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二) 区域海洋经济运行情况
中国共有 5个海洋经济区,分别为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 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区。其中,环渤海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 济区的海洋经济总量较大,在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均超过 30%。其中原因,一
88
是这两大经济区所占的沿海国土面积、涉海就业人口规模较大;二是本身海洋经济发
表 5-1 环渤海地区海上交通运输情况一览
省份
货物吞吐量 (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准箱)
辽宁
55259
812
河北
50874
57
天津
38111
870
山东
73072
1312
地区合计Leabharlann 217316305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10)
万吨级泊位 (个) 124 93 80 145 442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包括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两省一市的海域与陆域。该
89
地区是中国陆域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依靠陆域经济的有力支撑,长三角地区海洋经
济取得长足进展。2010年该地区海洋生产总值 1205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
重达到 31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产业包括:海洋渔业 (特别是海洋捕捞)、海洋矿业、海洋
服务业不断取得突破。2009年长三角造船完工量达到 2900万综合吨,集装箱吞吐量 3
923万标箱,接待国内外游客量 34432万人次,继续保持全国造船基地、航运中心和
主要旅游目的地地位。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包括广东省所辖的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的海域与陆域, 以广东省域为主体。2010年区内海洋生产总值 8291亿元,同比增长 254%,占全国海 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 09个百分点,达 216%。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宏观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继续改善的大环 境下,中国海洋 经 济 实 现 了 跨 越 式 发 展。2010年 初 步 核 算 结 果,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实 现 102%的增长,同期,海洋生产总值达到了 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海洋经 济增长仍然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速。
从大类上来分,海洋经济统计体系包括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两大类。海洋产 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 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 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相关产业主要包括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 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2010年,中国 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 22370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 16069亿元。
展程度较高,海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达。
1环渤海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渤海 (包括部分黄海) 的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 市的海洋经济区,包括沿海陆域地区和海域。该区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依靠便利的交通优势,良好的海洋资源禀赋条件,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获得了快速 发展。2010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 13271亿元,同比增长 105%,占全国海 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45%。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 7∶42∶51。海洋第一 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 5-1 2001年至 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占 GDP比重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2010);《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0)
87
图 5-2 2002年至 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及 GDP增速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2010)
2010年,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2067亿元、18114亿元、 18258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 5∶47∶48。与上年相比,其中,海洋第一产业比 重有所降低,海洋第三产业比重小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基本呈现 “三、二、一” 的格局。
产业结构仅仅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手段之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中国 海洋第一产业比重不高,但无论从吸纳就业量还是具体的产业规模来看,依旧是中国 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二、三产业比重较高,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企业规 模偏小。
环渤海地区的优势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 (特别是海水养殖)、海洋油气业、 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方面,环渤海经济区海水养殖 面积近 100万公顷,占全国海水养殖面积的 626%,海 水 养 殖 产 量 约 7024万 吨, 占全国的 457%。海洋油气方面,渤海作为 “海上大庆” 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产 区,2009年环渤海地区共出产原油 2329万吨,占全国海洋原油产量的 63%。该区 的海洋盐业和海洋化工产业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环渤海地区港址资源极 为丰富,目前已经建成中 国 乃 至 世 界 最 为 密 集 的 港 口 群。 特 别 是 青 岛 港、 大 连 港、 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二十大港口。近些年,国家非常关注渤 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 陆续获得国务院批复,环渤海经济区海洋 经济的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一、海洋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全国海洋经济总体运行平稳,海洋生产总值稳步提高;区域海洋经济建 设较为活跃;涉海就业人口在沿海地区就业人口中的比例继续提升。
(一) 全国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据 《2010年全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 38439亿 元,同比增长 128%,增速较上年提高 42个百分点,较国民经济 102%的增长速度 亦高出 26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升至 97%。(图 5-1)。
造船、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业。 “长三角” 地区滩涂广阔、岸线曲折、海岛众多,
为海洋捕捞和海洋矿业发展提供了天然条件。该地区远洋捕捞量位居全国第一,占全
国产量的 384%;海洋矿业产量更是占到全国的 85%。海洋资源型产业稳步发展的同
时,以海洋造船为代表的海洋第二产业,以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海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