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代用茶作业指导书24页word

代用茶作业指导书24页word

代用茶作业指导书篇一:代用茶专业作业指导书代用茶作业指导书一、生产前准备工作1、进入生产车间前,进入更衣间穿戴好工作衣帽鞋,再用肥皂把手洗净、烘干。

2、了解当班加工用代用茶质量指标,确定生产用设备。

3、检查生产用设备,开机空运行,为正常生产作好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4、按当班加工生产量开好茶青、包装物领料单,安排人员领料。

二、代用茶(余庆苦丁茶)生产工作程序作业指导杀青—脱水—揉捻—理条做型—烘干1、鲜叶摊放⑴、茶青摊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摊青槽,不允许直接摊放于地面。

摊叶厚度为1cm~4cm。

摊放时间为4h~6h ,嫩叶长摊,中短叶短摊,低档叶少摊。

雨水叶、露水叶可用通风机通微风,加快水分蒸发。

⑵、摊放程度以摊放叶含水量降至66%~68%,芽叶稍软,色泽绿略暗、微显清香为适度。

2、杀青总体要求:杀匀杀熟杀透用手背感官滚动杀青机投叶口处温度略感灼手(杀青机通内空气温度为140℃~160℃)开始连续投叶,要求投叶量2-2.5KG,时间1-2分钟,杀青叶色泽无光泽的暗绿色(与鲜叶颜色相比),不生、不黄、无红梗红叶。

具清香或者熟香;无青草色、水闷色。

3、脱水叶色不泛黄,略有粘性,香气清爽,无闷气。

脱水时间:12~15分钟。

4、揉捻茶条卷紧,不松,完整;叶色不泛黄,香气清爽,无闷气。

在簸箕上趁热揉捻,单手或双手握叶,朝一个方向滚动翻转,不能倒转,用力的轻重要均匀适度,历时一般4~5分钟,即可转入理条做形。

4、理条条索紧直、匀整,色泽鲜艳,不断碎。

控制理条机槽锅温度70℃~80℃,速度为180r/min~190r/min,投叶量1kg~1.5kg/次,理条为时间2min~3min,理条程度4~5成干,叶条扁直,色泽润绿时下机摊凉。

5、烘焙在烘干机的烘盘上进行,摊叶要均匀,翻抖手法要轻,控制烘焙机槽锅温度80℃~85℃,投叶量2kg~2.5kg,时间4min~8min,茶叶扁平直,光滑绿润,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4%~6%下机冷却。

6、炒干控制茶叶滚炒锅温度40℃~50℃,滚炒时间25min~40min,至茶叶含水量90%~11%,外形扁平直较光滑,即可下机。

7、提香控制烘焙机槽锅温度80℃~85℃,投叶量2kg~2.5kg,时间4min~8min,茶叶扁平直,光滑绿润,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4%~6%下机冷却。

8、精选将碎茶和片茶,暗茶选出,确保成品茶净度、匀度及色泽一致。

代用茶茶(带“*”号为关键控制点)。

(一)、工艺流程图为确保本公司食品质量安全,在代用茶生产中我公司确定3个关键控制点。

其控制点为以下几点:1、茶青验收;茶青收购时,须验证供货方为本地居民,茶青来源于本地,盛装茶青的工具必须清洁卫生、最好采用通风良好的竹篮、背筐等用具盛装鲜叶茶青。

收购的茶青须符合本公司加工生产要求:1、总体要求芽叶完整,色泽嫩绿,新鲜匀净,无劣质或异味和机械损伤,无其它非茶类夹杂物。

2、收购时根据季节和采摘时间不同分为1芽1叶和1芽1叶初展,对夹叶及单片叶≤2%;1芽2~3叶,对夹叶及单片叶≤7%。

3、要求每批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应基本一致。

茶青运输采用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竹篮、背筐等用具盛装,严禁用布袋、塑料袋等易压紧工具装运。

4、茶青保管必须离地摊凉并经常检查,控制库房内温度或湿度,防止茶青霉烂变质。

5、确保茶青不出现霉、烂、变质现象及茶叶支杆和叶片符合加工要求进入生产工序。

2、杀青;总体要求:杀匀杀熟杀透用手背感官滚动杀青机投叶口处温度略感灼手(杀青机通内空气温度为140℃~160℃)开始连续投叶,要求投叶量2-2.5KG,时间1-2分钟,杀青叶色泽无光泽的暗绿色(与鲜叶颜色相比),不生、不黄、无红梗红叶。

具清香或者熟香;无青草色、水闷色。

3、入库。

(1)贮存茶叶的仓库必须清洁、防潮、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

(2)产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

生产过程检验制度1.购进原料的检验1.1 凡采购回本公司的茶青,在入仓库保管前必须由质检人员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填写检验记录,合格方办理入仓手续,若属紧急原料入仓时,收货人员应先询问质检科,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入仓手续,注明待检,并及时通知检验员进行检验。

1.2 检验人员在抽样时,要具有代表性,并要注明原料的来源、品名、数量等,严格按《原料进购、验收管理制度》执行,并做好原始录工作。

1.3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不得随意改变。

2.过程检验每道工序完成后,由检验员在现场进行巡检,按规定填写记录。

3.成品检验3.1每批加工好的成品代用茶,须经检验合格,由检验员按合格等级填写《成品检验报告单》,才能交仓库贮存。

3.2填写的《出厂检验报告单》,由质检科保存存档。

3.3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并保留所有得原始记录,归档存查。

考核办法各科室及车间考核办法1、购销科:每月按销售计划及采购计划完成任务发给全月工资,每超额外负1%增加效益工资0.5%,未完成销售计划及采购计划扣除基本工资10%。

若发现采购原料及包装物抽查不合格,扣除当月全部效益工资外还必须扣除基本工资的20%。

2、质量科:每天所收茶青必须严格抽查检验,如发现漏送一次扣除当月效益工资。

对每批产品必须严格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

按工艺要求深入车间班组督促检查,防止重大质量事故发生。

组织协调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对质量、卫生指标按月抽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若未完成扣除当月工资20%。

3、生产车间:按每月所下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占40%,产品质量和产品卫生按卫生指标及理化指标考核占40%,低于1%扣发效益工资。

工具设备安全生产占10%,工具设备完好率达到98%做到外表清晰,发生卫生责任事故一次,扣除效益工资。

做到安全生产、消灭一般事故、减少重大事故。

如发生一次事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10%。

出勤率环境卫生文明生产占10%,出勤率需达到95%以上,达不到扣基本工资10%。

环境卫生;室内外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达不到扣基本工资50元。

违反一次扣5元。

4、办公室:出勤率环境卫生文明生产占有10%,出勤率需达到95%以上,达不到扣基本工资10%。

环境卫生;室外内外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达不到扣基本工资50元,违反一次扣5元。

篇二:代用茶专业作业指导书代用茶生产作业指导书制定人:张静静制定日期:2019.07.20审核人:张连刚审核日期:2019.07.22批准人:范吉连批准日期:2019.07.25青岛天成阳光贸易有限公司目录1、产品概述2、执行标准3、工艺流程图4、生产操作控制程序5、工序质量监控6、质量标准7、产品生产及检验周期8、审核放行标准1、产品概述1.1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1.2 包装:用多层复合食品包装袋包装。

1.3 保质期:24 个月。

2、执行标准2.1 标准代号:Q/TCYG 0001S-20192.2 原料: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工艺流程图原料验收☆外观:外包整洁,无破损、无异味。

原材料、塑料包装袋应向供方索取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项目检验报告。

过期产品拒绝接受。

混合☆内包☆外包☆成品入库核对装箱产品与外包标签是否相符。

要求纸箱封口严密。

注意储存条件,防晒、防蛀、防鼠。

包装密封严密,严格按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规定包装。

配料中要称量准确,而且在混料过程中要混合均匀,达到物料的一致性。

2.生产操作控制程序4.1 操作过程:分别领取原料,根据检验结果确认是否需要继续干燥,如果水分超标则要先行干燥;如水分指标符合分装要求,即将该原料进行拣剔除杂质、叶、杆、霉烂等异物,包装,按比例称取原料按包装规格要求称量装入复合包装袋或PET杯中,封口机封口,贴标签。

最后再将包装好的产品装入大纸箱。

5.工序质量监控5.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项目篇三:代用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9版)附件6:代用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9版)5.1适用范围、根茎等为原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产品时,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许可生产产品的检验。

代用茶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类别编号为1405。

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代用茶”。

同时,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类别名称,即叶类、花类、果实类、根茎类、混合类中的一类或几类。

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具体品种明细。

代用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本细则适用以下分类和定义:叶类代用茶:以可食用的植物叶片制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荷叶、桑叶、苦丁茶等。

花类代用茶:以可食用的植物花朵制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菊花、重瓣红玫瑰、金银花等。

果实类代用茶:以可食用的植物果实制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大麦茶、荞麦、枸杞、柠檬片。

根茎类代用茶:以可食用的植物根茎制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甘草、人参(人工种植)、牛蒡根等。

混合类代用茶:用以上几种产品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合而成的代用茶产品,包括荷叶玫瑰茶、枸杞菊花茶等。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5.2生产许可条件审查5.2.1管理制度审查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规定,对企业建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情况进行审核。

主要审核以下制度:5.2.1.1 人员要求管理制度(1)制定生产、质量、技术、检验等各部门职责及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及其任职资格规定。

(2)制定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3)制定定期进行食品质量安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培训计划。

(4)制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5.2.1.2 采购管理制度(1)制定采购制度,有原辅材料供应商评价办法,保证采购的原辅料、包材等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2)制定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有不合格原辅材料拒收、报废、返厂等处理办法,按照制定的验收标准,对进厂的原辅料、包材等进行验收、记录以及接收或拒收。

5.2.1.3生产过程管理制度(1)制定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2)制定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器具的维护保养、检修制度。

(3)制定停产复产记录与复产前生产设备、设施安全控制制度。

(4)制定过程检验管理制度。

(5)制定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6)制定不合格管理制度及纠正措施。

(7)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管理制度。

(8)鼓励企业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