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欧债危机进程、分析、教训、解决方案
欧债危机进程、分析、教训、解决方案
欧债危机原因
1、根本原因是缺失“生产性” 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查尔斯· P.金德尔伯格在 其名著《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曾意味深 长的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 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 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 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 命。 就欧盟而言,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 场国家转移,欧元区的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渐渐失 去了市场,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 断被挤压。由于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而币 值又要保持稳定,不能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的 国家就无法享受贬值带来的益处。
• 2011年11月10日,欧洲央行前副行长帕帕 季莫斯被任命为希腊新任总理。 • 2011年11月13日,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 13日与多个政党领导人举行紧急磋商后, 正式任命马里奥· 蒙蒂为总理,负责组建过 渡政府。 • 2011年11月15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 率再度跨过7%的警戒线,这被认为是不可 持续的,而法国同期国债与德国国债的收 益率之差也创下了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的 新高。
• · 2010年5月10日: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 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 · 2010年9月7日:欧元区财长批准为希腊提供第二笔贷款,总额 65亿欧元。 · 2011年1月-3月:三家评级机构再次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 · 2011年6月29日:希腊议会通过了为期5年的财政紧缩方案,这 为欧元区出台新一轮救助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11年7月21日:欧元区通过紧急峰会再向希腊提供1090亿欧 元贷款的第二次援助。 · 2011年10月26日到27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召开了21月内的第14 次危机峰会。延长一项价值1300亿欧元的希腊最新援助计划。 · 2011年10月31日:帕潘德里欧提议对第二项希腊援助计划进行 全民公投,此举令欧盟官员和希腊国会感到震惊。 · 2011年11月2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切断向希腊提供的援助付款, 称希腊必须很快决定是否想要继续留在欧元区中。 · 2011年11月3日:帕潘德里欧撤回全民公投提议。 · 2011年11月6日:帕潘德里欧同意下台,为新的国家统一政府的 组建让路。
•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 前显得力不从心。意大利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出口加 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70%)。2010年 意大利成为世界第7大出口大国(出口总额4131亿欧元, 占世界出口额比重3.25%),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体 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意大利的出 口制造业和旅游业冲击非常大,2009年其出口总量出现大 幅下滑,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回升的状况还主要依赖于各 国的经济复苏进程。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 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 年意大利的经济 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 存在致命缺陷。建筑业、汽车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是西班 牙的三大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享受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中的
详细原因解析
• 一、外部原因: •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 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 的举债消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 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 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 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2011年 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 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 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 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 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胜者为王
现货黄金日线图
美元指数日线图
美汇欧元日线图
欧债危机发展进程
· 2008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 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 望为负面。 · 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 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 下调为“BBB+”。 · 2009年12月22日: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 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 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 降该国债信评级。 · 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 赤字恐将占GDP的9.8% 。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 5.5% 。 · 2010年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 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 · 2010年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 2010年5月3日: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
3、 欧元区制度僵硬 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
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 策,一切货币政策由统一的央行(EBC)制定,因此各 国对自己的利率没有自主权,因而对汇率没有调控能力, 而国家债务很大程度是通过本身的通货膨胀和汇率下调 来实现无形削减债务压力,如美国。 但欧元区各国就 无法做到。 僵硬的欧元区制度,仅以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 目标,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欧洲各国的差异化 国情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财政政策与僵硬的货币政策存 在矛盾,而其他方面的政策协调性缺乏磨合与一致性, 监管也不够严格。欧元区成了一部零件不配套的机器, 摩擦力大,运行缓慢,吱嘎作响。
二、内部原因: 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 击。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 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一方面, 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希腊对旅游业 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其投资规模超过了自 身能力,导致负债提高。2010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 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20%,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 14.62%,农业占GDP的比重更少为3.27%。加上2004年举 办奥运会增加的91亿美元赤字,截止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 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另一方面,从反 映航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看,受 金融危机影响从08 年底开始航运业进入周期低谷,景气度不 断下滑。航运业的衰退对造船业形成了巨大冲击。由此看出, 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这些产业过 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低利率,使得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成为西班牙近年经济增长的主 要动力。从1999年到2007年,西班牙房地产价格翻了一番,同 期欧洲新屋建设的60%都发生在西班牙。
• 房地产业的发推动了西班牙就业率的下降。2007 年西班 牙失业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了8.3%,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 席卷下,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西班牙失业率又重新回到 了20%以上,其中25 以下的年轻人只有一半人拥有工作, 另外西班牙的高失业率也存在体制性因素,就业政策不鼓 励招收新人。而海外游客的减少对西班牙的另一支柱性产 业-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爱尔兰一直被誉为欧元区 的“明星”,因为其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 平,人均GDP也比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高出两成多,更 是葡萄牙一倍左右。但在2010年底同样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并接受了欧盟和IMF的救助,究其原因主要是爱尔兰的经 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已经 开始浮现泡沫,且在市场推波助澜下愈吹愈大,2008年爱 尔兰房价已经超过所有OECD国房价,在次贷危机的冲击 下,爱尔兰房地产价格出现急速下跌,同时银行资产出现 大规模的缩水,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 到了巨大打击,爱尔兰高速运转的经济受到重创,从此陷 入低迷。
2、金融危机的次生灾害 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 环
以希腊为例。作为欧盟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希腊曾 在2003年至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4%。高增长主要来自于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以及 加入欧元区后更容易获得廉价的贷款带来的基础设施建 设的拉动以及信贷消费。但是,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 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 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 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 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 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
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 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 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 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 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 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首先,从主要国家粗出生率(每1000 人中出生的婴儿数)和生育率 (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孩子个数)看出,欧盟国家的婴儿出生率和生育 率近年来低于绝大部分地区,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出生率降低最快的区 域。 其次,1996-2010 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从76.1 岁上 升至79.4 岁。美国联邦统计局预计到2050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 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3.3岁。最后,由于二战后生育潮已经开始接近退 休年龄,并且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 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 年的25-29 岁上 移至2007 年的40-44 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从今往后老龄化 问题将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