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交通智能卡口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智能卡口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智能卡口系统技术方案目录第一章建设原则 (1)(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 (1)(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 (1)(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1)(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 (1)(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 (1)第二章总体框架 (2)第三章智能卡口系统 (3)1.系统建设分布 (3)2.技术选型 (5)3.系统结构 (6)4.系统功能 (7)5.系统关键技术指标 (9)第一章建设原则(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元化、层次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涉及政府、企业多个层面,必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使各单位遵照统一的规范建设,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整体效益,充分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开发,确保交通智能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ITS 建设项目要根据交通运营与管理的需要,满足社会公众对交通行业信息的要求,加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讲求实效,以应用促发展。

项目建设要突出重点、分层建设、各负其责、共同发展、稳步推进,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交通运行系统的全局出发进行ITS 建设,对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资源加以整合,统一管理资源,避免交通行业内部资源分隔、各自为政,进而理顺各交通部门间信息交互关系,实现交通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交通信息服务为重点,以智能交通信息化工程为推手,以支撑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为宗旨,以需求、效果并重为导向,加快推进交通信息服务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建立丰富实用、经济便捷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使交通信息真正服务于民。

(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以信息化覆盖智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深度渗透与融合,加速推进深化应用,促使智能交通信息化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更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智能交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二章总体框架通过路段设置的流量检测设备、号牌识别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和路口的车辆检测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融合,经处理分析形成交通诱导信息后,再通过路侧的LED 显示屏、交通电台、电视等手段向公众发布,形成集采集、处理、发布为一体的交通信息系统,建成全新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该系统还能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卡口、交通违法抓拍系统、视频监控等信息资源,建立车辆号牌识别、车辆运行轨迹监测功能模块,为交通肇事逃逸和治安逃逸的查处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系统结构图如下:图1系统总体架构第三章智能卡口系统与云计算技术结合的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即卡口系统,以下简称卡口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云计算与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访问等技术,对监控路面过往的每一辆机动车的前部特征图像和车辆全景图像进行连续全天候实时记录,计算机根据所拍摄的图像进行车牌自动识别,并能进行车辆动态布控,对超速、逆行等违法以及被盗抢、违法黑名单、肇事逃逸、作案嫌疑车辆进行报警,并对超速逆行等违章的车辆自动拍照并生成数据库,通过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分析处理,公安网络将各个监控点信息传送到公安相关部门,实行有机共享。

1.系统建设分布分布在出入城区的主要道路上,对进出城区的车辆进行监控;分布在进出市界的主要道路上,对进出县界的车辆进行监控;图例市界卡口系统建设点位图2进出市界卡口点位分布图 3进出城区卡口点位分布2. 技术选型1、前端车辆检测及视频采集采用单车道雷达进行车辆检测,同时通过软件设定限速值,可实现对超速行驶车辆的抓拍。

视频采集采用200万高清网络摄像机,每台摄像机可监控2条车道,既简化了杆件上设备的数量,降低了工程走线的复杂度和故障节点数,又能够很好地满足交通管理者对“大场景兼具小细节”的要求。

2、补光设计系统采用独特的补光技术利用高频窄波脉冲灯进行瞬间补光,即当系统检测到有车辆通过时,通知高清摄像机进行抓拍的同时高清摄像机通过补光控制板给频闪灯一个同步补光触发信号,为车身前部补光,照亮车牌及车辆前排司乘人员。

3、云计算平台中心智能交通分析平台中心配置智能交通分析平台,能够将物理上分散的高清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云存储、云处理,实现违章记录数据的审核、修改、查询、统计、日志记录及远程参数配置及维护等功能。

系统采用通用的协议,可以将其他系统采集的数据统一接入到我公司所开发的智能交通分析平台上,当数据量较为完善时,可实现道路车流量统计、车辆轨迹分析,为交通管理者服务。

3.系统结构高清抓拍前端(每方向)、全景高清摄像机与百万像素镜头抓拍控制器123图4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兼超速抓拍)系统结构4.系统功能4.1.1.1车辆图像记录功能在车辆通过时,系统能准确拍摄车辆全景图像,包含车辆头部所有特征,能看清车辆类型、轮廓及前排司乘人员面部特征等,在监控区域内对5km/h-120 km/h行驶的车辆图像捕获率达到99%以上。

图像分辨率为1600×1280,并将图像以JPEG 格式存储,同时在图像中标明车辆通行数据,主要包括通行时间、卡口地点、车速、超速比例、行驶方向等,将规则数据存入云计算数据库中,将海量图片等数据放在云存储系统进行统一的存储和调用。

4.1.1.2超速抓拍记录功能系统兼具超速抓拍功能,能够实时记录每辆车的通行速度,测速精度符合GB21255-2007机动车测速标准(车速小于100km/h时,误差为-6km/h-0km/h,车速大于100km/h时,误差为(-6-0)%);测速的同时系统自动对车速进行分析,如下图图片上叠加信息清晰显示:当前速度、限速值、超速比例,并自动将信息叠加到图片上作为违法证据。

4.1.1.3车牌识别功能系统能自动对目前在使用的所有车牌号码及颜色进行识别,号牌识别准确,白天识别率≥95%;夜间识别率≥90%;号牌捕获及识别时间不高于100ms。

其抓拍识别率满足符合《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的要求。

套牌车辆自动报警功能描述:报警条件:针对到达的车辆,如果在两分钟时间间隔内,在其他点位有相同号牌通行,则认定为套牌车,并报警提示。

检测触发方式:在设定的监控点位、方向上,每来一辆车就触发检测。

同行车辆分析报警功能描述:同行车定义:多辆车,在某个时间段内,都通过多个相同的卡口,且通过每个卡口时,车辆通行时间间隔都小于或等于设定的值,视为同行车。

报警条件:针对到达的车辆,在倒溯时间段内(默认值一天),查找其通过的所有点位上,与在它通行时间前后间隔1分钟的车辆记录;在这些车辆通行记录中,如果有其他车辆在3个或以上点位上都有记录,就认为有同行嫌疑,并报警提示。

检测触发方式:在设定的监控点位、方向上,每来一辆车就触发检测。

4.1.1.4布控报警功能通过系统中心智能管理平台可人工设置紧急黑名单、普通黑名单及特殊勤务车名单三个实时比对库,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处理海量数据的速度快优势达到实时能力,并对黑名单进行维护,包括修改、审核、添加、删除。

智能管理平台接收到前端上传的信息后通过云计算智能分析将车牌信息提取与预先设置的黑名单数据库进行比对,实现号牌自动识别,自动黑名单比对和报警功能;发现嫌疑车辆时及时报警,提示指挥中心值班人员进行处理。

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报警信息按照预定方案传到指定地点,可以实现声、光和现场图片报警功能。

其数据库格式符合《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的数据库表格式要求。

实时报警功能描述:✓前端采集的实时监控数据与布控信息比对,车牌一致则发出声光警报;✓在报警界面上触发式显示相关报警信息提示处理,同时保存报警信息;✓多条报警同时发生,提示首条报警,其它报警给出提示等待点击查看处理;✓报警车辆实时监控页面,需要指定范围方案和报警类型(多选)来进行监控,并且根据登录人员ID能够取得上回保存的监控范围和报警类型。

车辆报警功能描述:查询条件:警情类型、区域、号牌经过时间、处理标记。

显示查询结果一览;显示查询明细;查询结果可以导出到execl文件以备份4.1.1.5区间测速功能系统具备区间测速功能,在封闭路段系统中心管理软件能够自动分析与计算两点之间的速度值,能为公安部门有效打击违章超速、肇事逃逸、可疑车辆等各种违法行为提供有效地技术支持。

这些信息也可以用于对交通流量的自动分析、统计和用于对违法、违规车辆进行处理的法律依据。

4.1.1.6图片防篡改功能系统在前端对图片进行合成,避免图片在传输或人工下载时进行修改,从而保证每张图片执法的可信度。

4.1.1.7远程管理与维护系统能够通过网络与远端监控中心实现数据管理、数据传输、远程访问以及远程系统维护。

系统能监测各路口主机的运行状态及相关的其它设备的状态,能远程开关机或自动开关机,具有自动复位功能。

4.1.1.8掉电重启功能前端主机具备掉电重启功能,能够在50s内重新启动,不会导致系统太长时间无法正常工作。

5.系统关键技术指标5.1.1.1 200万高清一体化摄像机产品描述:200像素万CCD智能高速图片流+H.264相机匹配镜头:2/3英寸全幅尺寸:JPEG:1600x1200H.264:1600x1200最大帧率:12.5fps适用方案:高清视频检测加H.264录像图像处理器:超低功耗嵌入式专用高速处理器图像传感器:彩色逐行CCD镜头接口:C/CS白平衡:自动/手动AGC:自动/手动图像调节:R、G、B增益手动调节图片编码方式:JPEG压缩,支持压缩因子调整网络接口:RJ-45以太网口,10M/100M自适应智能补光控制:通过光敏元件实时感光控制补光灯供电:220V AC供电电源输入:220V输入工作温度:-20℃- +70℃工作湿度:小于90%200万摄像机镜头:规格:2/3’焦距:12mm;镜头直径与焦距之比的最大值:1:1.4工作范围:光圈:F1.4-F16C;焦点:0.15m-Inf光圈:手动/自动视角:水平40.4°工作温度:-20°C~+50°C5.1.1.2卡口PB级云计算数据处理1.实时入库时延:道路监控数据从分中心获取后入库处理(包括创建查询索引)时的时间延迟小于5秒,并保证不会出现数据堆积现象。

2.入库速度:为了满足系统的扩展性,数据入库达到1w条/秒。

数据无任何丢失,服务器自动负载均衡入库3.查询响应:查询响应依赖于上层应用的具体查询分析的复杂程度、查询时所涉及到的时间跨度和具体数据量、及上层应用查询具体的设计实现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