有少数词牌有。

如《水调歌头》中”不知天上宫阙“(中平平仄平仄)就是拗句
然后我么讲讲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对仗的,以及自由的三种,这里需要举例子,固定的如《西江月》,《鹧鸪天》,《浣溪沙》等
一般来说自由的和对仗的,如《沁园春》,《念奴娇》
在这里还有个特殊的——《沁园春》,因为它的上阕中四五六七两联和下阕的三四五六两联是相对的,两句对两句。

像这种以两句对两句或者以上的对法,叫做扇面对
在律诗的对仗里,平仄是相对的,并且不可用字,在词里的就不一定了。

比如: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也是词和律诗对仗的不同之处,比如陆游的《泌园春·孤鹤归飞》
《泌园春·孤鹤归飞》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交亲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至于念奴娇嘛,变格有二:
常见的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子
变格一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中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韵)。

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

变格二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注释:《念奴娇》此调有平仄韵二体。

《词谱》以苏轼“凭空跳远”词为仄体正格。

一百字。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

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补充:【平韵格】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