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

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

《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2-03-07 09:42:23 来源:艾利艾点击数:3317前言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以下简称IRI),基于网络舆情指数体系和I-Catch全网动态分析系统,以IRI网络舆情100典型网站为样本,整合梳理2011年全年网络热点话题共3655个,深入研究话题倾向、领域分布等规律,从党政部门回应、网络舆情引爆能力、微博舆情等方面,量化呈现2011年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并选出2011年网络舆情影响力十大事件及2011年舆情应对十大优秀案例。

在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方面(首报网络舆情事件),新华社、新京报、京华时报、新浪微博位居前四。

据统计,传统媒体仍是最主要的网络舆情事件首报源头。

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2011年党政部门应对网络危机的速度加快,机制日渐成熟;微博用户数量虽整体呈现增速放缓迹象,但新浪政务微博数量猛增,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通微博发布厅,开启了网络问政的新形式;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中,交通运输、司法执法、企业财领域的热点话题数量最多,成为前三甲。

一、2011年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排行榜新华社(网)、新京报、京华时报、新浪微博名列前四2011年,新华社/新华网、新京报、京华时报成为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最为突出的三大媒体。

新浪微博首报话题数量在下半年略有下滑,在全年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排行榜中位列第四。

另一个进入网络舆情引爆能力前15名的自媒体为天涯论坛。

二、2011年网络舆情影响力十大事件1、“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2011年7月23日晚20时34分,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造成的惨烈伤亡,牵动无数国人的心。

铁道部新闻发布会和救援行动,引发广大网民长时间、猛烈质疑,更有网友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高铁、动车建设和铁道部的腐败等原因,要求严惩责任人。

国家领导人亲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诚恳向人民群众道歉。

经调查,严惩了事故相关责任人,并且把安全运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2岁女童小悦悦(王悦)在广东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倒地,18名路人路过却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婆施以援手。

后小悦悦因伤势过重于10月21日辞世。

网民强烈谴责肇事者和冷漠路人,宣誓“不做冷漠人”。

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出现见义勇为被讹诈等失德现象,网民对“道德滑坡”早有热议。

小悦悦事件引发舆论大讨论,反映了网民社会良知的集体自省。

3、“郭美美”事件2011年6月,拥有大量奢饰品和“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头衔的郭美美因微博炫富引发舆论关注。

网民对其巨额财产来源的猜疑,将中国红十字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围绕郭美美和红十字会的关系、郭美美母女背后可能涉及的“内幕”、红十字会财务管理状况等问题,网民进行人肉搜索并展开持久的讨论,网络舆论一时沸腾,谣言亦有出现。

尽管调查显示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但红十字会公信力受损已成事实。

4、甘肃正宁校车事故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发生一起幼儿园校车交通事故,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包括19名幼儿以及校车司机和一名随车教师,另有43名儿童受伤。

事故伤亡惨重,甘肃省委省政府迅速做出反应,严惩事故责任人,并就校车安全问题进行了整改。

此次校车事故存在惊人的超载现象,在网上引发了关于如何保障校车安全的激烈讨论。

5、药家鑫事件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开车将女服务员张妙撞倒后,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对其连刺8刀致死。

2011年1月至4月该案审理期间,当事人药家鑫被贴上“富二代”、“军二代”的标签,引发了网络、尤其是微博上的大讨论,网民对特权的焦虑,使得主流声音一度将药家鑫置于“不死不足平民愤”的“未审先判”的境地。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平公正和量刑产生的影响,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2011年6月7日,药家鑫最终被执行静脉注射死刑。

6、国际四大“传奇人物”辞世2011年,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苹果公司前行政总裁乔布斯、利比亚前最高领导人卡扎菲、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四位国际知名人物相继辞世,引发了国内网民的普遍关注。

相继去世的四位人物,经历传奇,有些还因为政治原因颇受诟病,但都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关注度,他们的辞世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极大反响。

国内网民对四位“传奇人物”的去世心态复杂,褒贬不一,争议颇多。

甚至伴随着四位传奇人物去世,网上一度流传出相当有市场的“登上方舟,躲避2012”等戏谑传言。

一系列事件显示出中国网民在网络讨论中国际视野逐渐增强,娱乐化心态愈发普遍的现状。

7、利比亚战争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全国多个地区发生骚乱,国内反对派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摩拳擦掌,并最终爆发战争。

在2月份利比亚骚乱中,中国前所未有的采取措施实施大规模撤侨。

网络社会高度关注侨民的人身安全,微博成为网络“撤侨通道”,网民通过微博关注撤侨进展,关心同胞生命安全,实施网络救援。

中国高效、负责的行动,赢得国际赞誉,激发了网民的民族自豪感。

8、PM2.5空气质量标准讨论2011年10月,北京天气连日阴霾,空气质量较差,不少网民开始担心北京空气是否“有毒”,并根据美国驻中国使馆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质疑北京市环保局相关数据和空气质量评估结果。

由于中国当前的空气质量检测并没有采取PM2.5监测指标,网民转而集中关注标准制定问题。

在这场涉及环境监测指标和检测数据公开的大讨论中,意见领袖在引导微博话题和观点等方面发挥了推动作用。

PM2.5的讨论,特别是微博意见领袖和广大网民的深度监督和追问,也向今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9、“抢盐”风波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中国开始热议核辐射的影响。

网络谣言乘虚而入,称海盐受到核污染,一时人心惶惶,抢盐风潮开始爆发。

这场抢盐风波在传统媒体和微博等新兴媒体中都引发了高度关注,民众集体参演了从“吃碘防辐射”演变成“抢碘盐”、又扩大成“抢盐”、之后全民辟谣,最后又全民“退盐”的社会闹剧。

闹剧过后,网络社会对如何同谣言赛跑、如何扑灭网络谣言、培养良性的网络舆论态度进行了反思。

10、双汇“瘦肉精”等食品安全系列问题2011年3月15日,央视爆出双汇采购使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喂养的猪肉,存在严重卫生安全隐患,双汇成为众矢之的。

随后全国范围内又相继曝出牛肉膏、毒豆芽、染色毒馒头、雀巢砷超标、台湾“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牵动亿万百姓关注。

网民针对有毒食品的讨论伴随事件发生不断出现舆情井喷,在谴责揭露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同时,更表达了对相关监管制度的深深担忧。

三、2011年舆情应对十大优秀案例1、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因设备故障转为人工调度,后两列车发生追尾,造成271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微博成为信息首报源头,大量网民通过微博关注事件进展并发表评论。

上海地铁官方微博“@上海地铁shmetro”在事故发生26分钟后即在微博上通告事故,随后直播救援情况,并多次向市民致歉,把握舆论导向,遏制谣言传播。

事故发生当天晚上,上海市新闻办召开新闻通气会,上海地铁运营方总裁就追尾事故道歉。

一系列做法保障了网民的知情权,达到了良性沟通的目的。

2、微博打拐2011年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通过微博倡导“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该事件经微博网民不断转发,声势壮大,公安部门、各大媒体、各界明星、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响应配合行动,使事件扩展成为几乎全民参与的解救行动。

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在微博上关注和转发了此事,对“微博打拐”给予了积极回应。

《人民日报》时评表示:“这一系列连锁反应,验证了社会力量的强大与智慧,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对群众力量的认同与支持。

”3、“抢盐”风波2011月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露危机,核危机谣言传至亚洲多个地区,变种升级为“海盐变核盐不能再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公众陷入恐慌,开始抢盐。

抢盐风潮从浙江蔓延至珠三角,随后席卷安徽、河北、山东等多个省份。

3月16日,浙江省有关领导通过微博和媒体进行辟谣,相关部门开通科普宣传热线,提供咨询,主动给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报告当日浙江-境内辐射水平的监测情况,并对日本核辐射对浙江的影响进行了预判和预测。

3月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紧急开通新浪微博辟谣,配合政府制止抢盐风波。

随着各大媒体不断进行辟谣报道,3月18日,抢盐风波逐渐平息,散发谣言者也受到警方的查处。

4、甘肃正宁校车事故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一辆货运卡与当地某幼儿园校车迎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名),43人受伤。

该校车核载9人却挤满64人,严重超载,且事故发生时在大雾天气下逆向超速行驶。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救援,并及时通报事故调查和救援情况,启动问责机制。

同时,庆阳市宣布投入7亿元,建155所公办幼儿园,并决定停止市政府2012年公车更新计划,将预算资金全部用于购置标准化校车。

一系列措施后,舆情有所缓和。

5、乌坎事件2011年9月起,因土地、财务、选举等问题,广东省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村民多次通过请愿、游行等方式向相关党政部门表示不满,其间有骚乱等情况发生。

微博等平台对乌坎事件讨论热烈,负面倾向比较明显。

12月20日,中纪委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在陆丰市干部群众大会宣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乌坎村群众的利益诉求,决定成立省工作组,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尽快恢复乌坎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经多次信息发布并与村民沟通,事件基本得到解决,网络舆论态度也有所转变。

6、四川会理“领导悬浮照”事件2011年6月26日,有网民曝出四川会理县政府网站上经技术处理过的新闻照片,三位县领导“悬浮”在公路上“视察交流”。

照片通过微博迅速传播,引发群众对基层政府造假的质疑和不满。

6月27日,会理县政府相关领导和当事人通过媒体和微博等方式先后四次公开向社会道歉,承认工作存在问题,态度坦诚,赢得众多网民的好评。

6月28日,会理县政府通过微博推介会理旅游风光,引起众多关注,危机最后转为城市营销,有媒体称,这是“政府危机公关的经典案例”。

7、PM2.5空气质量标准讨论2011年10月,北京阴霾天气较多,空气质量堪忧,意见领袖潘石屹引用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在微博上发布空气有毒害的信息,质疑北京环保局的监测结果,引起网民对空气质量标准的讨论。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通过发布微博、参加新浪微访谈等形式多次对相关问题进行回应,与网民就环境问题沟通交流,并邀请潘石屹参观空气质量监测中心,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网民的焦虑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