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少年风度之真性情

魏晋少年风度之真性情

魏晋少年风度之真性情
【执教者简介】
韩一嘉,文学硕士,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及现当代文学研究,多篇论文发表于学科核心期刊。

其公开课在全国第四届“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现场课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文以载道”,道也可指时代精神。

我们这个时代的少年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韩一嘉老师以魏晋时代为镜,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对比、讨论,感悟文本里人物呈现的精神世界,探究“真性情”的内涵。

【群文篇目】
文本一、二、三:《世说新语》中陈元方、谢道韫、孔融之子的故事;
文本四、五:《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教学目标】
1.品读文本,感受人物的品格——魏晋风度之真性情;
2.细读文本,探究“真性情”的内涵,感悟人物呈现的精神世界;
3.精研文本,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呈现的精神世界,探究“真性情”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熟读文本一、二、三,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借助文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本一、二、三的文意。

二、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老师老师【明确:陈元方——入门不顾——率真,坦率,真诚等;
谢道韫——展示才华——自信,骄傲,率真等。

孔融之子——临危不惧——不受外界干扰,遵从自己内心等。


老师【明确:真,真实,率真。


(板书:真)老师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他们)……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

这就是王子猷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有一群像他一样真性情的人,
任性,自由,率真,旷达。

不仅是成人,少年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今天我们就通过《世说新语》中三个少年的故事,来感受那一个时
代特有的风度。

请同学们拿起导学案,齐读文本一,二,三。

边读边思考:文
中几个少年与王子猷在性情上有何相似之处?
同学们,我们有没有发现,这三个魏晋少年身上有着共
同的一种性情?
刚才我们看到三个少年的真性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记载了
近百个少年的故事,他们都具有这样的真性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现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本四中著名哲学家李泽厚的
文本节选。

——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老师【明确:时代因素,社会因素等。


老师【明确:陈元方真而有礼法,不是礼貌(单读);谢道韫真而有智(齐
读),孔融之子真而有义(单读)。


(板书:礼,智,义)
老师老师
读完文本四,请同学们想一想,《世说新语》中的少年为什么都
会有这样的真性情?
李泽厚说,他们干脆,坦率,直接,不加掩饰。

但如果把三个少年
的故事还原就会发现他们的外在表现,其实是怒怼长辈,入门不顾;
逞强好胜,霸气外露;游戏依旧,不惜生命。

为什么千载以来,我
们重温这些故事的时候还会击节赞赏?请再读文本一、二、三,小
组讨论:魏晋少年的“真性情”,为什么会被传诵至今?
经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终于明白,这些魏晋少年真而有
礼、真而有智、真而有义。

言行背后藏着情怀,细节深处
彰显精彩,我们不能只看到真性情的外在表现,还要理解
真性情背后的内在含义。

那么,同学们,这些魏晋少年外在所表现出来的不合常理不
合情理,和今天的我行我素标新立异一样吗?让我们带着这
个问题,一起走进文本五。

它(魏晋风度)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联在一起,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人们被那种内在的才情、性貌、品格、风神吸引着,感召着。

——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老师【明确: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联在一起。


老师(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老师同学们,结合文本五谈谈今天的我行我素标新立异,与魏晋少年的真性情是一样的吗?
少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也能折射出魏晋成人的风貌。

现在,请给老师分析一下王子猷的外在否定是什么,内在追求是什么?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对魏晋少年、魏晋风度有了更深的
认识和感知。

我们今天学习他们,不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标新立异,
而恰好是我们都拥有一些共同的人生主题:比如道德的底线,才华的无限,人性的界限。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做到像三个魏晋少年一样的真性情呢?人生的道路很长,如何
才能不被世俗的尘埃过分沾染,如何才能保持一颗纯真无畏的心,如何才能追随内心真实的想法走下去,这是我们要用一生来回答的问题。

魏晋风度,少年如你,不忘初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