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标准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标准答案)

语文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8分)注: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每小题2分,共计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寥廓.(kuò)拊.心(fǔ)峥.嵘(zhēng)游说.(shuì)B.漫溯.(sù)执拗.(niù)长篙.(gāo)青荇.(xìng)C.瞩.目(zhǔ)提.防(dī)吮.吸(shǔn)雏.菊(chú)D.窒.息(zhì)创.伤(chuàng)褴.褛(làn)弄.堂(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

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

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D.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二.(每小题2分,共计6分.)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7-9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

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9.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李清照《夏日绝句》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第Ⅱ卷(共82分)三、(19分)10.翻译下面短文中画线和课文中的句子。

(8分)陶公侃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土罐)鮓(鱼干)饷母。

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世说新语》)(1)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11.写(6分,每空格1分)(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3)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4)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分)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3分)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3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3.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

(2分)14.阅读第⑥-⑩段,简要说出作者先后写了哪些展览内容,以及参观者的哪些感受。

(4分)1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①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②“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 16.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最后一句话表达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3分)五、语言运用。

(共10分)17.依照下面《竹子》的立意和句式,写《筷子》。

(4分)竹子空有漂亮的外衣,却无坚实的内涵。

18.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选作一题,平仄不论)。

(2分)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下联:上联:学海无边辛勤可渡下联:19.给面下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6个字。

)(4分)(2008年11月01日人民网)本报讯(记者叶洲)针对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昨天,卫生部、国家药监局、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联合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