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启示:在看待别人时,一定要避免受第 一印象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一定要 注意给自己的工作对象留下好的第一影 响。
ppt课件
13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对别人认知的一种偏差倾向, 实质上是“以点代面”的思想方法,只 见一点,不及其余。
启示:首先,对人、对事要防止以点代 面,以偏盖全。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其次,要注意 防止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ppt课件
15
4.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 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 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 效应。
启示:对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要培养起人 们的定势效应,而对于认识上的偏见、 交往中的误解、体制上的弊端造成的定 势效应要实事求是地纠正。
ppt课件
2.对比。 3.敏感化。 4.感受性降低。
ppt课件
11
(四)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5.知觉防御。 6.投射。
ppt课件
12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如果在对一个人的知觉过程中,某人给 我们留下了比较美好的第一个印象,这 种印象将影响到以后我们对他(她)的 知觉。
ppt课件
8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
1.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 征进行组织、整合。这种整合遵循一定 的规则:
(1)接近律。 (2)相似律。 (3)闭锁律。 (4)连续律。
ppt课件
9
2.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 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 数等因素,都会影响知觉的结果。
ppt课件
14
3.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的印象 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 响。
把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结合起来会得到启示: 预防消极影响,既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 不究以往、只看现在。应该以联系发展的态度 感知事物,把对人、对事的每一次感知,都当 作我们认知事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避免形而 上学的片面性。发挥两种效应的积极作用。要 善始善终,不能虎头蛇尾。
ppt课件
3
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直接 作用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 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ppt课件
第二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ppt课件
1
案例
某公司进行了一次大裁员,现在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安 与大卫对留下来的雇员的行为感到困惑。
一是艾米发了脾气,并威胁不干了,这已经是这个星 期的第六次了,自从裁员后,她变得很难相处。同样 情况还有别人,并未象预期那样:在裁员之后,为担 心丢饭碗,大家会更加努力加倍去工作。
16
5.知觉防御。
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 方法倾向,比较容易注意能满足需要的 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 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ppt课件
17
6.投射。
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ppt课件
18
四、归因理论
(一)归因理论的内容 (二)归因理论的依据和应用
ppt课件
ppt课件
5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他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是指通过对 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动机、感 情、意图的认知活动。
2.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知觉。
3.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 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 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4.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 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
ppt课件
6
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 (三)知觉的情境因素
ppt课件
7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1.兴趣和爱好。 “见微知著”,“熟视无 睹”。
2.需要和动机。 3.知识和经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4.个性特征。
此外,个人的价值观、对未来的预期、身体状 况、自身条件等因素也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19
(一)归因理论的内容
1.概念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 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 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 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认的行为的理 论。
2.四种归因
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个人能力大小;任务(事 业)难度大小;机遇状况的好坏。
4
二、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 纳于1947年首先提出来的。
从知觉对象看,可以把知觉划分为对物的 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解释对人和社 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它是 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 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
ppt课件
20
3.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 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 析。
第二,社会推论问题。根据人们的行为机器结 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 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第三,行为的期望与预测。根据过去的典型行 为及其结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 么样的可能行为。
二是凯特的生产效率近来直线上升,作出积极反应。
三是雷莉变得落落寡欢,她认为这么多人被裁减二她 却留了下来,她为此感到内疚,这使她失去了曾经从 工作中得到的乐趣。
ppt课件
2
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
没有两个人会以完全同样的方法去看待
问题,此外,人的行为是以将要发生的事实 而不是以现存的事实为基础的。从非常真实 的意义上来说,人们生活在他们自己的认知 世界里。
如由颜色引起的知觉差异,已经被我们 应用于日常衣着和房间格调的布置上。
如由形状引起的知觉差异很多。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形状大、强 度高、新奇、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被知觉。
一般情况下,动态的事物、重复次数多 的事物容易被知觉。
ppt课件
10
(三)知觉的情境因素
1.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