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指导老师: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浅谈我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1.前言21世纪以来,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用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功不可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迫近,参与经济全球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选择。
要想在这场挑战中获胜,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交流是必然的,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是构筑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环节。
本文以我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成败得失为参照,以华为自主创新成功为案例分析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华为是通过自主创新,逐渐在国际电信产业分工中占据研发、品牌等高端位置,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典范。
中国企业必须总结过去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新对策,这样才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走出中国,进而走向国际市场。
2.中国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现状2.1中国企业技术引进的现状2.1.1技术引进的概念及意义技术是人类在利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生产操作方法、技能、工具和手段。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有物质技术,还有非物质生产技术。
技术引进是指通过贸易途径,以各种合作方式,从国外获得发展本国国民经济和提高本国科学水平所需要的技术和技术装备。
技术引进内容包括:购买专利使用权、购买专有技术、进口技术装备、聘请技术专家、搜集技术资料、派人出国考察学习等。
技术引进有利于为企业赢得时间,较快地填补我国技术空白,实现对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技术改造,从而缩短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有利于节省研究试制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在国外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迅速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内产品的质量与档次;有利于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
2.1.2技术引进现状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技术引进在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同时,产生了引进结构不合理,来源单一,企业重“引进”、轻“消化”,研究开发人才不足等问题。
下面指出了目前我国技术引进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技术引进规模与引进质量近年来,我国技术引进保持了较快增长,引进质量稳步提高。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与20 世纪 90 年代相比,近年来我国技术引进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2007 年我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 9773 份,超过 1991 年到 1995 年五年间技术进口合同数量的总和,合同总金额达 254.2 亿美元;2008 年上半年我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 4955 份,合同总金额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 21.1%,技术引进金额创同期历史最好水平。
2008 年上半年,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中,技术费达111.1 亿美元,占合同总金额的 88.2%,比去年同期增长 32.8%。
技术费占合同总金额的比重连续六个月超过85%,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近 8 个百分点,技术引进质量稳步提高。
2.引进技术的内容1)从国外引进工艺、制造技术,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流程、材料配方、制造图纸、工艺检测方法和维修保养等技术知识和资料,以及聘请专家指导、委托培训人员等技术服务;2)引进技术的同时,进口必要的成套设备、关键设备、检测手段等;3)通过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所引进技术的作用,做到引进技术知识和引进经营管理知识并举;4)通过广泛的技术交流、合作以及学术交流活动、技术展览等,引进国外的新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知识;5)引进人才。
技术引进的远期目标是根本上消除本国、本单位与国外、其他企业在技术方面差距,提高本国、本单位的技术水平;近期的目标则是从生产需要出发,填补技术空白。
国际经验表明,技术引进可以使引进方迅速取得成熟的先进技术成果,不必重复别人已作过的科学研究和试制工作。
它是世界各国互相促进经济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1.3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技术引进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我们的技术引进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引进结构不合理在技术引进中“重硬轻软”,引进硬件多,软件少,硬件中引进成套设备多,关键设备少。
这里所说的硬和软是相对于技术载体的物质特性而言的,前者指以机械设备和生产线为载体的技术引进,后者指以技术专利、工艺流程、关键诀窍等为载体的技术引进。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的生产线和设备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这种方式引进的技术多是成熟期或衰退期的技术,很难引进先进技术,不利于提高我国技术档次及优化产业结构。
2.技术引进来源仍然单一目前,我国技术引进的来源虽然从“八五”期间的3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增加到2010年的 71 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我国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性却加强了。
“八五”时期我国从美日欧韩地区引进的技术占同期全部合同金额的 57%,到 2010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78.9%。
国际技术贸易尤其是尖端技术的贸易往往要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技术上过度依赖于某些国家,必然会导致技术进步受制于人的风险。
3.技术引进主体不平衡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仍是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集体和民营企业技术引进增长迅速。
2010年,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引进同比都有很大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57.5%和55.6%,但金额占比仍然很小,仅分别为1%和8.3%,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65%,其引进技术比重和与之对应在GDP的比重是不成正比的。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期,其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撑,先进技术能力的缺乏将使之在此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
4.技术“后发优势”不明显企业引进技术后,不注重消化、吸收和创新。
由于对技术创新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投入,引进技术后,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较少,在技术上实现赶超、跨越的少。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层出不穷,先进技术保持期限正逐步缩短,企业缺少技术引进后的投人、创新、赶超与跨越将使之形成对国外技术的长期依赖。
5.对技术贸易的相关法律缺乏技术引进是跨越国界的行为,而各国对它的性质有不同的立法。
人世后,要从事技术贸易除了遵守国内的相关法律还必须遵守WTO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符合《TRIPS协议》规定。
除了TRIPS外,国际上还有众多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国际条约、惯例,各个国家又有各自的相关立法。
对这些知识的缺乏使许多企业在技术谈判,合同中屡屡处于被动地位。
2.2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2.2.1自主创新的概念及意义所谓自主创新主要指企业或国家依靠自身的力量产生技术突破,获得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驱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
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战略的突破口。
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2.2自主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条件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7万多亿元,同比增长25.5%,有能力增加我国科技条件建设的投入,“十五”期间,在我国的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中,固定资产构建费平均每年占到28.7%。
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航天、生物、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创新投入情况。
2009年,我国的R&D经费支出总额达到5802.1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了1186亿美元,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所占比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表明我国科技发展根基不够坚实,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约每三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有一件授权发明专利,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不高。
3.创新产出情况。
近些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9年,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877611件和501786件,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31.0%和29.2%,但从表2-5可知,这些专利多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却很少,国内企业被授予的发明专利只占全部的16.3%,有73.3%的专利归外国人所有。
据统计,只有万分之三的国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 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企业目前仍然缺乏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出的核心竞争力。
2.3中国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矛盾我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推动结构调整与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此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这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面临的双重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上了一条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捷径,从1999年到2003年,我国引进国外技术装备总额达到75亿美元,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产业结构面临整体升级的任务。
毫无疑问,我们仍然要更加扩大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
现在经济全球化促使技术资源的全球配置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为我们利用国际技术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条件,我们要利用好这一机会,在更深层次上引进技术,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扬弃“市场换技术战略”,推行“以竞争换技术战略”,着眼于互利双赢、竞争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虽然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所以,我们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3.中国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案例分析3.1华为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8年以2万元资金在深圳注册成立,目前已发展成资产数百亿、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准世界及企业,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