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
莫晓华① 李小华① 傅军①
①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科,510010,广东广州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膳食治疗 信息系统
摘 要 通过本院自编的应用程序读取医院信息系统上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膳食医嘱,利用DELPHI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完成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信息管理。
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大大改善营养膳食治疗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肠内营养治疗的保障服务水平。
1 引言
合理平衡的营养饮食治疗对患者极为重要。
“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表明营养饮食和药物对于治疗疾病有异曲同工之处,故营养科又有“第二药房”之称。
合理平衡的营养饮食治疗,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调查表明,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往往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因此,纠正病人的营养健康状况,促进疾病向健康方向恢复,成为营养及临床医生的共识。
而肠内营养膳食治疗,有“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高度评价,是临床上进行合理平衡的营养饮食治疗的有效途径。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医院提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后,与住院病人有着密切关系的肠内营养膳食治疗的管理,就显得日趋重要了。
肠内营养膳食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接收医生医嘱、下达膳食医嘱、营养配餐、营养成分分析、条码配餐管理以及电子病历浏览等功能,实现对住院病人肠内营养治疗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
该系统作为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IS)中的一个治疗子系统,完善了“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病人诊疗信息的管理、应用和共享。
2 主要功能
营养科医生通过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实时提取到临床膳食医嘱,根据不同的临床膳食医嘱以及该系统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及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下达营养治疗医嘱,并把营养治疗医嘱反馈回临床医生,营养科的配餐中心仍利用该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按需打印患者的配餐表及热敏小标签并贴好,发给送餐员。
系统组成如下:
2.1膳食医嘱查询和病人情况查询模块该模块可以根据需要按全院或科室或病人的身份类别查询临床科室开出的涉及膳食的医生医嘱;对有医生膳食医嘱的病人可以查看其基本住院信息、实验室异常检查检验结果,并能打印查询内容。
2.2 营养膳食医嘱下达模块 见图1。
该模块主要可以按科室或病人的身份类别或全院显
示需要下达肠内营养膳食医嘱的人员,可以对病人开单独营养素医嘱,组合营养治疗医嘱等;可以显示已开的营养膳食医嘱所包含的各类营养要素含量;可以结合病人的身高、体重等特征和病情等信息计算所需营养要素的需求量,与现在的营养素含量对比提出预警。
图1 肠内营养医嘱下达模块
2.3 营养膳食医嘱浏览和打印模块 见图2。
分营养科和临床科室浏览模块。
营养科浏览结合在主程序中,可以浏览全院或分类或按科室床位浏览并能打印出相应报表,并且按餐次按营养素类别的不同打印出营养膳食医嘱的热敏小标签;临床科室可以在网页上浏览本科室患者的营养膳食情况和含各营养素的情况。
图2 肠内营养膳食医嘱浏览模块
2.4 报表模块 按营养科提出的需要进行各项统计,生成诸如病人营养素含量统计,配餐报表,均营素用量报表等各项报表。
2.5 系统设置维护模块 主要用于设置用户权限,备注模板配置,营养素字典设置,套餐医嘱的设置等。
3 系统特点
3.1 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即在客户端采用Delphi7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在服务器端采用ORA 10g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管理工作,系统平台为Windows2000/xp。
3.2 系统的实用性 首先,该子系统具有“录入”、“修改”等编辑功能,其中“录入”
包括:肠内营养治疗医嘱内容的录入,医嘱执行时间的录入,病人活动系数的录入等;“修改”包括:医嘱执行状态的修改,医嘱执行时间的修改等。
输入时,可根据需要对选定的病区或某张床位的病人进行操作。
由于具有强大的字典库,无需汉字录入,提高了输入的速度和准确率。
其次,该子系统还可以按医嘱下达的时间、内容,病人的ID、身份、住院病区等进行查询,从而提取营养科医生开具肠内营养治疗医嘱所必需的病人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异常检验结果,针剂用药情况等。
营养科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这些临床基本信息和病情计算病人需要的营养素用量,更好地为其度身制定营养治疗方案。
第三,营养科和临床科室都能够利用该子系统浏览及打印病人的营养膳食医嘱情况,能够对可变化的一定区间时间内的营养膳食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查询。
该子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统计报表,营养科按需自行选择条件进行相关统计,帮助管理者科学、高效地掌握全院病人的肠内营养治疗情况,从而进行动态分析和更有效的管理。
临床医生也能从中获知患者的营养治疗情况,结合临床,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第四,该子系统可按用户要求打印相关报表和营养制剂的热敏标签。
热敏标签清楚打印出营养制剂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位、有效时间、注意事项等内容,取代原有手工写营养制剂标签的模式,大大降低了人为出错的几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五,该子系统提供套餐医嘱、营养成份等字典维护功能以及用户权限定义的功能。
这些字典的定义,是实现程序使用方便、简单易行的保证之一。
3.3 系统的创新性 改变了住院病人肠内营养膳食治疗的手工模式,使营养科的膳食治疗数字化、网络化;无需改动医院现有的HIS系统,采用平滑接驳,实现数据共享;有效提高营养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
4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种能够对于组织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将计算机技术与肠内营养膳食治疗管理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善营养膳食治疗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者的决策水平。
系统依托HIS,动态实时地获取患者有关信息,使营养治疗信息和临床治疗的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成为支持肠内营养膳食治疗管理人员决策的基础,使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更好地为医院现代化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伟容.营养科室在现在医院临床中的作用及其建设与发展.中国社区医师,2007,1(9):80.
[2]田巨龙,等.住院病人膳食服务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医疗设备信息,2004,2(19):12-14.
[3]张英时.计算机在医院营养膳食管理中的应用.医学信息学,2003,1(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