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28期 2 0 1 0年1 0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 兀瓜E V01.36 No.28 Oct.2010 ・35・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28—0035.02
浅谈伊斯兰教对迪拜传统建筑的影响
曹新茹
摘要:以伊斯兰教发展为背景,介绍迪拜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伊斯兰风格的体现,并探讨了自然、气候条件对建筑风格
形成的影响,论述了迪拜当代建筑对伊斯兰风格的继承,为客观评价迪拜建筑提供了历史和宗教的依据。
关键词:伊斯兰教,传统建筑,平面布置,色彩
中图分类号:TU241.5
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是一个融合了阿拉伯文化,西方
文化和南亚文化的新兴城市。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迪拜的国教
是伊斯兰教,绝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尽管随着石油带来的经济 的极大发展迪拜已经成为全球最新最宏伟的建筑试验场,在这里
架设着全球20%的起重机,充斥着各种风格不同的新建筑的广
告,但是其建筑风格,尤其是传统建筑的风格归根到底受到伊斯
兰教的极大影响,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
1 伊斯兰建筑的起源和形成
622年,在阿拉伯半岛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
国家,经过漫长的扩张和融合过程,到8世纪东及印度,西到西班
牙,版图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广大地区居民都普遍皈依了伊斯兰
教。伊斯兰教教规严明,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上整个地区
当时同样处于封建化早册,地理环境有许多共同点,所以各地的
文化和风尚习俗渐渐有了很多的共同点。共同的伊斯兰文化形
成过程中也形成了共同的建筑特色。
伊斯兰教世界的建筑有一般的共同点,例如,清真寺和住宅
的形制大致相似:喜欢满铺的表面装饰;普遍使用拱券结构,拱券
的样式富有装饰性,即使是用梁柱结构的木建筑,也往往模仿拱 券的外形等等。其形式多样的叠涩券,彩色的琉璃砖镶嵌高耸的
克朗楼等等,起源可追溯到古代西亚洲,并直接受到古波斯萨桑
王朝建筑的影响。在阿拉伯帝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印度的
弓形尖券和精工细镂的雕刻又大大丰富了它,使它成为建筑历史
中一个综合有东西方文化的独特体系。
2伊斯兰教对迪拜传统建筑的影响
2.1 聚落布局
清真寺建筑在整个迪拜传统聚落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街区均以清真寺为中心。清真寺不仅使社会各阶级人士
享有平等的与上帝对话的机会,也是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心。
2.2建筑平面布置
根据伊斯兰教义的有关规定,妇女除手脚外,全身都是羞体, 所以她们外出时,包裹在严密的服饰中,因此对民居的生活私密
性也就有了较高的要求。迪拜民居空间布局中的私密性特征体
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方面是绝对封闭,其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
比较简单的方式,即房间开窗较少或开小窗,另一种是窗户一般
为双层,内层为玻璃,外层为不透光的板窗,夏季白天关上板窗可
以保持室内阴凉。另一方面是相对封闭,即所有房间都朝向一个 封闭的内院,门窗都朝向内院开,外墙几乎是实体,封闭的内院有
一个相对稳定的小气候。同时封闭的内院也满足了伊斯兰妇女
的私密性要求,因此,伊斯兰教建筑法规规定必须在楼梯屋顶四 文献标识码:A
周挂上幕帐或建上护墙(女儿墙),以免室外的路人窥视室内或者
室内的人直接注视路人。
2.3室内外装饰
1)独一论与建筑装饰的抽象性特征。独一论是伊斯兰教五
大信纲的第一条,即信仰安拉为独一主宰。这对于建筑尤其是装
饰形成了强烈的规定性。因此,迪拜传统民居的装饰主流可以说
是非具象的、多为抽象性的、平面性的纹样,在装饰题材中完全排
斥人物、动物的图案,仅限于植物,几何纹样以及文字装饰。即使
是以植物的花茎叶为题材,也要尽可能的取消其立体空间感,使
之变成完全在平面上展开的图案。迪拜民居装饰风格中的抽象
性特征即源于此。2)两世论与装饰的丰富性。伊斯兰教的两世 论是其关于现世生活与死后归宿的理论观点,其将今世的现实生
活视为人的旅途,将后世视为人的归宿,倡导两世并重。反映在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关注上,最重要的就是建筑装饰的丰富性。
装饰在伊斯兰建筑上的作用十分突出,几乎找不到建筑的哪个部
分是未经装饰的。在迪拜传统民居的装饰体系中,建筑空间的木
雕以及石膏花饰手法多样、内容丰富,室内外遍铺彩妆。3)对宗
教建筑装饰艺术的承借。首先表现在装饰手法上,迪拜传统民居
中许多装饰手法的应用来源于对宗教建筑,即清真寺的借鉴。比
如前文的木雕及石膏装饰。其次是装饰构件对宗教建筑的承借。
伊斯兰建筑中,券和穹顶多种多样的花式是其重要的特征,拱券
的出现和材料是密不可分的,在以清真寺为首的纪念性建筑上,
大多是砖块和石块建造的,重力的作用使横梁必然产生曲面结
构,因此结构上不得不产生拱券。应用到迪拜的传统民居上,拱
券常出现在前廊部位,但已经除去了原有的结构功能,单起装饰
作用,并进一步提炼成装饰母题,频繁的用于墙面的壁龛,壁饰以 及各种构件的线脚装饰中。
2.4色彩处理
1)绿色。绿色代表生机,它宁静安详而富有生气,是迪拜民
居装饰中使用最广泛也最为重要的色彩之一。在伊斯兰教诞生
的沙漠中,绿洲是生命希望和力量的源泉,喜欢绿色是伊斯兰的
传统之一,这一宗教文化传统影响到迪拜民居装饰中较多的使用
绿色,显出迪拜民居强烈的民族感情和虔诚的宗教心理。
2)白色。穆斯林对白色的崇尚具有双重文化含义,一方面源
于其发源地炎热的气候,为了避免太阳辐射,保持身体居室的凉
爽,人们形成了缠白巾、着白袍、住白屋的习俗,沉淀成了民族特
有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伊斯兰教义对纯洁洁白的概念,反映
到民居建筑中便形成了迪拜民居建筑装饰以白色为主。
3)蓝色。蓝色轻重适中,基调欢快轻松,迪拜民居中常用浅
蓝色装饰内外墙,这在其他民族的建筑装饰中是很少见的,反映了
收稿日期:2010—06—19 作者简介:曹新茹(1985一),女,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 第36卷第28期 ・36・ 2 0 1 0年1 0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 Vo1.36 No.28 Oct. 201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28 0036.02
关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
黄 艺
摘要:简要介绍了山水园林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和山水城市的理论要点,描述了中国新时期的理想化城市模
式——创新的山水园林城市,具体阐述了我国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实践及对奉节的借鉴意义,并对奉节县建设山水园林城
市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理论要点,借鉴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的山水城市与创新的山水园林城市
1.1传统的山水城市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相关学术论文的首次发表,到1990年正
式提出山水城市概念至今,山水城市的理论日臻完善,山水城市
运动也有了长足进展。归纳山水园林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
致有以下三个阶段:1)思想孕育阶段(1958年~1990年)。从钱
学森1958年首次发表的有关园林学方面的文章,到1990年他的
山水城市概念的正式提出,历经了32年的时间。这是他的山水
城市思想的孕育时期。园林学应该是钱教授研究建筑科学的切
入点,在“谈园林学”一文中,对建筑科学、山水城市的一些基本观
点已初见端倪。他在给《新建筑》编辑部的信中提出应该“研究园
林式现代化城市”的问题,但是一直到1990年才正式提出“山水
城市”概念。2)概念形成阶段(1990年~1993年)。1993年2月
迪拜民居装饰色彩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含义。
3伊斯兰风格在迪拜当代建筑中的体现
3.1 平面布局
突出表现在内向性庭院的使用,它满足了改善室内小气候,
创造绿荫和阴凉的要求,也给置于其中的人们创造了交流的场
所。在迪拜这种带有内院的建筑形式不仅用于住宅,也广泛的应
用于公共建筑中。
3.2立面处理
以风塔为例,风塔是这个地区特有的建筑元素,它外形优雅,
除了具有美化装饰屋顶,丰富城市天际线的装饰作用外,还具有 很强的实用性,高耸的风塔就像个风管把捕捉到的风源源不断的
送人底下的房间,居民的床或者坐席区域通常布置在风塔的正下
方,以便居民享受到来自上方的冷风,冬天这些风塔的塔顶常覆
以木支架以防雨淋。风塔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街区中呈现出的单
调划一的立面形态,呈现出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3.3室内装饰
在伊斯兰风格建筑中由于结构需要而设置的拱券,以及清真
寺中用于塑造庄严气氛的密柱依然出现在迪拜建筑中,尤其是酒 27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
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山水城市座谈会”,到会的共有50 多位城市科学、城市规划、园林、地理、旅游、建筑、美术、雕塑等方
面的专家、学者以及作家、记者。钱教授因病未能出席,但会上宣
读了他的书面稿“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文章会后被刊 登在《城市规 ̄)1993年第3期上。正是这次山水城市座谈会和
钱学森的书面发言为山水城市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
是山水城市概念形成的标志。3)理论发展和推动实施阶段(1993
年以后)。“山水城市座谈会”的召开大大地推动了山水城市运动
的进一步发展,钱老对运动的推进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构想,如办
展览会,开学术研讨会,举办高级建筑师培训班等等。这一阶段
关于山水城市的活动大致可以分成理论的深化、宣传和山水城市
的研究、实践两个部分。
店,宾馆等公共建筑。它们的运用已不再是结构或者创造氛围的
需要,而是作为一种符号,唤起人们对古典回忆的同时,形成了自
己独有的特色,是旅游景点特有的风景。
4结语
人类的建筑文化是人类在与大自然不断抗争及协调的漫长
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地域性宗教民族的民
居文化更是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
有了解迪拜建筑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才有可能对迪拜民居的
传统特色,地域风格,空间布局,形态构成以及装饰艺术给予正确
的分析,认识与理解尊重,并进而在迪拜纷繁复杂的现代建筑中
摆正立场,给予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冉建银.浅谈伊斯兰建筑[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
(8):41—47.
[2] 赵坤利.从骨子里透出圣洁的建筑——伊斯兰建筑品鉴
[J].环球建筑旅行,2003(7):12—15.
[3]周 强.浅谈伊斯兰教对伊斯兰建筑的影响[J].山西建筑,
2007,33(7):33—34.
Briefly discussion on Islam influence on Dibai traditionaI buildings
CAO Xin.ru
Abstract: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Islam as the background,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mbodiment of the Islam style in Dibai traditional
building development,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nature and the climat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style,and indicate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Islam style in modern buildings in Dibai,80 aN to provide the。bj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history and religions tO evaluate the Dibai buildings.
Key words:Islam,traditional building,plane layout,colors
收稿日期:2010—06—12 作者简介:黄艺(1982一),男,西南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工程硕士研究生,助教,助理工程师,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