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介绍
钢琴协奏曲 《意大利协奏曲》、 《高尔德贝格变奏曲》 《马太受难曲》、 《b小调弥撒曲》、 《平均律钢琴曲集》、 《创意曲集》、 《古钢琴组曲》、 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 《乐队组曲》四首 d小调小提琴二重协奏曲 G弦上的咏叹调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谐谑曲 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 小步舞曲 众望吾主
圣乐 重 使 上 突 朽 等 在 只 等 特 气 上 了 国 路 ”的 要 之 , 进 名 ” 一 能 。 》 息 进 音 最 德 。道 音 获 他 运 作 的 切 通 一 ; 的 步 乐 伟 维 路乐得几动《政进过生钢优飞上大希 ,形交乎的第治步谈坎琴秀快的的凡 对式响涉影九信思话坷奏作。才音 世。性及响交念想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鸣品贝能乐贝 界贝的当,响,都与没曲,多,家多 音多戏时个曲通遭人有《如芬八之芬 乐芬剧所性》过禁交建悲:信岁一( 的集效有鲜。言止谈立怆交仰开。 发古果的明他论的。家》响共始出 展典;音,的和封但庭、曲和登身 有音又乐较作作建孤。《《,台于 着乐使体前品品复寂二月英崇演德 举的交裁人受,辟的十光雄尚出国 足大响;有十为年生六》》英。波 轻成曲大了八共代活岁、、雄 恩 重,成大很世和里并时《《, 的 的同为提大纪理,没开暴命创年平 作时直高的启想依有始风运作到民, 用开接了发蒙奋然使耳雨》了维家 ,辟反钢展运臂坚他聋》;有也庭 被了映琴。动呐守沉,、序大纳, 尊浪社的在和喊“默晚《曲量深很 称漫会表音德,自和年热《充造早 为时变现乐国写由隐全情哀满,就) “期革力表狂下、退聋》格时艺显, 乐音的,现飙不平,,等蒙代术露德 · ·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1792
这 受 钟 谢物 年 尔 的 选 内 钢 霍 英 莫 就 试 的 尔学 , 发 智 择 的 琴 夫 格 扎 是 者 莫 的家 加 明 商 这 顶 奏 曼 里 特 所 的 扎 一戈 利 了 呢 样 尖 鸣 演 德 效 谓 智 特 项登 福 莫 ? 一 产 曲 奏 海 应 的 商 《 测肖 尼 扎 因 首 品 , 的 布 “ 平 试和 亚 特 为 乐 。 可 莫 勒 莫 均 大 结弗 大 效 自 曲 那 谓 扎 和 调 扎 提 果朗 学 应 从 来 么 是 特 路 奏 特 高 :西 的 后 唐 提 , 世 德 效 至 鸣 听斯 神 , 坎 高 为 界 大 维 曲 应 经 贝孩什范调格 》 双 劳 分 分 ” 生 子么围 。。, . · D
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 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仲夏夜之梦 无歌词之春之歌 无词歌之威尼斯船歌 乘着歌声的翅膀
弗朗兹· 约瑟夫·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 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 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 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 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 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 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 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 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 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海顿被后人 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实,无论交响曲还是 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创,不过,这两个尊称却并过誉,因为正是在 他的培植下,这两种重要的器乐曲体裁才从草创进入了成熟阶段。
D
8 9
.
· 10
1993
.
歌剧:《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米特里达特》;《卢乔。西拉》;《牧人王》; 《伊多梅纽斯》;《后宫诱逃》;《剧院经理》;《费加罗婚礼》;《唐璜》;《女人 心》;《魔笛》;《狄托的仁慈》。 乐队作品:有编号的交响曲四十一部,包括《巴黎》;《哈夫纳》;《林茨》;《布拉 格》;《降E大调》;《g小调》;《C大调》("朱庇特");以及另外大约八部交响曲。 无数嬉游曲、小夜曲、进行曲等(包括《G大调弦乐小夜曲》。 协奏曲:二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一部两架钢琴的、一部三架钢琴的协奏曲;五部小提 琴协奏曲;两部长笛协奏曲;一部单簧管协奏曲;四部圆号协奏曲;一部长笛与竖琴协 奏曲;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双簧管、单簧管、圆号与大管的交响协奏曲。
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钢琴五重奏(鳟鱼) 军队进行曲 《罗莎蒙德》序曲 音乐瞬间 小夜曲 圣母颂 魔王 野玫瑰 《冬之旅》之苦提树 美丽的磨坊姑娘 未完成交响曲 死与少女 冬日的旅程 罗莎蒙德 天鹅之歌
罗伯特· 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自 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先学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 学音乐,以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1830正式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 由于急于求成,把手指练坏,转而从事音乐创作和评论。他是浪漫主义音 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 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 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 曲》、《幻想曲集》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与妻子克拉拉 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1840年写了一 百三十八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 《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后又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 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约翰· 塞巴斯提安· 巴赫于1685年3月31日出生于德 国图林根省的爱森那赫市。这里 是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马丁·路德的故乡,又曾是十六世纪农民起义领袖托马斯· 闵采 尔 领导农民起义的中心。生活在这个小城镇的人们非常热爱音 乐,据说在它的古 代城门上刻写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上 回响”几个字。 巴赫出身于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他的高祖面包师 菲特· 巴赫就是个音乐迷, 甚至在他去磨房磨面的时候,也 带着他心爱的齐特拉琴(一种在德奥流行的弹拨乐 器)。他 的曾祖约翰内斯(约1580—1626)是远近闻名的乐师。约翰 内斯的长子 约翰(1604—1673)是巴赫家族的第一位作曲家, 现在还存有其三首作品,栩栩 如生地反映了三十年战争时期 的社会风貌;次子塔利斯朵夫(1613—1661)是巴 赫的祖父, 也是个乐师;三子海因利希也是个著名的音乐家。巴赫的父 亲是爱森 那赫市的小提琴家。到巴赫已是第五代了。巴赫的 儿子们也都是著名的音乐家。二 百年来,巴赫家族先后出现 了五十多位音乐家,以至于巴赫的姓氏在当地简直成了 音乐 家的同义语了。巴赫家族最后一人殁于1871年,这伟大的 一脉到此也就告终 了。
交响曲104部;弦乐四重奏77部;各类三重奏 180部;钢琴奏鸣曲50部;歌剧14部;清唱剧 两部;还有大量小型的声乐与器乐作品。其中, 较名的代表作有:《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 Abschied)、《第九十二交响曲》(牛津Oxford)、 《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Surprise)、《第一百 交响曲》(军队Military)、《第一百零一交响曲》 (时钟Clock)、《第一百零三交响曲》(鼓声 Drum-roll)、《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 London);弦乐四重奏第三、十七、二十、六 十四、七十六、七十七号;清唱剧《创世纪》 (The Creation)、《四季》(The Seasons)。
沃尔夫冈· 阿玛多伊斯·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 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 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 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 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 家道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 的明快、乐观情绪。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 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 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 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 《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 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室内乐:五首弦乐五重奏;二十三首弦乐四重奏;为弦乐四重奏写的c小调柔板与赋格; 两首钢琴四重奏;七首钢琴三重奏;单簧管、中提琴与钢琴三重奏;单簧管五重奏;圆 号五重奏;钢琴与管乐五重奏;两首长笛四重奏;双簧管四重奏;三十七首小提琴奏鸣 曲(两首未完成)。十四首管风琴与弦乐器奏鸣曲;三首管风琴与乐队奏鸣曲。 钢琴作品:十七首奏鸣曲;两首幻想曲;十五首变奏曲;两架钢琴奏鸣曲;六首钢琴 二重奏鸣曲(一首未发表);f小调柔板与快板和f小调钢琴二重奏《幻想曲》(这两首原 先都是为机械风琴所作)。 教堂音乐:十八首弥撒曲;四首连祷歌;《安魂曲》。
奉献 《蝴蝶》 狂欢节 核桃树 《桃金娘》 诗人之恋 交响练习曲 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 a小调钢琴协奏曲 童年情景之梦幻曲 《曼弗雷德》序曲
雅克勃· 路德维希· 费里尔· 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Jakob Ludwig Felir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12岁 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 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 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他在短 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 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 安定富足。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 《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作品中最早描写神仙境界的。他还独创 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四十八首,形象生动多姿,是早期 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