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应用解剖
椎骨的连接
椎体的连接
intervertebral disc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椎弓的连接
zygopophyseal joint ligamenta flava interspinous ligament supraspinous ligament
颈椎的特点 椎体小,椭圆形,椎孔大,三角形 第1颈椎为环形,无椎体和椎弓 第2颈椎椎体上有齿突 第2~6颈椎棘突末端分叉 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 椎体上面两侧缘增生形成椎体钩 关节突关节面的方向几乎呈水平位
胸椎的特点
椎体较颈椎大,从上向下依次变 大横断面上呈心形
椎体上、下缘近椎弓根处分别有 上、下肋凹
腰上三角 :
位于背阔肌深面,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 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三角的底为腹 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 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 股沟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
腰下三角 :
位于腰上三角的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 和背阔肌前下缘组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 覆盖以皮肤和浅筋膜。在右侧,此三角的前方与阑尾 和盲肠相对,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区会有明 显压痛。
背部的肌层 muscles of back
由浅入深依次为: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4层:
斜方肌 、背阔肌 和 腹外斜肌后部 夹肌 、肩胛提肌 、 菱形肌 、上后锯后部 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
听诊三角或肩胛旁三角:
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 下界为背阔肌上缘。
脊柱的应用解剖
李月英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脊柱区的范围及边界
脊柱区又称背区,是指脊柱及其后方和两侧 的软组织所共同配布的区域。
上界自枕外隆突和上项线,下至尾骨尖;两 侧界为上斜方肌前缘、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线、 髂嵴后分、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脊柱区的分区
脊柱区区分为项区、胸背区、腰区和骶尾 区。项区的上界为脊柱区的上界,下界为第7颈 椎棘突至两侧肩峰的连线。胸背区的上界为项区 的下界,下界为第12胸椎棘突、第12肋下缘、第 11肋前份的连线。腰区的上界为胸背区的下界, 下界为两髂嵴后份及髂后上棘的连线。骶尾区为 两髂后上棘与尾骨尖所围成的三角区。
枕下三角
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由枕下肌围成。其内上 界为头后大、小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 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三角内有枕 大神经和枕动脉通过。
枕下肌的名称及起止点
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 头上斜肌 起点 第二颈椎棘突 寰椎后结节 寰椎横突 止点 下项线外侧部 下项线内侧部 下项线上方
头下斜肌 枢椎棘突 寰椎横突
枕下肌的神经支配:枕下神经,为第1颈神经的后支
椎骨的连接
椎体的连接 椎间盘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椎弓的连接 椎间关节 黄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项韧带 横突间韧带
椎管Spinal canal
椎管是由椎骨的椎孔、骶骨的骶管与椎骨之 间的骨连接共同组成的骨纤维性管道,其前壁由 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构成,后壁为 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 和椎间孔。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病变,如 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黄韧带肥厚等因素, 均可使椎管腔变形或狭窄,压迫其内容物而引起 一系列相应的症状。
胸腰筋膜
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盖于竖脊肌表面,向上与项筋膜 相延续,内侧附着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着于肋角, 向下至腰区增后,并分为前、中、后三层。后层覆于竖脊肌后 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相愈着,向下覆于髂嵴,内侧附 着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 形成竖脊肌鞘;中层位于竖脊肌和腰方肌之间,内侧附着于腰 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 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着于第12肋 的下缘,向下附着于髂嵴;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和第1腰椎横突 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 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前层位于腰方肌前面,又称 腰方肌筋膜,内侧附着于腰椎横突尖,向下附着于髂腰韧带和 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内、外侧弓状韧带。
横突末端的前面有横突肋凹 第1胸椎及第9以下胸椎的肋凹不
明显 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
状排列 关节突关节面的方向几乎呈冠状
位,上关节面向后,下关节面 向前
腰椎的特点
椎体大,横断面上呈肾形 椎孔大,呈三角形;下位
者呈三叶型,有中央部 和侧隐窝两部 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几乎 呈矢状位,下关节突的 关节面向外,上关节突 的关节面向内 棘突呈宽短的板状,水平 伸向后方
nuchial ligament intertransverse ligament
椎管的形态
在横断面上,椎管各段的形态及大小不完全相同。 颈段椎管上部近枕骨大孔处近似圆形,往下逐渐演变成 为三角形,矢径短,横径长;胸段椎管大致呈椭圆形或 心形;腰段椎管上中部由椭圆形逐渐演变成为三角形, 下部的外侧部逐渐出现侧隐窝,使椎管呈三叶型,尤以 老年人更为明显;骶段椎管呈三角形。由于腰脊神经根 行走于侧隐窝内,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退变和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引起侧隐窝狭窄的因素,均可压迫 腰脊神经,造成腰腿痛。椎管以第4~6胸椎最为狭小,颈 段以第7颈椎、腰段以第4腰椎水平较小。
椎间孔
椎间孔由上位椎骨 的椎弓下切迹和下位椎骨 的椎弓上切迹构成。其上、 下壁分别为椎弓根上、下 切迹,前壁为椎间盘和椎 体,后壁为关节突关节。 颈部的椎间孔呈水平位, 较长;腰部的脊神经根需 先在侧隐窝内斜向下方行 走一段距离后,才紧切椎 间孔的上半出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