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制图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2014年5月
遥感地质制图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地质图与遥感制图
地质图是一种反映某一地区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内容包括各种地质体(地层、岩体、矿床)及地质现象(断层、褶皱等)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这些内容按一定的比例尺和图例垂直投影到同一水平面就构成了某一地区的地质图。
按地质图的比例尺、范围及内容,一般可分为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
地质图一般附有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和发展过程。
遥感制图是把地质解译结果(包括地面检测资料)绘制绘制成图的工作。
二、地质图制图方法
1.原始制图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地面地质调查和查阅已有地质资料
后的地质图制作。
2.计算机地质填图和制图。
3.由于遥感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现在遥感技术在地质制图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包括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的地质解释,是指应用遥感原理、地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以目视方法揭示遥感图像中的地质信息。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岩性和地层解译
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
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
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多波段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
除目视解译外,还经常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产信息。
成矿远景分析工作是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矿产解译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矿产已成
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
遥感地质成图过程:
四、遥感地质制图的难点
1.数据来源多,格式不够标准,不够规范
由于在地质制图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地质信息,也需要DEM信息,文本信息等。
这就导致不同数据可能不符合标准规范。
2.遥感影像对地质解译有一定的困难
由于遥感仅仅涉及到地球表面,而地球表面覆盖也阻挠了我们对地质信息的提取。
探测深度不够,对地下岩层的解译仅仅使用遥感技术还不够精确。
3.遥感地质制图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规范。
五、遥感地质制图技术的发展趋势
1.信息提取方向上的改进
(1)热红外多光谱数据处理和提取
不同的地物,由于其辐射特性不同,将区别地表现在主分向量F的不同上,根据这一特征可由TIMS图像数据识别出不同的地物。
经去相关处理后的TIMS图像上可识别的信息量有相当大的增加,彩色色调较丰富,增强了地物细微发射率的差异,即提高了岩石、矿物的可识别性。
(2)成像光谱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电磁波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获取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利用0.40一2.50um光谱段特征,可将研究区大部分岩石和矿物有效地识别出来。
2.多元数据采集一体化
(1)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把来自多个传感器和信息源的数据进行联合、相关、组合和估值,对不同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碎屑岩识别较为有效。
(2)与其它数据融合
野外实测数据采集、现有地图数字化采集、GPS数据采集等等数据与遥感数据相融合沉积岩地区进行地质制图是有效的,其在岩层、岩性识别以及层位定界方面均能满足1:20万常规地质制图对地层划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