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泥石流形成条件解析

泥石流形成条件解析

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 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 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形成区 流通区 汇聚区
三面环山、漏斗状, 山坡陡峻,山体破碎, 植被少
狭窄而深切的峡谷 或冲沟,坡降大
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
2、沟床纵坡降
又称河床纵比降。为顺河向两点河床谷 底的高程差值对两点间长度之比。
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
2、泥石流形成条件
陡峻的地形地貌 必备条件 丰富的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大量水源
(一)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主
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 床纵坡降等。
1、沟谷形态 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
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或树叶状, 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 碎屑固体物质聚集
5、斜坡坡向
斜坡坡向对泥石流的形成、分布和活动强度也有 一定影响。阳坡和阴坡比较,阳坡上有降水量较多, 冰雪消融快,植被生长茂盛,岩石风化速度快、程度 高等有利条件,故一般比阴坡发育。如我国东西走向 的秦岭和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上产生的泥石流比北坡要 多得多。
(二)碎屑固体物源条件
某一山区能作为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松散土层的 多少,与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活动强度、 山坡高陡程度、滑坡、崩塌等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以及 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有直接关系。
一般有利于提供固体物质的沟谷坡度,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 为10-30度,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和坡洪堆积土层,在 西部高中山区多为30-70度,固体物质和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崩 塌和岩屑流。
4、集水面积
泥石流多形 成在集水面积较 小的沟谷,面积 为0.5-10平方公里 者最易产生,小 于0.5-平方公里和 10-50平方公里其 次,发生在汇水 面积大于50平方 公里以上者较少。
3.舟曲爆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直接 原因是三眼峪、罗家峪地区突降大雨, 一小时降雨量达77.3mm。
4.2010年,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 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 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由 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 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理堆放,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也恶
化了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
修建公路
造成灾害发生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花岗岩类,由于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特点,物理和化学风化 作用强烈,导致岩体崩解,形成块石、碎屑和砂粒,形成 大厚度的风化残积层,当其它条件具备时可形成泥石流。
风化后的花岗岩山体高原
石灰岩分布地区,炭岩只有经物理风化和经淋溶的残积红土以 及经地质构造作用的破碎带,才可能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源。 由于石灰岩具可溶性,溶蚀现象发育,塌陷、漏斗等岩溶堆积 松散土多见,难以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源,再加上岩溶地区地 表水易流入地下,故灰岩地区泥石流现象少见。
气象水文原因
• 降雨 1、舟曲处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山区年降水800mm~900mm,白龙江段434mm
2、该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集中在夏秋 季节,且将于形式多以连阴雨和暴雨出现。 集中大暴雨在7~8月,这种集中式降雨为泥 石流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液体量和水动力 条件。(启动和携运的能力)。
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 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沟床纵坡降越大,越 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 发生频率最高,5%-10%和30%-40%的其次, 其余发生频率较低。
3、沟坡坡度
坡面地形是 泥石流固体物质 的主要来源地, 其作用是为泥石 流直接提供固体 物质。沟坡坡度 是影响泥石流的 固体物质的补给 方式、数量和泥 石流规模的主要 因素。
沟壑平均密度为2km/km2,沟坡坡度约50度,坡形多为 凸型坡,崩塌等重力地质现象非常发育,重力侵蚀堆积 地貌随处可见。
泥石流沟谷航拍 崩塌
松散物源
粒径较大的物源 该处坡度较陡
• 地质构造因素
舟曲刚好处在秦岭西侧的地震带上新构造运动活跃。 5.12之后岩土体松动,破坏岩土体结构和稳定性,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 来源。
2010年8月7日 晚至8日凌晨, 甘肃省甘南州
舟曲县发生强
降雨引发泥石
流灾害,当地
两万多人受灾。
舟曲刚好处在 秦岭西侧的地 震带上新构造 运动活跃。
5.12之后岩土 体松动,破坏 岩土体结构和 稳定性,为泥 石流提供了丰 富的物质来源。
2、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地层岩性与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关系,主要反 映在岩石的抗风化和抗侵蚀能力的强弱上。一般软 弱岩性层、胶结成岩作用差的岩性层和软硬相间的 岩性层比岩性均一和坚硬的岩性层易遭受破坏,提 供的松散物质也多,反之迹然。
物理风化的石灰岩
(三)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 运介质。泥石流水源提供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堰塞湖)溃 决溢水等方式。
主要原因
• 地形地貌因素 • 地质构造因素 • 气象水文因素 • 人为因素
地形地貌因素
该图显示了多条沟谷,狭窄陡峻的支沟有利于降雨的迅速汇集流通, 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提供了泥石流沟)
1、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强度的关系
地区地质构造越复杂,褶皱断层变动越强烈,特别 是规模大,现今活动性强的断层带,岩体破碎十分发育, 宽度可达数十条数百米,常成为泥石流丰富的固体物源。 如我国西部的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波密断裂带、 白龙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金沙江断 裂带等,成为我国泥石流分布密度最高、规模最大类活动队地质环境的破坏作用十分明显,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一些不合理的工程
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诱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由于
区内地质结构疏松,开垦坡地,兴修水利、修筑
公路、建造水电站等工程活动直接破坏了斜坡岩
体结构降低了破题的稳定性,甚至导致滑坡崩塌
灾害的发生,加上山区地形狭窄,施工弃渣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