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说“母爱”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我的心立刻软了。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负责任的爱是真爱)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三、联系实际,赞“母爱”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
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
“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
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板书设计:学会看病“冷漠”处理独自看病母亲────── 儿子────尽责的“爱” “路线图”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2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五壮士“壮”的具体表现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并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3、抓住关键词,领会五壮士崇高的内心世界4、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五壮士“壮”的具体表现,抓住关键词,领会五壮士的崇高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一、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生字卡)2、读课文分小节指名阅读课文(随时注意正音二、质疑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生答后,板书:勇敢,不怕死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
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勇敢,为人民不怕死)二、理清文章脉络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
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
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生:写了一件事。
师:一件什么事?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师:就这么一件事。
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师:哪是发生啊?哪是结果?哪是发展(经过)?(接受任务是发生、跳下悬崖是结果、那剩下的三段是经过。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生答)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跳下悬崖”这一段)生:最后一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有哪几段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的,表现出来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诱敌上山、引上顶峰)三、讲读课文: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现在咱们一段一段地看。
第一段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段?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段有没有用呢?生:有用,第一段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
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师:好,还有补充的吗?(说明敌人多,我们六班只有五个人)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以少胜多)师:对!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非常重要,不是没用的。
现在大家来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分几个小层?(生读第二段,同桌互相讨论分层)指名生回答:分三层师:这三层,有几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有两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师:好,这两层是直接写他们什么,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五壮士怎么样把敌人引上山,怎么歼灭敌人。
表现出一种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师:对,这两层是写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他们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书:英勇杀敌)。
第三层没正面写五壮士怎么英勇杀敌,这层有用没用?(有用,因为敌人死得很多,说明五壮士非常顽强勇敢,他们是英雄。
)师:很好,第三层实际上就是他们英勇杀敌的结果,更突出他们的勇敢精神。
那前两层都写英勇杀敌,写法一样不一样?看书!(学生认真看书。
)既然都写英勇杀敌,为什么写两层呢?写法哪儿不一样?(第一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概括写,是写他们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
而第二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具体地描写他们每一个人怎么样打敌人。
第二层写他们对敌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敌人。
)师:第二层是具体地写了每一个人。
那么,哪一层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呢?(第二层。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第二层。
第二层共几句话?看书!(学生看课文。
)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名总说,下面是分说)生:第二层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这句话是概括地说他们狠狠地打敌人。
第二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从这开始是具体地写每个战士英勇杀敌。
师:前面是总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
后面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如第一句写班长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平时咱们常讲:描写人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谁看出来了?师:我请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是语言?心情?还是动作?神态?读一句分析一句。
(生读第一句,描写班长的动作、神态)出示小黑板第一句、生齐读师:哪一个词描写班长马宝玉的神态?生: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表现了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师:第二句谁分析一下?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
这句是写副班长葛振林的动作、语言和心情。
师:是动作为主还是心情为主?生:写心情多。
师:什么样的心情?生:“……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
”这儿细致地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愤怒的心情。
师:第三句写什么?请一个同学做一下这个动作。
生:“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写了他的动作。
师:第四句呢?(表情和动作)师:以表情为主还是以动作为主?(以表情为主)师: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
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生: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敌人,大部队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
生:五壮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掩护好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
师:好。
生:五壮士这时候想的是:要把敌人死死地牵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让他们乱动一步,好给大部队创造转移的时间。
生:这时五壮士想的是:把敌人多杀几个,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师: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充满了对敌人的什么?生(齐答):仇恨!师: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生: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师:把这四句读一读,读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来。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满腔怒火。
”师:请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
(生读这四句)四、齐读课文第二段五、作业课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业设计:a)、比一比组词普( ) 户( ) 蔼( )晋( ) 尸( ) 葛( )挥( ) 寇( ) 涯( )浑( ) 冠( ) 崖( )b)、组词并造句悬:( ) ( ) ( )造句:豪:( ) ( ) ( )造句: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3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常用词语。
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