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固体分散体与包合物PPT课件
固体分散体与包合物PPT课件
类型:水溶性、难溶性、肠溶性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聚乙二醇类(PEG) 聚维酮类(PVP) 表面活性剂类
1.聚乙二醇类(PEG)
分子量从1000到20000的PEG。 水溶性好,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可使药 物以微晶或分子状态分散,阻止药物聚集。 熔点低(50~63℃)。 适于熔融法、溶剂法等。 当药物为油类时,宜配合使用高分子量PEG 化学性质稳定,能与多种药物配伍。
2.聚丙烯酸树脂类
Eudragit L和Eudragit S,分别相当于国 产Ⅱ号及Ⅲ号聚丙烯酸树脂,S(7.0)型比 L(6.0)型分子中羧基比例大,溶解所需pH 值高。 两者联合使用,可制成较理想的缓释或肠 溶固体分散体。
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熔融法 溶剂法 双螺旋挤压法
(一)熔融法
2.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可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 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 对药物有抑晶作用。
(二)缓释原理
疏水或脂质类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 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骨架内,药物的 溶出必须首先溶解,再通过载体材料的网状骨 架扩散,故释放缓慢。
六、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药物与载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分散体, 可选用下列方法进行物相鉴定,必要 时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热分析法 X射线衍射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谱法
固体分散体存在的问题
只适用于剂量小的药物,即固体分散体中药 物含量不应太高,如占5%~20%;
液态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所占比例一般不宜 超过10%,否则不易固化成坚脆物,难以进 一步粉碎。
固体分散体的老化
贮存放置过程中分散系发生凝聚的过程。 因为药物高度分散体系如玻璃态、亚稳态 等均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分子易自发聚 集形成大的结晶颗粒,结果导致药物的溶 解性质改变。
固体分散体与包合物
第一节 固体分散体
一、概述 定义:药物与固体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
的固体分散体系(制剂中间品)。 药物分散状态为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
等状态。 特点:提高难溶药物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改
善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 调节药物释放速度。
原理:Noyes-Whitney方程
沙姆188(即pluronic F68)、聚氧乙烯40硬 脂酸酯等。
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 适于挤压法制备固体分散体。 载药量大,可阻滞药物结晶。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 包括乙基纤维素(EC)。 可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较大粘性,分子中含有
羟基能与药物形成氢键。 载药量大、稳定性好、不易老化。 固体分散体的释药速度不受pH值影响,如盐
胶体、无定形和微晶等状态分散
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由高温 骤冷,粘度迅速增大,分散的药物难以聚集、 合并、长大,从而以微晶等形式存在。 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时,载体材料为 PVP、甲基纤维素或肠溶材料可抑制药物结晶, 而以无定形等形式存在。 以胶体或无定形态存在的药物,溶解度和溶出 速率都较其他晶体状态大。
加入表面活性剂、糖类、PVP等水溶性材 料,以适当提高其释放速率,达到满意的缓 释效果。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 酸羟丙甲纤维素(HPMCP如HP-50和HP55) 等。
可用于制备胃中不稳定的药物在肠管释放 和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的固体分散体。
CAP可与PEG联用,控制材料置于双螺旋挤压机内,经 混合、挤压、捏制而形成固体分散体。 特点:
无需有机溶剂; 可两种以上载体材料配合使用; 制备温度可低于药物熔点和载体材料的软化 点,药物不易破坏。
四、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
(一)速释原理
1.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 药物以分子、胶体状态、亚稳定态、微晶态 以及无定形态在载体材料中存在,载体材料 可阻止已分散的药物再聚集粗化,有利于药 物溶出。 (1)分子状态分散 固态溶液
dC/dt= kSCs
式中:dC/dt─溶出速度;k─溶出速度常数; S─药物暴露于介质的表面积;Cs─药物的溶 解度。
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分子、胶体、微晶 或无定形状态存在,高度分散。
二、载 体 材 料
要求: 能使药物得到最佳分散状态或缓释效果; 无毒、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 不影响主药的化学稳定性和含量检测; 价廉易得等。
酸氧烯洛尔-EC固体分散体。
2.聚丙烯酸树脂类
EudragitRL和RS。 在胃肠液中不溶解,但可溶胀(胃液 中),不可被吸收,对人体无害。 制备具有缓释性的固体分散体,可配合 使用或通过加入水溶性载体材料如PEG或 PVP 等,调节释药速度。
3.蜡脂类
胆固醇、β—谷甾醇、棕榈酸甘油酯、胆 固醇硬脂酸酯、蜂蜡、巴西棕榈蜡及氢化蓖 麻油、蓖麻油蜡等脂质材料。
本法简便、经济,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多用熔点低、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载体材料, 如PEG类、枸橼酸、糖类等。
(二)溶剂法(共沉淀法)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然后快速除去有机溶剂,在些过程中,药物与 载体材料以共沉淀物的形式同时析出。
常用溶剂有氯仿、无水乙醇、丙酮等。 溶剂除去方式:加热、喷雾或冷冻干燥 优点:避免高热,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 物。
2.聚维酮类(PVP)
PVPk15(平均分子量Mav约1000)、PVPk30 (4000)及PVPk90(360000)等。 熔点高,在150℃会变色。 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 适用于溶剂法制备。 非结晶型高分子聚合物,对许多药物有较强的 抑晶作用,但易吸湿而析出药物结晶。
3.表面活性剂类
多为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如泊洛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加热熔融,混匀后迅速冷却 固化(如将熔融物倾倒在不锈钢板上成薄层,用 冷空气或冰水使骤冷成固体),再于一定温度下 放置变脆成易碎物。
将熔融物滴入冷凝液中使之迅速收缩、凝固成 丸,这样制成的丸状的固体分散体称为滴丸。
制备关键:
载体与药物熔点接近,否则析出结晶过大, 影响分散;
需由高温迅速冷却,以达到高的过饱和状 态,使多个胶态晶核迅速形成而得到高度分 散的药物,而非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