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题库一、判断题1.地图、航空像片、风景画都具有可量测性。
×2.地图上表示各种信息是通过特殊的地图符号系统来实现的。
√3.地图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核心。
√4.地图上通常用地图符号的图形、色彩的变化来表示事物的质量特征;用地图符号的尺寸变化来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
√5.1:150万普通地图称为地形图。
×6.普通地图是以表示某一项或几项要素为主的地图。
×7.高程基准面和理论深度基准面是重合的。
×8.海洋部分的水深是根据"平均海水面"自上而下计算的。
×9.山头等高线与凹地等高线相套,则相套的两条等高线同高。
√10.石油输出图中,主要采用的表示方法是运动线法。
√11.在计算机制图的条件下,地图原图编绘和地图出版准备仍有严格界限。
×12.地图制作的方法通常为实测成图和数字制图。
×13.编绘成图的主要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四个步骤。
√14.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的化简。
×15.制图物体选取和形状概括都不能引起数量标志的变化。
×16.制图综合中的选取分为类别选取和级别选取。
√17.计算机制图时,夸大也是通过对制图数据进行修改来实现的。
√18.地图比例尺影响地图制图综合的方向和综合程度。
√19.制图综合程度的大小只受图解尺寸的影响。
×20.地图载负量分为长度载负量和数值载负量。
×21.在彩色地图上,等高线通常不算载负量。
√22.海洋中的岛屿图形只能选取或舍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几个小岛合成一个大的岛屿。
√23.在概括河流图形时,首先要研究河流的弯曲形状和曲折系数。
(√)24.河流经过图形概括,其长度保持不变。
(×)25.河心岛单独存在时,可以取舍,也可以合并。
(×)26.湖泊一般只能取舍,不能合并。
(√)27.在概括水库图形时不需顾及到等高线的概括。
(×)28.河流选取标准通常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围值;通常在高密度区采用高标准,低密度区采取低标准。
(√)29.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河流舍弃愈来愈多,实地密度不断减少,图上密度却不断增大。
(√)30.道路稀疏地区,道路网眼面积小。
(×)31.道路等级高,概括程度大;等级低,概括程度小。
(×)32.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各地区居民地的数量差别越来越大。
(×)33.取舍居民地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居民地的大小。
(×)34.最高的山顶必须选取,独立的山顶不能合并。
(√)35.正向地貌为主的地貌形态,是指那些以宽谷、凹地占主导地位的地区。
(×)36.谷间距是指相邻两条谷地的谷底线的距离。
(√)37.高程基准面和理论深度基准面是重合的。
(×)38.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愈密,坡度愈缓;等高线愈稀,坡度愈陡。
(×)39.专题制图数据可以区分为线性、面积和体积三种类型。
(×)40.位置数据有定名、顺序、间隔、比率四种量表形式。
(√)41.根据编辑工作的阶段性,编辑工作可分为4种。
(√)42.编辑计划是以规为指导和基本依据的。
(√)43.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拟订对地图各方面统一要求的总大纲叫编图任务书。
(×)44.结合某个区域(若干图幅)编写的编辑计划叫编绘规。
(×)45.被人眼所感受到的物体色彩主要由光线的衍射所形成的。
(×)46.光源的不同也会导致物体色彩的变化。
(√)47.配合和谐的色彩,取决于色彩色相、亮度和纯度的相互作用。
(√)48.地图的总尺寸称为地图的分幅。
(×)49.确定地图开幅大小的过程叫分幅设计。
(√)50.对分幅地图的图名、图廓、图例、附图及各种说明的位置、围大小及其形式的设计称为图面设计。
(×)51.进行图面配置的结果是配置样图或略图。
(√)52.重叠规则一般是上压下、左压右。
(√)53.斜方位定向指的是中央经线垂直于南北图廓线。
(×)54.北方定向指的是中央经线不垂直于南北图廓线。
(×)二、选择题1.现代地图学体系由理论地图、地图制图学和_应用地图学_ 三大部分组成。
a、地图的分析b、地图制印学c、应用地图学2.地图按容分类,可分为____b_____ 和专题地图。
a、地形图b、普通地图c、专门地图3.地图的容包括 ____c______。
a、地理要素、自然要素、数学要素b、数学要素、自然要素、图外要素c、数学要素、图形要素、图外要素4.普通地图的容要素包括___b_______ 。
a、数学要素、专题要素、图外要素b、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图外要素c. 地理要素、专题要素、图外要素5.水系可分为_____a____ 。
a 、海洋要素和陆地水系b 、河流,井、泉,湖泊c 、海岸,海底地貌6.地形图上蓝色表示____a______ 。
a 、水系b 、植被c 、地物7.土壤图的主要表示方法是_____a_____ 。
a、质别底色法b、围法c、分区统计图表法8.数字化的主要两种方式为 ___c_______。
a.矢量式、扫描式 b.数字化仪、矢量式 c. 矢量式、栅格式9.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步骤分为____a______ 。
a . 编辑准备阶段;数据化阶段;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图形输出阶段b. 地图设计;数据化阶段;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图形输出阶段c. 地图设计;数据化阶段;地图编绘阶段;图形输出阶段10.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通过合并、__b___和夸大来实现。
a.选取 b.删除 c. 修改11.编图时,对地图上的符号发生占位性矛盾,通常采用__a____、移位和压盖的手段来处理。
a.舍弃 b.概括 c. 合并12.在计算机制图时,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概括是通过____c__的操作手段来实现的。
a.分级 b.合并 c. 分类13.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是____a___、比例尺、景观条件、图解限制和数据质量。
a.地图用途 b.制图区域 c. 地图类型14.制图物体的密度___b___,其选取标准越低,但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_______。
a.愈大,愈小b. 愈大,愈大c. 愈小,愈大15.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包括:由形状概括引起的误差、描绘误差和____c____。
a.资料图上的误差b. 纸变形的误差c. 移位误差16.海岸的制图综合包含对海岸线的图形和__ b ________ 的概括。
a、海岸的长度b、海岸性质c、海岸质量17.单位面积的河流长度称为_ a _________。
a、河网密度b、河网系数c、河流密度18.概括河流的图形时应尽量按照弯曲的____c______部位进行。
a、中间b、缘c、外缘19.在河网密度大的地区,一般选取指标就___a_______。
a、小b、大c、适中20.描述河流弯曲程度的数量指标通常有曲折系数和__b________。
a、曲折程度b、弯曲个数c、弯曲大小21.我国地图上居民地分为__b____ 两大类。
a、集中式和分散式b、城镇式和农村式c、街区式和散列式22.居民地圈形符号的明显性和大小应同居民地的__b_____相适应。
a、形状b、等级c、面积d、类型23.居民地的定名是指名称正确和__c____。
a、名称的准确b、大小准确c、用字准确24.居民地名称注记的定级是指各级居民地应采取的_b______。
a、字大、字隔b、字体、字大c、字位、字大25.概括居民地图形时,对密集街区以_b_为主,稀疏街区以___为主。
a、分割,合并b、合并,选取c、选取,合并26.道路形状概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的大小和道路等级的高低。
a、道路网眼b、道路长度c、道路宽度d、道路面积27.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上大多使用__a__ 等高距。
a、固定的b、无规则变化的c、有规则变化的28.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使用____c ___等高距。
a、固定的b、变化的c、有规则变化的29.等高线的最小间隔一般应为___c____。
a、0.1mmb、0.15mmc、0.2mm30.以正向形态为主的地貌,应___a ____正向形态,__________负向形态。
a、扩大,减少b、减少,扩大c、减少,减少31.15、以负向形态为主的地貌,应____b____负向形态,__________正向形态。
a、减少,扩大b、扩大,减少c、扩大,扩大32.目前的三维地形可视化主要建立在___a____的基础上。
a、DEMb、矢量等高线c、DBM33.地貌的基本形态包括山脊、鞍部、斜坡和__c_____。
a、山头b、凹地c、谷地34.独立地物的制图综合主要表现为___b_____。
a、概括b、选取c、删除35.地图上植被的表示方法通常有底色、符号和___a____。
a、地类界b、色彩c、虚线36.境界的制图综合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两方面。
a、删除和合并b、夸大和删除c、选取和形状概括37.地图设计是对 ___b____的规划。
a. 地图b. 新编地图c. 编制地图38.为了使所有参加者按照统一的目标充分协调地工作,就产生了对制图生产的规划与组织的问题,这些工作称为 __a ___________。
a. 地图编辑b.地图综合c. 地图设计39.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拟订对地图各方面统一要求的总大纲称 B;在它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地区由地方制图机构所制定的编辑设计局部大纲称。
a. 编辑计划,编绘规b. 编绘规,编辑计划c. 编辑计划,编绘细则40.世界各国地形图所采用的主要分幅形式是___ c _____。
a. 分幅b. 矩形分幅c. 经纬线分幅41.分幅地图上图名一般用较小的______ a _____。
a. 等线体b. 宋体c. 长体42.地图拼接有 ____ b ____ 形式。
a. 三种b. 两种c. 四种三、填空题1.尽管地图的种类有很多,功用也不尽相同,制作方法及成图过程也有很大差异,但主要分为实际测绘成图与编绘成图两种成图方法。
2.实测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野外实测成图、高空航测成图。
3.房屋的转角、河流和道路的转折点、耕地与森林边缘线的弯曲变化处等,都是地物的特征点。
4.一般规定在一种比例尺地图中只采用一种等高距,称基本等高距,按这种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叫首曲线(基本等高线)。
为显示局部地形起伏,需要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加绘l/2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半距等高线)。
当用间曲线仍不能充分显示地形微小起伏时,还可加绘1/4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为了便于阅读和用图,把等于五倍等高距的等高线加粗,并注上高程,这些等高线称为计曲线。
5.在专题现象中,反映某些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沿线状或带状轨迹移动的状况,这种方法是运动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