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

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3分)二.《太宗论盗》(9分)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或.请重法以禁止⑵朕当去.奢省费⑶轻.徭薄赋⑷安.用重法邪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

(2分)⑴路不拾遗⑵商旅野宿26.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2分)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五.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⑴月色入户.。

户⑵盖.竹柏影也。

盖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⑴写月语句⑵描写方法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六)(11~14小题,共12分)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注]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②歇:消散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