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
“有效课堂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提问为手段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在课堂对话交流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
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
从教育学理论看,课堂提问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
而从心理学理论来看,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培养并进一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行成于思。
而“思”往往是由“问”而始。
由此可见,对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发展学生思维,升华学生情感的钥匙。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次之外,课堂提问还是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调控和掌控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
精选 课题名称的
界定和解读 一 概念界定
提问:从广义上讲,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语句,也就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刺激都是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
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包括一个完整的提问系统,在何处提问、提问什么,也就是提问切入点的确定;应该怎样提问,问题如何表述,即问题的表达方式。
有效提问实际上是使用有效的策略来提出有效的问题,这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主要方面:第一是有效的问题;第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不管是提问时所使用的策略还是问题,都具备了有效性,这样才能在课堂实现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际上是很难使用量化的方式来制定出程序,并且一个问题是否有效实上是具备相对性的,不能对问题的有效性进行绝对的判断,所以需要从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去研究有效提问的基本特点,进而更好的把握有效提问。
有效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
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
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所谓有效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
二、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也提出一些问题,往往忽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承受能
精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三、课题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2)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类型。
(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
(4)新课程标准下衡量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标准。
(5)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学习有关理论,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设计教师、学生、课堂三层面的问卷内容。
发放调查问卷在教师、学生中展开调查,了解师生在有效课堂提问方面的喜好与困惑,整理汇总问卷,明确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4月)组织实施方案,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立足于课堂,寻求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提问策略与途径。
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学科组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加强理论学习,通过科研例会、主题研讨、教学观摩、微课视频交流等形式,精心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思维。
主要任务:按课题实施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
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实践材料。
1、初步研究阶段(2015.10—2015.12)根据调查问卷及当前此课题研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