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像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1、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来引导。如《容积单位》的教学案例:
学具:教师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带5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水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
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个人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
合作探究的安排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握时机、把握尺度,还要做好以下前提工作:
1、合作探究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2、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他们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中。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并用,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获得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学习能力。这就是有效的自主学习。
2、我们还可以通过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实施“自主学习”环节,为营造高效课堂奏响动听之歌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能动性心理状态。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负责任的数学教师、一个真正为了学生的将来负责任的教师,他不仅为了传授知识而教,他还会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而教,因为“供人以鱼,授人一渔?”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精讲点拨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训练检测”环节,为形成高效课堂划上圆满的句号
2、《小学数浅谈高效课堂中教师精讲点拨的重要性》大店联小陆作
4、《湛江市新一轮课堂改革方案》
2、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一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小明去书店买书,他给营业员了5元钱,要买一本3.10元的书,可营业员手头没有零钱找,那该怎么办?”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达到了甚至超出了练习的要求。
三、实施“精讲释疑”环节,为通向高效课堂添上高飞的翅膀
所谓精讲释疑是对疑难的解答要采取精讲的形式进行。“精”是少而有用,少而有效。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检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对学生具有普遍性的疑点和难点,教师要精讲点拨。
1、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合作探究,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能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又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后,组织小组讨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学生们认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因为乘法算式写起来、读起来、算起来都比加法简便,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学生不易理解时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教师的点拔,会使学生茅塞顿开。
因此,我在授完《圆的认识》新课后安排双基达标检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检测内容在结构上起到呼应作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亦能考核学生双基的达标情况。还安排了延伸和拓展实践作业: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要怎样画?
实施“四环节”教学模式,可以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的顺序进行教学,那么,“四环节”教学模式又可以归纳为“四步”教学法。如《圆环的面积计算》教学,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接着安排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进行精讲释疑,学生谈学会的和还未掌握的,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最后进行训练检测。还可以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交错融贯在一起进行教学,最后再训练检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不一一列举。
有效的课堂应有达成度的追求,当堂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主要方式。对达成度不高的重点问题要提供补偿训练,对已达标的学生,可提供必要的拓展性训练,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当堂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使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规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堂训练要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
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摘要:随着湛江市“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精讲释疑训练检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进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不常应用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此类做法太过流于表面,形式主义色彩浓重。那么,改变这种现状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之举。本人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浅谈一些简单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精讲释疑训练检测高效课堂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的浓缩,是新课改的结晶。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效果。随着该模式的深入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出现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此类做法太过流于表面,形式主义色彩浓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 “四环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就成为我市现今课改的重要议题。
二、实施“合作探究”环节,为打造高效课堂架上牢固的桥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就道出了合作探究的真谛。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就变得必要了。所谓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利用小组的力量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等。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合作探究呢?
只要肯用心思去想、下功夫摸索,定能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单单停留于课堂上,还要结合教学实际把培养工作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最好提前发给问题卡或学习方法卡(在遂溪县教育局举办的教学开放周上,不少课例就采用这种方法),让他们有道可循,知道怎样学,学什么。当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就不一一枚举。
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3、合作探究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探究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要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
我从实践“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中发现,该“模式”在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同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为高效课堂教学量身定做的一条捷径,更是让高效课堂教学走得更远的康庄大道,……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走“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道路。
参考文献:
例如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采取如下步骤:①出示篱笆格,楼梯扶手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几何图形名称,并观察此图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从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以及用符号怎样表示。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得到平行四边形:剪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片,通过拼图得到平行四边形,或用一张三角形纸片以任意一条边,上中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180°,旋转前后的图形,就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之间的关系(由于有上述步骤②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容易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④学生讨论交流:如何用几何证明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个结论?(点拨:四边形问题常常是通过连接对角线将其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至此学生便获得了关于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合作探究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