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doc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doc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 070101 专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并注重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以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比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规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含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3.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计算机达到二级(含二级)以上水平,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开发简单的教学软件。

4. 了解现代数学发展概貌和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5. 具有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6. 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为四年,允许3—6年内完成学业。

三、学分要求与学位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学生修满175学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合格后方能毕业。

修满总学分及学位课程(必修课都是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0及以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规定方能取得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总学时为2859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16学时,实践教学(含习题课教学)折算为443学时),共计175学分。

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

1. 公共基础课程共11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B和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形势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

共计908学时,占总学时的31.9%;
46学分,占总学分的26.3%。

2. 专业基础课程共5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含射影几何)、普通物理、概率论。

共计727学时,占总学时的25.4%;41学分,占总学分的2
3.4%。

3. 专业课程共7门:微分几何、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初等数学研究、数学建模。

共计414学时,占总学时的1
4. 5%;23学分,占总学分的13.1%。

4. 教师教育课程共7门: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班级管理、数学教学论。

共计324学时,占总学时的11.3%;18学分,占总学分的10.3%。

5. 专业选修课程:分限选和任选两组。

共计342学时,占总学时的11.9%;19学分,占总学分的10.9%。

限选课程共6门:数学实验、数学微格教学、现代数学讲座、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专题、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中学教材分析及说课。

任选课程共有23门,分为A、B、C三个系列,学生选修其中一个系列(允许交叉选),至少修满9学分,162学时。

A系列(7门):泛函分析、点集拓扑、数学物理方程、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流形上的微积分、数理统计;
B系列(8门):图论及其应用、初等数论、组合数学、数学方法论、初等竞赛数学(含高考试卷分析)、画法几何、硬笔书法讲座、不等式及其应用;
C系列(8门):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与网页制作、数值分析、运筹学基础、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

6.公共选修课程:必须选择一门教育类课程和一门艺术类课程;要求所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程不低于3门,共计约144学时,占总学时的5.0%;不少于8学分,占总学分的4.6%。

五、实践课程:
共计20学分,占总学分的11.4%。

其中:
(1)见习与实习:
教育见习与实习:教育见习(说课训练)安排在第6学期,共9周,计2学分;毕业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共8周;计6学分。

专业见习与实习(即课程设计):分别安排在第4、5学期,共4周,计2学分。

(2)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共20周,计6学分。

(3)社会实践与劳动:一般安排在假期中进行,共计2学分。

(4)军训:2周,2学分。

(5)创新教育: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学分。

六、科研训练(详见《科研训练计划》)
七、课程结构表(见附表1)
八、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2)
九、专业教学计划表(见附表3)
十、专业选修课程开课计划表(见附表4)
注:1. 实践课程学分包含实践课程部分的20学分加上专业基础课程中大学物理实验II的1学分,共计21学分。

2. 课堂实践教学学分与课堂演算实践教学学分均由学时数折算而得。

附表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说明:△入学、毕业教育,= 假期(不在校),◇军训,:考试,☆专业实习(含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附表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附表3(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堂实践课程的学时折半算到总学时中, 课堂演算实践课程(即习题课)的学时(带*号的数字)如实算到总学时中。

附表4:专业选修课程开课计划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