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晏殊家世中的几个问题

晏殊家世中的几个问题

第28卷 第4期2009年12月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 OURNA L O F EAST CH I NA I N ST I TUTE O F TEC HNOLOGY V o l 128 N o 14D ec .2009收稿日期:2009-05-02作者简介:杨安邦(1950)),男,江西临川人,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文学与临川文化研究。

晏殊家世中的几个问题杨安邦(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摘 要:晏殊家世中诸子的生卒年和晏殊第五子晏知止的改名情况,有关典籍、史料及论著均未详明。

文章根据晏殊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村5东南晏氏重修宗谱6及有关资料,对晏殊家世中这二个问题作出考述。

关键词:5东南晏氏重修宗谱6;晏殊;诸子生卒年;晏知止;改名原因中图分类号:K 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09)04-0313-03北宋名相、著名词人晏殊家世中诸子情况,史传几无记载。

5宋史#晏殊传6中只列举知止一人,且言辞极略[1]。

欧阳修所撰5晏元献公神道碑铭6列出晏殊八子二女,但于生卒年亦未涉及[2]。

近人夏承焘先生编写的5二晏年谱6,对于其生卒年均是推算而定[3]。

其他有关晏殊家世的专文,均未对其诸子生卒年作出确考[4]。

涂木水先生5关于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6一文[5],引晏殊故里的宗谱5东南晏氏重修宗谱6,对晏殊第八子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作出确考,解决了文学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于晏殊其他子女情况未予涉及。

最近,笔者到/二晏0的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村(原江西省临川县,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划入进贤县),查阅了5东南晏氏重修宗谱6。

该谱/临川沙河世系0中,对晏殊诸子与配偶的生卒年及有关情况均有明确的记载。

本文现根据该宗谱及有关资料,就晏殊诸子生卒年及仕履情况与其第五子晏知止的改名情况,作一详述。

1 晏殊诸子与配偶的生卒年及仕履等情况据宗谱载,晏殊生有九子六女。

现分述如下:长子居厚:字德茂。

官大理评事,赠太寺丞。

宋祥符丙辰十月初八日生,景祐丙子三月十五日殁,年二十一岁。

景祐甲戌随侍亳州作5瑞麦赋6,时年十九岁。

娶李氏,丞相李昉之女,封夫人,祥符甲寅五月初二酉时生,至和乙未九月初一戌时殁,同葬本都祖山。

生有一女,适中散大夫王力。

按:晏居厚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即公元1016年,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即1036年,享年二十一岁。

次子成裕:字仲容。

赐进士出身,官尚书屯田员外郎。

天禧己未三月生,元丰癸亥四月殁,享年六十五岁。

娶李氏,封淑人,天禧辛酉正月初三生,康定庚辰七月十一戌时殁。

再娶章师皋公之,封淑人,天圣癸亥十月生,元丰癸亥三月殁,俱葬祖山。

生子六:靖、璋、琦、绅、宜、齐;女一:适朝奉郎王汝弼。

按:晏成裕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即1019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即1083年,享年六十五岁。

三子全节:字介夫。

出继三叔晏颖为后。

官大理评事。

天圣癸亥四月生,元丰乙丑四月殁。

娶陈氏,封孺人,天圣丁卯八月初一辰时生,元祐丁卯六月殁,葬本里祖山。

生子二:恺、悌。

按:晏全节生于宋仁宗天圣元年,即1023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即1085年,享年六十三岁。

四子宣礼:字君仪,一作均仪,官通议大夫。

天圣乙丑六月初三日生,熙宁甲寅四月卒,享年五十岁。

娶康氏,封夫人,天圣戊辰四月生,庆历丁亥三月殁。

继娶王氏,王库部之女,天圣己巳八月初一酉时生,熙宁丙辰十月初一酉时殁,俱葬本都王家山。

生子三:藻、邕、泾;女三:长适朝议郎王,次适内殿崇班许,三适宣议郎李考颖。

按:晏宣礼生于宋仁宗天圣三年,即1025年,卒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即1074年,享年五十岁。

五子崇让:字善处。

后改名知止。

中皇祐元年冯京榜试,官鸿胪寺卿,赐正议大夫。

天圣丁卯五月初二生,熙宁丁巳九月殁。

娶集院尉保月之女,封夫人,天圣己巳二月十一酉时生,元祐丁卯四月初一午时殁,俱葬祖山。

生子六:昙、晖、时、晐、耆、杲;女五:长适内殿崇班夏,次适宣德郎田,三早逝,四适左侍禁,幼失记。

按:晏崇让生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即102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即1077年。

享年五十一岁。

六子铭远:字达夫。

熙宁癸丑官户部员外郎。

天圣庚午七月十二卯时生,熙宁癸丑八月殁,享年四十四岁。

娶驾部李稷之女,封宜人,天圣庚午三月十一戌时生,殁葬失考。

生子七:晞、瑞、瑜、丕、昕、喧、曾;女四:长适奉议郎张义,次适承事郎王仲璘,三适宗子士极,四适进士张济。

按:晏铭远生于宋仁宗天圣八年,即1030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即1073年,享年四十四岁。

七子祗德:字严甫。

官判太平州,赠朝议大夫。

景祐甲戌十月初二生,崇宁乙酉年殁,享年七十二岁。

娶韩氏,兵部韩宗彦之女,封恭人,景祐丙子三月生,殁失考。

再娶张氏,侍禁张熙之女,封恭人,生殁失考。

三娶张氏,大理丞张涣之女,封恭人,生殁失考。

生子三:充、廉、庠;女一:适进士宋明。

按:晏祗德生于宋仁宗景祐一年,即1034年,卒于宋徽宗崇宁四年,即1105年,享年七十二岁。

八子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以父仕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提举西京崇福观,赐宣奉大夫。

有5小山词6行世。

宝元戊寅四月二十三辰时生,大观庚寅九月殁,寿七十三岁。

娶王氏,三司使王靖之女,封夫人,康定辛巳三月初一生,殁失考,俱葬祖山。

生子二:溥、澄;女三:长适宣德曹汉,次、幼失记。

按:晏几道生于宋仁宗宝元元年,即1038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四年,即1010年,享年七十三岁。

宗谱还对晏几道仕履、为人、家室葬地和词赋等均作有载述。

九子传正:字彦世,号臞山。

官太常寺卿,知扬州,赠宝文阁学士、户部尚书。

庆历辛巳年二月生,元符己卯年三月殁,寿五十九。

娶张氏,将作监簿张杰之女,封夫人,庆历癸未二月生,殁失记,同葬祖山。

生子二:诜、谌。

按:晏传正生于宋仁宗庆历元年,即1041年,卒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即1099年,享年五十九岁。

2晏殊第五子晏知止改名原因晏殊第五子晏知止,为晏殊诸子中之最显达者,但宋代典籍和方志史料对晏知止的载述甚少,历来关于晏知止的改名原因与排行亦众说纷纭。

5宋史6仅在晏殊传后列举知止一人,且言辞极略: /子知止,为朝请大夫。

0[1]欧阳修5晏元献公神道碑铭6列述晏殊八子,以崇让为第四子,未述知止其人[2]。

至于崇让因何故改名知止,5宋史6和欧阳修5晏元献公神道碑铭6均语焉未详。

晏殊家乡5临川县志6卷二十之5选举6有载述道:/皇祐元年己丑,冯京榜,晏崇让,殊子,改名知崇,朝请大夫。

0 (清同治版5临川县志6)近人宛敏灏先生推测:5宋史6所称者崇让,后曾改名,疑惟/止0、/崇0二字互异,他说:/5临川县志#选举6,晏崇让以皇祐元年己丑冯京榜中进士,名下注云-殊子,改名知崇,朝请大夫。

.知崇疑知止之误,即同叔四子崇让也。

0[3](257)夏承焘先生5二晏年谱6赞同此说,亦谓/知止与让,字义亦相应。

宛君说是也。

0[3](257)他考证晏知止于神宗朝元丰元年为吴郡太守,对晏知止之文采赞叹不已:/同叔子能以文学承家者,叔原之外有崇让。

崇让后改名知止,字处善,尝刊5李太白集6。

5元丰类稿#类要序6,乃为知止作。

0[3](264)1987年钟陵先生5二晏家世事迹补辨6专文,亦认为宛、夏二先生所说有理,然于其改名原因亦未能确指[6]。

近年涂木水先生5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6专文对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作出确考,但对于晏殊第五子晏崇让改名之因仍未涉及[4]。

晏知止在宋神宗元丰年知苏州期间,曾刊行了5李翰林诗集6(即5李太白集6),使李诗复显于世。

集中有信安毛渐题云:临川晏公知止字处善,守苏之明年,政成暇日,出李翰林诗以授以渐曰:/白之诗历世浸久,所传之集,实多讹缺。

予得此本,最为完善,将欲镂版,以广其传。

0渐窃谓李诗为人所尚,以宋公编类之勤,而曾公考次之详,世虽甚好,不可得而悉见。

今晏公又能镂版以传,使李诗复显于世,实三公相与成始而成终也。

元丰三年夏四月,信安毛渐校正谨题[7](1482)。

南丰曾巩先生5类要序6称:/公之子知止,能守其家者也。

以书属余序。

0[8](170)并在5李白诗集后序6中述道:314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李白诗集6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

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

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8](157)。

据上所述可知,晏知止在唐代大诗人李白之诗集讹缺不传的宋代,依据北宋宋敏求的重新编辑和曾巩的编年排次,最终镂版刊行,传于后世。

仅就此举,即见晏知止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功莫大焉。

但是,晏崇让因何故改名知止,其排行如何,晏殊故里的族谱5东南晏氏重修宗谱6/临川沙河世系0晏崇让项下,记载了晏崇让中宋仁宗皇祐元年冯京榜试,任鸿胪寺卿,赐正议大夫。

对众说纷纭的晏崇让改名原因作出明确的记载:晏崇让,字善处,行十,避濮郎讳改名知止。

濮王为宋英宗的生父赵允让,是宋真宗的侄子,宋太宗的孙子。

当年,宋真宗的太子赵祐夭折以后,曾经将赵允让迎入宫中抚养,打算立为皇子,后来仁宗赵祯出生了,才将他送还府邸。

赵允让于嘉祐四年(1059)病逝,追封为濮王。

宋仁宗无子,晚年立濮王之子赵曙为皇子,赵曙于治平甲辰年(1064)继位(即英宗)。

由于宋英宗是由/濮王0赵允让过继给仁宗做儿子的,而赵允让又是在儿子过继之前死去,所以后来宋英宗即位后,朝廷还曾发生过一场热闹非凡的/濮议0,即濮王追尊之争,也就是宋英宗对继父仁宗和生父濮王追尊称呼的争论。

该族谱载述的改名原因当可征信。

至于晏崇让改名为知止的具体时间,现无依凭难以确证。

不过据避濮王讳而改,最迟当从宋英宗即位之后治平年间(1064)开始。

5东南晏氏重修宗谱6关于晏崇让的生卒时间和排行也有明确记载:晏殊五子晏崇让,宋天圣丁卯五月初二生,宋熙宁丁巳九月殁,宋天圣己巳二月十一酉时生,宋元祐丁卯四月初一午时殁。

于此可知:晏知止为晏殊第五子,生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五十一岁。

晏殊故里的族谱5东南晏氏重修宗谱6,为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8)由临川沙河晏殊第二十九世孙、江西省湖口县令晏成玉主修,晏氏后裔历代相传而保存下来。

顺便一提,据晏殊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村(原属江西省临川县,上世纪70年代初划入进贤县)晏世后人所述,该宗谱曾于上世纪60年代文革初破/四旧0时,举族谱谍煨烬无遗,幸当时晏氏一船民后裔在外流动营生,未及火衅,得以保全。

1988年晏氏族人以此宗谱孤本为底本重修,故此宗谱所载乃为今人了解晏氏家世难得的资料。

[参考文献][1]脱脱,等.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7.[2]欧阳永叔.欧阳修全集#晏公神道碑铭[M ].北京:中国书店,1986.[3]夏承焘.二晏年谱[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邹自振.二晏研究回顾与展望[J].抚州师专学报,1987(2):12-18.[5]涂木水.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J].文学遗产,1997(1):107.[6]钟陵.二晏家世事迹补辨[J].南京师大学报,1987(2).[7]李太白全集:全三册[M ].王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8]唐宋八大家全集#类要序[M ].逸凡点校.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7.Several Proble m s about the Fa m il y .s Soci al Standi ng of Yan ShuYANG An -bang(C ollege o f Chinese la w and Arts ,E ast China Instit u te of Technology ,Fuzhou 344000,China )Abst ract :There hasn .t been any deta iled i n for m ation about the ti m e w hen the m en i n Yan Shu .s fa m ily w ere born and d ied i n ancient books ,h istorialm ateri a ls and even treatise .Nor has the condition about na m e -chang ing of Yan Zhizh,i the fifth son of Yan Shu .Th is paper w illm ake a sta te m ent about t h e t w o prob le m s accord i n g to Southeast Yan .s Rehabiliation Genealogy and the related m aterials in the v illage called Shahe i n W en G ang Town ,Ji n X ian County ,Jiang X i Prov ince )))the native place o fYan Shu .K ey W ords :SoutheastY an .s Rehab ilitation Genealogy ;Y an Shu ;b irth and death ti m e o fY an Shu .s sons ;Yan Zh izh;i the reason of chang ing na m e315第4期杨安邦:晏殊家世中的几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