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审管理程序

内审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验证公司各项活动与相关的结果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并为体系有效的实施和维持提供依据,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公司内部针对各个部门的审核,其中包括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产品审核和过程审核。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如下;产品审核和过程审核见相应的《过程审核管理办法》和《产品审核管理办法》。

3.相关文件及术语
审核员:取得外部机构培训合格证书,对审核标准相对熟悉,在公司内从事相应品质技术管理工作,具备一定文字表达能力且公正客观的人员。

根据审核类型不同,分为体系审核员、过程审核员、产品审核员。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审核的总体策划,并授权质量部组织实施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产品审核、过程审核;
4.2各部门配合内部审核
5.流程图:(见下页)
6.内容:
6.1审核策划
6.1.1审核依据:
质量体系标准ISO/TS16949、公司各级体系文件、客户的特殊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等。

过程审核、产品审核具体参见《过程审核管理办法》、《产品审核管理办法》。

6.1.2审核频次:
6.1.2.1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频次原则上每年一次,由管理者代表依据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状况确定具体的次数。

6.1.2.2当较多出现内部/外部不合格项或顾客抱怨、或出现的程度比较严重时,审核的频次应
适当增加。

如:发生重大顾客抱怨、出现大的质量索赔事件、公司产品结构重大调整、顾客提出要求时、质量体系进行较大调整等。

6.1.3审核方案:
6.1.3.1管理者代表负责召集审核小组进行审核方案的策划。

审核方案策划时,应考虑过程和审核区域的状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6.1.3.2审核方案策划的结果由质量部形成“年度内审计划”,以明确审核的标准、范围(包含所有的班次)、频次、方法、审核员选择等,上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6.2审核准备、通知:
6.2.1管理者代表确定内审组长,由内审组长依据策划安排时间制定“审核实施计划”,确定审核员、时间安排和审核范围等。

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在审核前1周内分发给审核员和被审核部门。

6.2.2为保证审核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所安排的审核员应是具有审核资格并且与受审核部门没有直接责任关系的人员,且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6.2.3为保证审核结果的充分性,在首次会议之前,内审组长负责安排审核员针对被审核部门的具体情况,如前次不符合项改正状况、本次审核的要求等,完成编制专门的“内审检查表”。

6.3 首次会议:
6.3.1 在审核开始之前,由内审组长召集内审小组成员与被审核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召开首次会议;
6.3.2内审组长在首次会议上应明确审核实施计划、要求和时间安排,以便各个部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6.4 审核实施:
6.4.1实施审核时,审核员应依据计划的时间准时前往受审核部门。

审核通过面谈、查阅文件、检查现场及其他方法收集证据,并应将符合和不符合的事实记载于“内审检查表”相应的栏位内;
6.4.2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审核员与被审核部门责任人员共同确认后,提出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并注明不符合内容、依据标准、不符合类型等。

6.5不合格项报告:
6.5.1受审核部门接到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后,受审核部门主管经确认无误后应在“不合格项报告”上签字认可;
6.6 末次会议:
6.6.1审核结束时,内审组长主持,召集内审小组成员与被审核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召开末次会议;
6.6.2内审组长对内审情况进行总结,对各个部门不合格项进行通报。

6.7追踪整改及效果确认:
6.7.1受审核部门主管接到“不合格项报告”后,应召集内部相关人员对不符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以消除不符合项的根源,并确定改善期限并组织部门内相关人员实施改善;
6.7.2原则上不符合项应立即进行改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个工作周,并在“不合格项跟踪报告”中进行记录和统计;
6.7.3当预定的改善期限已到时,内审组长负责督促各审核员去验证各部门不符合项的完成情况;
6.7.4审核员实施追踪时,应检查受审核部门纠正预防措施是否有效实施。

通过资料证实有效实施后,方可在追踪验证栏内注明完成情况,并关闭不符合项;
6.7.5如果纠正措施没有及时完成,审核员应报告审核组长,再次提出“不合格项报告”并限期2个工作周内完成。

6.8审核报告:
6.8.1审核结束后,内审组长负责依据各审核员汇总来的资料编写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分发。

报告分发的范围包括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受审核部门以及不符合项涉及的部门和审核员。

6.8.2审核报告的内容应包含:
6.8.2.1受审核部门、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日期;
6.8.2.2审核依据的文件;
6.8.2.3审核员、受审核部门主要人员;
6.8.2.4审核概述:审核计划的实施情况、产生的主要不符合项、不符合项的分布情况、上次
审核的纠正状况、目前体系的总体状况(优势/劣势);
6.8.2.5不符合项的清单、分布状况及追踪验证安排;
6.8.2.6审核结论:对体系的符合性作出评价
6.8.3管理代表将受审核部门的纠正预防措施列为下一次内审的重点项目,并依据《管理评审程序》在管理评审会议中提出评审。

6.8.4审核报告及相关审核记录,由质量部保存,时间为3年。

7.附件:
7.1 QR/QP20-01 年度内审计划表
7.2 QR/QP20-02 审核实施计划
7.3 QR/QP20-03 内审检查表
7.4 QR/QP20-04 不符合项报告
7.5 QR/QP20-05 不合格项跟踪报告
7.6 QR/QP20-06 内审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