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名称: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施工合同段:编号:注:本表一式份,承包单位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份。
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标段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写: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梅汕铁路先期开工段项目部年月目录.编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段站前工程-标段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其它相关技术资料;()、《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号文;()、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工程状态和可操作性。
.编制目的为确保监控量测工作顺利正常开展,了解围岩状态,及时反馈信息于设计和指导施工,调整支护参数和二衬施作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尽量降低监控量测费用,减少对工程施工的干扰,同时为加强监控量测实施人员规范操作,全面掌握监控量测实施全过程,结合本标段隧道工程特点,制定本方案。
.工程概况工程简介秀水隧道秀水隧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起讫桩号为~,全长,有砟隧道,隧道埋深~。
隧道全部位于左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
隧道内设‰坡度,进口为下坡;出口为上坡。
其中Ⅱ级,占、Ⅲ级围岩,占;Ⅳ级围岩,占;Ⅴ级围岩,占。
内轨顶面以上净空有效面积,轨间距,内轨顶面至基床底面高度。
洞门均采用帽檐斜切开孔式缓冲结构,开孔位置为拱顶。
本隧道~为进口洞门明挖段,~为出口洞门明挖段。
汤南隧道汤南隧道进口位于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铜村,出口位于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东寮村。
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起讫桩号为~,全长,无砟隧道,隧道埋深~。
本隧道全线位于直线上。
隧道内设置人字坡,~为‰上坡,坡长,~为‰下坡,坡长。
其中Ⅱ级围岩,占;Ⅲ级围岩,占;Ⅳ级围岩,占;Ⅴ级围岩,占。
内轨顶面以上净空有效面积,轨间距,内轨顶面至基床底面高度。
工程地质地形地貌秀水隧道进出口均位于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浦河村,隧址区为剥蚀丘陵,地势起伏,植被发育,多为杂草和树木,自然坡度约~°,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约。
汤南隧道通过为剥蚀丘陵区及丘间谷地区,丘坡地势起伏,自然坡度约~°,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树林,谷地地势较为低洼平缓,多辟为村舍和鱼塘。
地层岩性隧道场地表层为第四系残破积土层()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燕山晚期第五次侵入花岗岩(γ)等,按风化强度可分为全、强、弱风化三层。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黏土:红褐色,硬塑,土质不均匀,黏性较差,含少量石英颗粒,厚度~,主要分部于山体斜坡表层,隧道山顶处分布较薄,隧道进出口及浅埋段较厚。
)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黑云母花岗岩(γ)肉红色、灰白色、黑云母花岗岩。
弱风化(),肉红色,黑云母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等。
主要分布于汤南隧道洞身~。
)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二长花岗岩(γ)肉红色、灰白色、褐黄色二长花岗岩全风化,褐黄色,呈砂土状,其下为强风化,肉红色,灰白色,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多被铁锰质侵染呈锈色,裂隙面较平直,呈张开状,岩体较破碎,呈块状为主。
全强风化累计层厚约,其下为弱风化、肉红、灰白色,岩质较坚硬,岩芯呈柱状、短柱状。
主要分布在汤南隧道洞身进口~、~隧道出口。
地质构造)秀水隧道通过对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绘、遥感解译、机动钻探和物探资料的综合分析,判定隧址区共发育有条断层,其特点和空间分布状况分述如下:该隧道局部地段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据物探资料推测,处基岩弹性波速度为,断层为近直向。
断层及影响带宽约,断层破碎带内主要为花岗岩成分,胶结一般,受断层影响带内岩体较破碎;处,断层倾向大里程方向,视倾角º,地貌表现为隆起山坡,断层带沿着山间冲沟侧坡地延伸。
现场推测为压扭性断层,断层及影响带为,带内岩体主要为花岗岩成分,带内岩体受挤压破碎,基岩弹性波速度,断层胶结性一般导水性较好。
)汤南隧道通过对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绘、遥感解译、机动钻探和物探资料的综合分析,判定隧址区共发育有条断层,其特点和空间分布状况分述如下:根据物探资料推测,断层与线路交于处,与洞身交于处,倾向小里程方向,断层倾角为°。
地貌表现为小冲沟,构造带沿着冲沟延伸,断层带宽约,断层破碎带内主要为花岗岩成分,胶结一般,受断层影响带内岩体较破碎;断层与线路交于处,断层近竖直向。
地貌表现为山间冲沟,断层带沿着两侧山间冲沟及谷地延伸。
现场推测为一压扭性断层,带宽约,带内岩体主要为花岗岩成分,带内岩体受断层挤压较破碎,基岩弹性波速为,断层胶结性一般,导水性较好;断层与线路地表里程处相交,断层为近竖直向。
地貌表现为山间冲沟。
断层带宽约,带内岩体为花岗岩成分,受构造挤压严重岩体较破碎,基岩弹性波速为,带内胶结性一般,导水性较好;在、附近为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γ黑云母花岗岩侵入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二长花岗岩花(ηγ)接触带。
接触带内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对隧道围岩级别及洞身稳定性有影响,导水性较好。
.隧道施工方法秀水隧道采用从出口单向掘进施工,汤南隧道采用进出口双向衬砌施工,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隧道围岩为Ⅱ、Ⅲ、、级围岩,根据工程地质、开挖断面、设计等选择施工方案。
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开挖;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四步法开挖。
洞口采用明挖法,正洞开挖采用光面爆破,并严格控制超欠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地表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开挖成形质量,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减少超挖回填。
隧道施工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
.监控量测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监控量测的意义监控量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受力状态进行量测,又称现场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设计和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手段,也是保证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它贯穿施工的全过程。
由于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不易确定,且受施工方法、支护衬砌刚度及施作时间等影响,所以止前地下工程设计仍以类比法为主,理论计算仅作定性分析,检算支护衬砌受力情况,再根据现场量测数据修改支护衬砌参数,调整施工方法。
施工中不仅考虑隧道本身建筑物的安全,还须掌握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特别是浅埋隧道,围岩变形和松动可能传至地表,影响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从隧道设计流程图可看出,施工监控量测作为防患于未然的依据,其作用尤为重要。
监控量测的目的)监视围岩应力和变形情况,验证支护和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间。
)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围岩稳定性变化规律,确认或修改支护衬砌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围岩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
)积累量测数据,为今后的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
监控量测的要求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
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准确判定围岩和支护的安全状态提供可靠信息、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分析,可验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施工方法、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支护参数,修正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确保施工安全。
监控量测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工序管理,为施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
监控量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监控量测工作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监控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开工前根据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量测设计。
.资源配置及作业程序组织机构为保证监控量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本项目部建立总工程师负责的管理体系,工程管理部、精测队、安全环保部及质量管理部负责对隧道的监控量测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和重大问题上报工作。
并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制定各岗位职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总负责人:项目部总工程师(张卫国),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组织安排和重大问题的处理。
主管部门:工程管理部(李明)、精测队(韩小鹏)、安全环保部(苗刚)、质量管理部(李强),负责监控量测全面管理,日常检查、指导和重大问题上报工作,并参与重大问题的处理。
监控量测负责人:精测队负责主管监控量测组工作,掌握监控量测工作状态,分析和上报有关监控量测数据和情况,制定处理措施,下达技术交底资料。
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监控量测工作,并对监控量测结果负责,分析监控量测数据和上报监控量测动态。
现场监控量测实施人:监控量测组员(梁晓伟和张青),操作人员(梁晓伟)负责现场监控量测具体实施,负责测点的布设和保护,及时取得监控量测数据;资料员(张青)负责监控量测资料的收集、整理、签认、汇总和归档等资料管理工作。
设备仪器配置隧道收敛仪台、钢挂尺把、精密水准仪台、全站仪台、塔尺把、数码相机台、电脑台、冲击钻台及相关配件等。
监控量测主要设备配置计划表作业程序()熟悉资料(施工图纸、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等);()布点量测;()取得数据;()整理签认;()分析处理;()位移管理;()信息反馈;()工程对策;()资料归档。
监控量测作业程序如下图所示:监控量测作业程序图.监控量测技术要求量测仪器量测仪器配备:数码相机、收敛仪、全站仪、水准仪、塔尺、钢尺等。
辅助工具:爬梯、手电筒及其它辅助工具。
量测项目)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见表和表)。
必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进行;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进行选择。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有条件时应进行数码成像技术。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的观察和记录。
)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每个分部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在表、表中所列项目选择必测项目。
表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监控量测选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及点位布置)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里程断面。
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要求布置。
表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注:—隧道埋深;为隧道开挖高度;—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范围应不小于,地表有控制型建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测点布置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