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环节”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四环节”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生物“四环节”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单位:茶陵二中作者:陈艳群“四环节”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细胞膜--系统的边界》随着全国新课改的大力开展,我校“四环节”学案导学开展的如火如荼。

四环节学案导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释疑点拨----达标检测”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模式。

以学案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凸显课堂教学的高效。

本文结合生物《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堂设计,展示我校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力目标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基于必修1前两章的学习和初中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细胞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细胞成分鉴定的一般方法。

学生喜欢做实验,本着对实验的好奇,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心理和生理正在发生改变,学习习惯不好、一般是懒得动手,因此,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等相关教学用具,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鼓励他们的学习爱好、学习兴趣,哪怕一点点小的进步,以建立他们的自尊性、自主性,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教材分析(一)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课为教材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部分的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1节,是细胞结构的最外层,在教材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细胞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着直接的联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着重实验和生活事例,从“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与生活的联系”使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树立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1)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认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理念在四环节导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但是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高了,既要协调好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关系,也要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自主学习----交流展示----释疑点拨----达标检测”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以学案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凸显课堂教学的高效。

导学案的制作是“四环节”学案导学施行的前提,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把知识清单整理出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养成一个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了学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师是一个主导者,学生是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知识,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一改先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策略本节重点内容是让学生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由于课堂上不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实验视频,讲解实验原理、操作重点及注意事项,让学生体验提取细胞膜的方法;然后通过问题“能不能用鸡血细胞代替做这个实验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这个实验的认识。

其次,细胞膜的功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主要针对生活中遇到的炒菜、红墨水将黄豆染红等现象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细胞膜相关功能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活学活用,学生也会慢慢认同细胞膜对生命系统的重要性。

本节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演示课件。

释疑点拨20min 生回答情况,适当点拨疑难问题。

第一题播放实验视频: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讲解实验原理及过程实验原理: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更易获得细胞膜。

2.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能够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3.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入水中,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获得细胞膜了。

通过对细胞膜化学组成的的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磷脂最丰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

展示答案,其它小组同可给予补充。

答,提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解释疑难问题,给予适当点拨,最后进行补充归纳总结细胞膜的三大功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不能用鸡的红细胞,原因是鸡不是哺乳动物,它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及其它含膜细胞器。

第二题高温加热会破坏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结构被破坏就不能实现其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清水清洗的时细胞膜没被破坏,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细胞内物质不能流出,清水不会呈绿色。

加热使细胞膜结果遭到破坏,细胞中的细胞质及其它物质流出来,其中含有叶绿体,使汤汁呈绿色。

第三题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有生命力时细胞膜能够阻挡红墨水进入细胞;当细胞死亡时,细胞膜功能丧失,外界对细胞不利的物质就不会受到细胞膜的阻止进入细胞,红墨水将黄豆子叶染成红色。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鉴定黄豆是否具有生命力。

通过第一二,我们知道细胞膜的两大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除了这两个功能外,它还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种交流方式:1.间接交流:分泌化学物质2.直接交流:细胞接触(图甲) 相邻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胞间连丝(图乙)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例如,高等植物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第四题:(出示细胞壁亚显微图)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没有生命活力,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这主要与他的成分有关,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总结:细胞膜的成分及功能。

达标检测5min讲解答案学生完成通过学生完成检测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同时,通过做题目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导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初步尝试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自主学习】1.细胞膜的制备(1)实验原理动物细胞放在里,细胞,细胞内物质流出即可得到。

(2)实验材料①材料:。

②原因:这样的细胞外没有,细胞内没有。

(3)实验流程选材: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成熟) 。

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少量,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

(由低倍镜→高倍镜)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结果: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内容物流出,获得。

2.细胞膜的成分(1)主要由组成,还含有少量。

(2)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最丰富。

(3)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分隔开,保障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转换站”。

4.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和,起作用。

【合作探究】1.在细胞膜的制备的实验中,能用鸡的红细胞来做这个实验吗?为什么?2.家里的青菜用清水清洗时,水不会呈绿色,但是经高温炒了一下就有绿色的汁液流出,这是为什么呢?3.鉴定一粒黄豆是否具有生命力,我们可以用红墨水将其子叶染色,如果子叶能被染成红色,说明黄豆没有生命力,如果子叶不能被染色,说明黄豆有生命力。

用此方法鉴定黄豆是否有生命力的原理是什么?4.植物细胞壁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吗?【教师释疑】【达标检测】选择题1.在下列几组化学元素中,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元素是()。

A.C、H、O B.C、H、O、PC.C、H、O、N D.C、H、O、N、P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3.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受精作用的完成4.据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

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

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细胞膜的功能是()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5. 根据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细胞膜上的________。

(3)细胞之间除了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外,还可间接传递信息,如内分泌细胞将________分泌出来后,由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

(4)细胞膜除了具备图中所示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