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19班学生姓名乔贺迪学号 1401131934 调查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侯川乡葛滩村指导教师姚敏二○一五年九月十二日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渐渐走进千家万户,而互联网的使用在农村更是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平等性为中小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正确的使用互联网让他们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外面的世界。
但网络的多样性也带给他们更多的娱乐机会,虚拟世界的的优越会让他们慢慢脱离了现实生活。
我们更希望农村互联网的使用可以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农村的教育事业推波助澜。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中小学教育影响力目录一、调查方式〃〃〃〃〃〃〃〃〃〃〃〃〃〃〃〃〃〃〃〃〃(1)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1)三、葛滩村互联网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障碍〃〃〃〃〃〃〃〃(3)四、葛滩村居民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5)五、葛滩村居民上网学习的调查研究〃〃〃〃〃〃〃〃〃〃〃(6)六、葛滩村互联网发展的前景 (7)七、制约中国农村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案〃〃(8)八、中国农村互联网教育的潜力展望〃〃〃〃〃〃〃〃〃〃〃(10) 附表一〃〃〃〃〃〃〃〃〃〃〃〃〃〃〃〃〃〃〃〃〃〃〃(12) 附表二〃〃〃〃〃〃〃〃〃〃〃〃〃〃〃〃〃〃〃〃〃〃〃(13)一、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为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
我利用暑假支教的机会在支教点周边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对中小学教育影响”的调查报告,在调查之前我准备了一份关于“葛摊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对中小学教育影响”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针对葛滩村农村居民设计,共发放30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261份,并对收回的这些问卷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
另一种形式就是走访调查,挨家挨户采访,在支教的过程中与中小学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互联网使用现状,以前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方式,课后以家访的形式与村民面对面的调查考究,将自己需要调查的内容整理成问题进行提问,并对村民的回答做好详细的记录,之后进行系统的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本篇关于“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的调查报告,就是在对上述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和家访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内容属实。
附表一:关于“葛滩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的调查问卷(详见第12页)附表二: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一览表(详见第13页)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为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侯川乡葛滩村的大部分现住居民。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葛滩村,位于甘肃会宁县南部,距县城30公里,会宁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会宁由此闻名中外。
会宁也是西北教育名县,有"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的称号。
同时会宁县也是全国贫困县,物质条件的匮乏导致人们追求更好的精神生活,作为此次我支教地点的葛滩村,是一个被大山包围的村庄,将近3000米的海拔造就了层层梯田的同时也养育了一方刻苦勤劳的人们。
我在的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葛滩村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教学条件的改善,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但是会宁县作为全国贫困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各级政府对会宁县各个乡教育的投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致使有很多农村小学基本建设问题突出,以葛滩村为例,村内的小学经历多年风雨不堪重负,无法继续承受教学活动,今年起开始翻修,孩子们就因此不能顺利的学习接受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了教学的停滞不前。
因为农村中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教师急需的设备,图书等奇缺。
无法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也无法派老师外出听课,进修,学习。
既无法读万卷书,也行不了万里路,教育活动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导致了葛滩村教育事业的落后。
(二)教师资源匮乏农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
作为状元县,师资是最重要的存在,但去年11月会宁县启动的一次招录警察的计划,引得大批基层教师离岗,转而成为公安战线的一份子。
会宁县招录的203名警察中,有171人来自教师行列,占84.2%。
作为教育强县,教师的正常流动本无可厚非但这次“集体跳槽”却带来一片哗然。
他们大都30岁左右,可谓年富力强,其中并不缺乏中小学校长等,师资的大量缺失使教育工作再次受到阻碍。
而在县城之外的各个乡、村里,由于环境的艰苦,更是难有年轻高学历的教师走进大山。
在葛滩村小学里,我了解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大都五六十岁,在旧社会里接受过一些教育,现在仅凭自己残缺的记忆来给孩子们上课,并且他们大都身负多职,教授语文课的老师很可能还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
所以师资的匮乏导致教学质量的落后是不争的事实。
(三)教育功能不断减弱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
农村家长很多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另外葛滩村的村名们大多思想陈旧,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想法,以至于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男孩,而这个男孩却又很多的姐姐,父母一心只想让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而忽略了对女儿的教育和关怀,甚至有些家庭嫁出去的女儿父母便不再过问,更何谈教育。
葛滩村教育基本情况三、葛滩村互联网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障碍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
据CNNIC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人,网络普及率36%。
农村网民已经达到1.31亿人,占全国网民的27%。
葛滩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
虽然在“村村能上网”、“乡乡有网站”、“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扶持下,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目前葛滩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不足。
农村互联网应用情况,农村网民具有年龄偏年轻化、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偏低等特征,以及在信息需求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互联网的应用上与城市也具有相当差异。
不同于城市的互联网需求,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比例较城市低很多。
成长环境的不同,受教育的方式也不同,葛滩村的中小学生们更习惯于从课堂上汲取老师传授的知识,互联网学习的模式还需要慢慢适应。
根据我走访的调查结果:葛滩村拥有电脑的家庭仅占30%,其中已连接宽带的用户占90%以上。
谈及互联网很多大部分的村民还是处于一种疑惑的状态,不了解互联网的真实作用,现实生活的压力让很多村民没有购买电脑接触互联网的经济实力,而在我支教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告诉我,他们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很少,那么通过互联网学习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
造成互联网普及率如此之低的原因调查如下:(一)村民收入过低村民们早出晚归的耕作在大山之间,家庭年收入却只有约10000余元,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
家庭负担过重是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现状,而葛滩村有90%家庭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一般家庭都有儿女在学校读书,学费和日常生活费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而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每个家里还要赡养老人,加上农村的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没有城市里面进行的那么彻底,对子女和老人的供养成为最大的压力。
负担如此之重,电脑对很多农村家庭而言就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二)宽带连接需电话线由于农村中上网的方式是拨号上网,拨的号码是自己家庭固定电话的号码,就导致要上网的话必须自己家里安装有固定电话。
而经济不允许家里在有一个手机的情况下再去负担一个电话,众所周知,手机的便捷性使很多家庭都已经淘汰了原始的固定电话,但是现在的状况是:为了上网,不得不重新办理家庭固定电话,而电话却几乎不使用,但每个月还要缴一定金额的月租,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开销。
(三)村民文化水平低葛滩村居民的平均文化是初中水平(除去现在在读的人员)。
很多人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甚至根本没有上过学,而在接受过教育的村民里,他们上学的时候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互联网一无所知,就算有电脑的家庭,即使电脑出现一点点的问题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而电脑作为村民眼中的大件出现问题一定会第一时间求助维修人员,没有电脑的家庭羡慕有电脑的家庭,而有电脑的家庭却更担心电脑有问题。
电脑维修就变成了一个一筹莫展的问题。
(四)安装网线的技术人员缺乏还是因为各方面发展的过后行,技术人员在电信公司也少之又少。
一般申请入网的用户在中国电信营业厅登记付款之后,电信公司会安排相关技术人员上户安装网线,可是往往一个镇就只有2个技术人员,加上农村电信办公厅对人员的管理也是不很到位,导致用户付款之后要等好久才能有人过来安装。
葛滩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存在的障碍四、 葛滩村居民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教育呢?据官方的解释,网络教育是指由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综合应用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设计、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出于教学和社会化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组织一些集体会议交流活动(以传统面对面方式或者以现代电子方式进行),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远程学习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活动的总称。
在所有活动中,教师是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与学生保持着一种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而学生与教育组织机构(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通过建立双向或多向通信机制保持即时会话。
在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有时也称网络教育,多数从事高等教育的现象。
我们今天所说的互联网教育,是把网络作为一个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即使是在生活条件并不优越,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的山区,孩子们也能和外界有所交流,可以跟城市里的孩子们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并不再会因为地区的差异而产生教育的差异了,对农村孩子们的教育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如果葛滩村的孩子们也能合理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去学习去接受教育,凭借着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一定会锦上添花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既然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那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葛滩村中小学生们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适应时代,去接受互联网学习。
为了进一步的调查葛滩村的居民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我走访了很多的家庭,并以问卷的方式做了一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