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终稿)

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终稿)

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终稿)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坝顶宽度6.0m,坝长约为191m;二期坝高6.0m,外坡1:2.0,内坡1:2.0,坝顶宽度6.0m,坝长约为190m。

各级子坝上游坝坡设砂砾料和500g/m2无纺土工布反滤层,防止尾矿排放过程中尾砂外泄。

各期坝体在堆筑过程中均沿坝脚设一条坝面排水沟,同时将现有两坝肩排水沟作相应延伸,坝面排水沟与坝肩排水沟相接。

各期坝体在堆筑过程中均铺设一层水平排渗管,单根水平排渗管长度40m,敷设坡度不小于2%。

排渗管采用DN175 HDPE穿孔花管外包300g/m2无纺土工布,花管开孔率不低于12%。

尾矿坝加高坝体主要工程量与建设计划见表1。

尾矿坝加高工程量表表1.1-11.1.2 副坝现有副坝为透水坝,采用废石一次性堆筑,坝顶标高约185m,坝顶宽12m,坝轴线长约216m,上游坝坡1:1.2,下游坝坡1:1.7。

尾矿排放采用副坝坝前放矿,为了保证副坝坝体安全稳定,本次设计对副坝进行加固处理。

副坝上游坝坡设砂砾料和粗砂反滤层,反滤层外设干砌块石护坡,最终形成上游坝坡坡度1:2.0;副坝下游坝坡采用干砌块石护坡,使副坝下游坝坡坡度达到1:2.0。

副坝坝体加固方量约为3000m3。

1.1.3 新增截渗坝为了防止尾矿坝体渗水排出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尾矿坝下约80m处设截渗坝,以拦截尾矿坝渗水,另设渗水回收泵站将坝下渗水扬送至尾矿库内。

新增截渗坝坝顶标高121m,坝顶宽2.0m,坝高5m,坝长30m,下游坝坡1:0.75,采用浆砌块石砌筑,坝基进行帷幕灌浆,浆砌块石方量约1000m3。

1.1.4 新建排洪系统在现有尾矿库内新建排洪系统受尾矿库水位上升与实际地形等的限制,可选择余地较小,排水井或者排水斜槽与隧洞连接段可施工时间很短,施工场地小,施工难度大,根据方案比较,综合考虑工程量与现场施工难易程度,选择排水井——排洪隧洞作为扩容后尾矿库排洪设施。

根据设计方的计算,选择新建排洪设施断面尺寸:框架式排水井直径3.5m、城门洞型排洪隧洞B×H=2.0m×2.2m。

直径3.5m框架式排水井高14m,起始泄流标高170m。

城门洞型排水隧洞净断面尺寸B×H=2.0m×2.2m,隧洞进口标高170m,隧洞出口标高150m,长度约700m,隧洞坡度约为2.5%,除隧洞进出口外,隧洞埋深为30m~60m。

框架式排水井井架采用C25钢筋混凝土,井座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排洪隧洞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衬砌。

隧洞出口标高约为150m,隧洞出口接一段陡槽,库内洪水经陡槽跌坎消能后进入截渗坝前溢流外排。

1.2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根据《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技术要求》,本工程勘察的勘察目的及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2.1尾矿库由于现有尾矿库173m标高以下的区域在现有尾矿库设计时已做过工程地质勘察,因此,此次仅对尾矿库加高扩建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具体要求如下:1)对尾矿库场区的地形、地貌、地质进行全面的详查,并作出描述;2)查明尾矿库库区184m标高以下、173m标高以上有无渗漏、断层、破碎带、泉眼等及分布情况,并估计渗漏量、涌水量,查明渗漏、涌水主要通道;3)查明库区173m标高以上岸坡有无岩溶、断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尾矿库岸坡进行稳定性评价;4)查明尾矿库扩建区域有无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自然景观以及文物等;5)要求查出尾矿库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6)要求对尾矿库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全面评价,并对现有尾矿库扩建的适宜性提出明确的评价意见。

1.2.2 尾矿坝严格按照《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的相关规定对现有尾矿坝进行勘察,同时对加高坝坝址区域进行勘察,勘察范围为尾矿堆积坝下游坝体与堆积坝上游100m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以内,勘探标高为184m以下,具体要求如下:1)查明堆积坝及其上游100m范围内已有堆积物的成分、颗粒组成、密实度、沉积规律;2)根据尾矿堆积体粒度成分与塑性指数等特性对其进行概化分层,进行相关岩土工程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查明堆积坝各土层的岩土工程特性,必须提供各土层比重、天然容重、饱和容重、孔隙率、内摩擦角、凝聚力、承载力、压缩系数、渗透系数、塑性指数等参数;3)查明坝体浸润线及变化规律;4)分析评价现状坝高及最终坝高时的渗透稳定性和静力稳定性;5)分析评价在该地设防烈度下,现状坝高与最终坝高的稳定性,并进行液化分析;6)尾矿堆积坝的运行、管理、监测提出建议,对堆积坝存在的病患提出防治建议;7)查明尾矿堆积坝坝基覆盖层厚度,尾矿堆积坝各岩土层分布,进行各种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查明堆积坝各岩土层的岩土工程特性;查明坝基有无破碎带、透水层、永冻土层、永冻冰层、泉眼等不良工程地质的分布情况及大小、标高,并估算渗漏量、涌水量,有无渗漏通道,对尾矿坝加高有无影响作出评价;8)查明尾矿堆积坝坝基地质岩性构造、产状、节理裂隙构造发育情况及稳定性,有无断层、软弱带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坝基岩的透水性,提出基岩的渗透系数;9)对尾矿坝加高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出坝基工程治理措施建议;10)提出尾矿坝工程地质平面、纵、横剖面图(横剖面尽可能垂直纵剖面,坝的最大断面处必须有横剖面图)。

1.2.3 副坝1)副坝勘察范围为现有整个上下游坝体区域;2)查明坝体及坝基覆盖层各岩土层分布,进行各种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查明各岩土层的岩土工程特性,必须提供各土层比重、天然容重、饱和容重、孔隙率、内摩擦角、凝聚力、承载力、压缩系数、渗透系数、塑性指数等参数;3)查明坝基有无破碎带、透水层、永冻土层、永冻冰层、泉眼等不良工程地质的分布情况及大小、标高,并估算渗漏量、涌水量,有无渗漏通道,对副坝安全稳定有无影响作出评价;4)查明坝基地质岩性构造、产状、节理裂隙构造发育情况及稳定性,有无断层、软弱带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坝基岩的透水性,提出基岩的渗透系数;5)评价副坝现状稳定性,同时评价尾矿库加高扩容后副坝安全稳定性及对下游采场安全的影响,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6)要求提出副坝工程地质平面、纵剖面图、横剖面图(要求横剖面垂直纵剖面,坝的最大断面处必须有横剖面图)。

1.2.4 截渗坝1)截渗坝勘察范围为坝轴线下游20m至坝轴线上游5m,勘察深度到新鲜基岩或者相对不透水层(渗透系数k<=10-5cm/s),勘察高度为122m标高以下;2)查明坝基覆盖层厚度,各岩土层分布,进行各种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查明各岩层的岩土工程特性;3)查明坝基有无破碎带、透水层、永冻土层、永冻冰层、泉眼等不良工程地质的分布情况及大小、标高,并估算渗漏量、涌水量,有无渗漏通道,对建坝有无影响作出评价;4)查明坝基岩性、构造、产状、节理裂隙构造发育情况及稳定性,有无断层、软弱带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5)对截渗坝坝址适宜性提出评价意见,提出坝基工程治理措施建议;6)要求提出截渗坝工程地质平面、纵剖面图、横剖面图(要求横剖面垂直纵剖面,坝的最大断面处必须有横剖面图,在纵剖面中给出岩土层渗透性的分界线)。

1.2.5 新建排洪系统1)查明排洪系统沿线的地基岩层分布、地质构造及产状、不良地质构造现象和岸坡的稳定性。

2)排洪系统勘察范围为排洪系统沿线以及隧洞进出口向外50m的范围。

3)要求查明排洪系统沿线各类地层的岩性、产状、不良地质构造性质与分布和隧洞进出口的稳定性,并绘制排洪系统沿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重点查明各类岩体的类别、坚固系数、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波速、泊桑比、弹性抗力系数等有关围岩稳定的力学强度指标,并确定排洪隧洞沿线围岩类别。

1.2.6 筑坝材料及料场尾矿坝及副坝加高与新建截渗坝所需筑坝材料总量为:废石约5万m3;块石1万m3;砂砾石料约5000 m3,粗砂约5000 m3。

1)查明废石堆场现存废石方量以及后续废石的排产计划,提供废石的岩性、粒度组成和物理力学指标参数(按含土量分别为10%、30%、50%提供),必须进行废石压实试验,提供压实曲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线,提出筑坝压实控制指标,必须提供一定压实度指标下废石的内摩擦角、凝聚力以及天然容重与饱和容重等坝体稳定计算所需的物理力学指标;2)要求提出其它筑坝材料料场的位置及储量,勘查储量应比实际用量有足够的富裕量;3)要求护坡块石饱和抗压强度大于40MPa,软化系数大于0.85,岩石容重大于2.4t/ m3;4)要求给出除废石料、块石外的筑坝材料的凝聚力、内摩擦角、渗透系数、天然容重以及饱和容重等坝体稳定计算所需的物理力学指标。

1.2.7 其它勘察要求勘察其它要求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执行,同时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进行。

1.3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1)建设单位提供的《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技术要求》及相关资料;2)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平面布置图(含地形图电子版1:1000);3)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执行和参考的现行国家(或行业或地方)适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4)勘察主要执行下列国家和行业标准: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b.《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50547-2010)c.《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d.《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e.《土的分类标准》(GBJ145-1990);f.《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g.《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h.《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i.《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j.《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1992);k.《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l.《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m.《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n.《水利水电工程天然筑坝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参考资料:o.《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p.《水文地质手册》(2005年);q.《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2002年)r.《岩土工程治理手册》(2005年)s.《七宝山铁矿尾矿库副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0年)由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写;t.《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尾矿饱和容重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3年)由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写;u.《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扩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999年)由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写;v.《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中期稳定性评价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2009年)由核工业广州工程勘察院;1.4勘察工作布置根据勘察任务书及技术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及《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47-2010)、《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的勘察要求,结合尾矿库已有资料进行布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