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字11个,写字9个,学习新部首四字头,多音字“着”。

2、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先总后分,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找段落的中心句。

3、情感目标:感受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体会水乡小镇的美。

【教学重点】感受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体会水乡小镇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学习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活导入
1、同学们,你们早晨几点到学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能听到些什么声音?看到些什么景象?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镇的早晨。

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这就带大家去,满足你的愿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放伴奏带,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

师: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
(1)学生自读。

边读边画生字。

(2)汇报自己初读课文的情况。

教师集中出示生字。

(3)出示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

3、字音:“衣着”的“着”是多音字,这里读zhuó.
“缫”读sāo
字形:注意”拔”与“拨”易混,“满”易写错。

4、理解词义。

淳朴:厚道朴实。

步态轻盈:走路时脚步轻快的样子。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5、分组读课文,思考: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师:读完课文,你们觉得这个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安静、热闹、忙碌(学生可能有各种想法,师引导文中这三个主要特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江南水乡领略早晨的美景吧!
2、板书课题:小镇的早晨。

齐读课题。

3、多媒体出示江南水乡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桃源小镇早晨的美景。

4、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么美的小镇在哪里?
二、细细品味,美读欣赏
(一)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体现小镇早晨安静的词句。

2、回答问题要点:
(1)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

(体会出早和美丽)
(2)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

(体会出安静与景色美)(3)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体会船多和静)
3、重点体会的句子:
(1)读一读,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
①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飘过。

②有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

(2)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把“哼”换成“唱”,可以吗?
师引导“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写作手法。

师引导第2、3句写河水,4句写小船,5句写石桥。

4、生再读第二自然段
5、师:第二自然段围绕了哪句话写?师引导由总到分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找出表现小镇早晨特点的词句。

2、第三自然段:
(1)表现小镇早晨热闹的词句,学生回答要点:
①人多:第2、3、6句(2句比喻)
②货多:第4、5句
(2)概括出本段的主要内容。

第四自然段:
(1)小镇的早晨还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
(2)该段写了哪一些人做什么事忙碌?
学生去上学,妇女从集市上回来,姑娘们去上班。

(3)这儿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4)小镇的变化与小镇的忙碌有什么关系?
小镇人们辛勤忙碌建设自己的家乡,小镇才能不断变化,不断前进。

三、扩展升华
1、这么美的小镇,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师生共同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总结: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热闹,又是忙碌的。

这里景色优美,如
果走在这样的小镇上,你们是不是也会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呢?生谈感受。

3、只要你们用心观察,你们会发现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美景。

课后,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来描绘你们心中的美景吧!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2.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的河边停满了()的小船。

(2)小船从()的桥洞中()地钻出。

(3)学生背着()的书包()地去上学。

3.照样子写句子。

注意转折关系。

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

(2)(),但()。

五、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安静:河水,石桥,小船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由总到分美热闹:人多,货多比喻
忙碌:变化,前进
六、教学反思: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四单元“塞北江南”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它为我们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美景。

我在课前花了较多时间备课,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还算顺利,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体会小镇的美及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

本文共五个自然段,二、三、四自然段作为文章的主体,都是总分式结构,我将文章第二自然段做为教学的重点,带领学生重点学习,通过联系学生实际与
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中重要的写作方法。

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现江南水乡的美景,通过精美而又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图片演示,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水乡那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课文。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朗读不够充分,指导缺乏力度。

语文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赏析的时间较长,课堂容量较大,时间紧,为了完成课时任务,我只能在朗读上压缩时间,学生读得太少。

二、缺乏整体性。

整节课讲得较细致,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虽然是重点段,花的时间较长,分句指导,使得整篇课文显得有些散乱,应该更从整体出发,每一段都贯穿“美”,使文章各段凝聚成一体。

三、课堂用语不够具体,准确。

由于第一次开课,较紧张,很多该注意的细节都忘了,做得不好。

如:让学生开始朗读时,应让学生有所准备,用“预备齐”等词指示学生齐读;评价的用语不够具体;提问表达不够具体、规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考虑到这是第一次开公开课,不敢大胆地让学生自学、探究、质疑,教学方式较单一,课堂创设的较多,教师引导学习的部分较多。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同时,我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关注每一个学生,规范课堂用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