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案及反思

第23课《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

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

(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 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4.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4.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

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

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看到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回顾课堂,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导入的时候,我首先播放了台湾的美丽风景,配以优美的解说,这样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拥有如此美丽的宝岛台湾,是多么的自豪。

然后通过了解台湾有关历史,弥补了他们对台湾感知的不足。

这样的课堂开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多媒体的合理、有效运用的确能帮助课堂确定感情基调。

这种初感,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铺垫。

接着我紧抓这篇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它贯穿全篇,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是本文的抒情脉络,一层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这是文章的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通过对三次出现这句话时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让学生感受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学生自己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一种指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补充了一些相关资料,如20世纪40年代台湾“光复”有关资料,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国历史上伟人的资料。

然而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老师少讲,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练,多展示。

教师要处理好详略的问题,在归纳总结的时候讲,提升的时候讲,在提学习要求时更要讲明白、讲透彻。

但在具体教学中,我有些操之过急,自己讲得过多,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形式也有些单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