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第1章 热交换器基本原理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第1章 热交换器基本原理
1.2.1 流体的温度分布
t1 冷凝
t1 冷凝
t2 沸腾
t2′
a:两种流体都有相变
t1′
t1′
放热
t1″
t2 沸腾
t2′
c:一种流体有相变
t2″
吸热
b:一种流体有相变
放热
t1″
吸热
t2″
d:顺流,无相变
t1′
t1′ 过热蒸汽冷却
放热
冷凝
t2″
t1″ t2″
过冷
t1″
吸热
t2′
吸热
t2′
e :逆流,无相变
Δm t算 , 术Δm ta2 xΔm tin
当 Δm tax Δm ti n2时,两者的差别小于4%;
当 Δm taxΔm tin1.时7,两者的差别小于2.3%。
1.2.3 其它流动方式下的平均温差 实际换热器一般处于顺流和逆流之间, 更多的是多流程、错流的复杂流动。
(a) 两种流体不混合
(b) 一种流体混合,另一种不混合
热流体
而是轮流与壁面接触。当与热
流体接触,蓄热体接受热量,温
度升高;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 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下降,
热流体
冷流体
达到换热目的。 特点:结构简单,可耐高温,
蓄热式换热器示意图
体积庞大,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
体的混和。
适于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
却。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按材料分:
1. 金属材料换热器 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合金钢、铜及铜合金、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第5版) 史美中 王中铮
按热量传递方式分:
1. 间壁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 t1
间接式换热器) 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 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
热Q
流 体
tw1
壁面传递给冷流体。
形式多样,应用广泛。
适于冷、热流体不允许混和的场合。
如各种管壳式、板式结构的换热器。
Q
冷 流 tw2 体 t2
1.1 热计算基本方程
1. 传热方程:
Q = k·F·Δtm
F
Q = 0 k·Δt·dF
2.
热 Q M 1 (1 ' ii" 1) M 2 (" 2 ii' 2)
平
衡 Q 1 M 1 C 1 (" 1t t' 1) M 1 C 1 Δ 1 t
方 程
Q 2 M 2 C 2 (" 2t t' 2) M 2 C 2 Δ 2 t
热容量: W = M·C (W/℃) Q = W1 ·Δt1 =W2 ·Δt2
W 1 Δt 2 W 2 Δt 1
平行流:顺流和逆流
Hot fluid Cold fluid
Hot fluid Cold fluid
t
t’
t1 (hot) t”
t2 (cold) x
顺流
t
t’
t1
t”
t2 x
逆流
1.2 平均温差
2. 混合式换热器 (直接接触式) 冷、热流体直接接触,相互 混合传递热量。
特点: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 适于冷、热流体允许混合的场合。 如冷却塔、喷射式等。
热流体 冷流体
3. 蓄热式换热器(回流式换热器、 蓄热器) 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
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
有固体壁面,两流体并非同时, 冷流体
f :一种流体有相变
t1′
放热
t2″ 过热
t1′ t1″ t2″
沸腾 吸热 t2′
部分冷凝
t1″
吸热
t2′
g :一种流体有相变
h:可凝蒸气和非凝结性 气体混合物的冷凝
1.2.2 顺流、逆流下的平均温差
Hale Waihona Puke ΔxtΔteμkxF当 Fx = F 时,Δtx =Δt"
Δ"tΔteμkF
μ 1 1 W1 W2
以间壁式换热器为基础介绍换热器的热(力)计算, 其他形式的换热器计算方法相同。
设计性计算 设计新换热器,确定其面积。但同样大小的传热 面积可采用不同的构造尺寸,而不同的构造尺寸 会影响换热系数,故一般与结构计算交叉进行。
校核性计算 针对现有换热器,确定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了解 其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变化,判断其是否能满 足新的工艺要求。
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等。因金属材料导热 系数大,故此类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 2. 非金属材料换热器
常用的材料有石墨、玻璃、塑料、陶瓷等。 因非金属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故此类换热器的 传热效率较低。常用于具有腐蚀性的物系。
按传热面形状和结构分
1. 管式换热器 通过管子壁面进行传热的换热器。按传热管
结构形式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等。 2. 板式换热器
图1.4 错流热交换器
板式
板翅式
管 翅 式
对这种复杂流动,数学推导将非常复杂。 可以在纯逆流的对数平均温差基础上进行 修正,以获得其它流动方式的平均温差。
Δtm = Δtl m,c
系数 称为温差修正系数,它表明流动方
式接近逆流的程度。 Δtl m,c 是给定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布 置成逆流时的平均温差。
关于: =f (P、R)
(1)定义无量纲参数 P 和 R
P
t2 t2 t1 t2
冷流体温升
两流体进口温差P’
=
P
·
R
R
t1 t2
t1 t2
热流体温降 冷流体温升
R’ = 1/R
(2)P的物理意义:冷流体的实际温升与理论所
能达到的最大温升之比(< 1) → 温度效率
(3)R的物理意义:两种流体的热容量之比。
通过板面进行传热的换热器。按传热板的结 构形式可分为平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等。 3. 特殊形式换热器
根据工艺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具有特殊结构的 换热器。如回转式、热管式换热器等。
内部构造
管壳式换热器的外形
管壳式换热器端部流程安排
多流程焊接式换热器
1 热交换器热计算基本原理
热(力)计算是换热器设计的基础
+:顺流 -:逆流
顺流与逆流的区别:
顺流: Δ t t1 t2 Δ t t1 t2
逆流:Δ t t1 t2 Δ t t1 t2
将对数平均温差 写成统一形式 (顺/逆流都适用)
Δtm
Δtmax Δtmin ln Δtmax
Δtmin
算术平均温差
平均温差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 算术平均温差,即:
R t1 t1 W2 t2 t2 W1
1) 热流体在管外为一个流程, 冷流体在管内先逆后顺两个
对顺、逆流的传热温差分析,作如下假设: 1. 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和比热是常数; 2. 传热系数是常数; 3. 热交换器没有热损失; 4. 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5. 同种流体从进口到出口既无相变也无单相
对流换热。 要计算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首先需要 知道温差随换热面的变化,即 Δtx= f(Fx),然后 再沿整个换热面积进行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