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分析论文(4篇)第一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所有理工科学生大学必修的基础实验课程,现阶段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育存在诸多短板。
想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出发点。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重编实验教学课本、改变教学评价体系等改革方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改革;实践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门系统完整的实验课程。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将理论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区,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测量方法以及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更加深入的体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
物理实验课程可以说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到大学以后开启实验类课程的一把钥匙,因此打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也是打好了其他学科实验的基础。
但是现有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侧重在传授知识的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方式背离了当前社会的需求。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修订课程标准和改变教学目标上下手,将学生作为课堂的第一主体,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1用能力培养牵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后学习操作技能的第一门基本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因此这门课程必须要上好。
之所以要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就是要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调整教学的侧重点,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讲授知识是课堂任务之一,但是培养能力也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逆境中不断探索,这些才是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任务之一就是需要服务于以后的专业课程,并且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大学的开始拥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开端。
2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2.1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从传授知识点和讲解物理原理的角度出发,单纯的灌输学生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很多教师则认为这一课程是为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服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大量的理论教学痕迹,淡化了实验教学的内容,这一观点和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背离了学校设置实验课程的根本目的和初衷。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存在,主要是在加强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理解之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设备和仪器完成实验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教师必须要端正自己的观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而非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他们相辅相成,成为大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2实验课程教材偏向理论,实践针对性不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是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
但是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往往都偏向于理论部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相对较少,这些内容往往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
这样一来,就成为了学生复制教师的实验过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实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但如果是教师一味的灌输,学生必然会省略很多动脑的过程。
从另一方面来说,实验课程应该重视实验方法的传授,但是现有的教材中大量的理论推导内容却喧宾夺主,而这些内容在理论课程的教材中也有出现。
实验课程教材真正需要的是将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有针对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用。
2.3教师和学生的位置颠倒在实验课堂上,往往是通过教师讲解本节课程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分析等内容。
虽然每个实验内容和步骤不太一样,但是大体流程基本相似,如果每节课教师都将这个过程重复一遍,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有时候单纯追求完成教学目标,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实验开始之前都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看似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完成了实验,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实验当中,更无法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能力了。
3将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导向3.1编写以实践为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必须要突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从内容上亦或是结构上来说,都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能否驾驭教材。
并且需要大量减少公式推导的篇幅,增加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介绍。
在实验课程中,仪器设备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关键点之一,只有了解仪器设备的各项性能和特点后,才能真正发挥出其作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完成实验的目的。
3.2从提升能力的角度改变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很多内容都可以建立在此之上。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侧重点。
物理实验主要分为几个模块:力学、热血、电磁学以及光学等,这些内容是每个理工科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是针对不容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个别模块上侧重讲解,拉近学生与专业课程的距离,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结束语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程,是未来专业课程的敲门砖。
因此,此门课程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未来课程的学习。
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以往的重知识轻理论的教学观点,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过程的主旨,积极在教学内容、实验教材、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便进行改革,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1]张博,毛巍威.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38-39.[2]范娇莲,王海波.对高校实验教员队伍建设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技术管理,2011,28(10):11-14.[3]李艳玲.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10-113.第二篇:新疆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过程、评价方法及实施效果。
方法将药学专业2013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开展设计性实验。
结果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满意度很高并认为设计性实验更能调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验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结论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对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药学其他专业课程设计性实验实施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改革对于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药物制剂、工程制药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都在整个医学检验、药学、药剂、工程制药等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多民族聚集的特点,决定了新疆药学专业发展的滞后和不足,但是该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能适应新疆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研究型及应用型药学人才作为教育目标[1],在药学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上进行了多年的摸索与改革。
当前新疆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实验项目的设立还是沿用化学模式,缺乏横向联系,实验教学内容偏重验证性,尤其是与药学相关的具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较少,没能真正体现出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与解决问题、科研实验设计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教研室结合药学及物理化学的关联性,学习各高校的优点[2-4],从过去单纯的验证型实验逐渐发展为综合型、设计型等要求更高的实验类型。
相比这几种类型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5],因此在紧扣新疆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各种教学经验[6-10]及实验室目前科研条件基础上,制订出了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药学专业物理化学的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方案及考评体系,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1设计性实验前期准备1.1实验项目的确定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项目、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系统、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的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和实验过程的研究性三个基本特点[11]。
从该校物理化学实验条件及与后续药学专业课程实际应用联系出发,确定以“临界胶团浓度CMC的测定”及“药物贮存期的预测”两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项目。
1.2设计性实验提纲的制定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制定设计性实验的提纲,包括阐明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图书馆数据资源简介以及设计性实验开展计划。
2设计性实验的对象与方法2.1实验对象教研组选择了2013级药学专业大二学生7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0人,汉族学生38人,均为4年制全国高考统一招生。
2.2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法2.2.1设计性实验的组织实施由教龄3年以上讲师和副教授组成教研组。
每个实验项目指定2~3名指导教师,如果工作量过大,负责教师可自行指定其他指导教师。
在教学第十三周将设计性实验项目、具体要求及考评方法介绍给学生,以实验小组(4~5人一组)为单位,每4组学生安排一名指导教师。
负责教师负责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各实验室的协调工作及实验教学效果的考评。
2.2.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小组以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范畴为原则,自主选择实验项目。
根据设计性实验项目要求,结合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小组集体酝酿、讨论确立一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创新的实验方案。
然后写出实验的设计报告(包括文献综述、所需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药品、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案)。
2.2.3开题和可行性论证阶段学生对制订的实验方案进行现场PPT论证答辩,指导教师根据考评量表进行评分并对每组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进行评价,学生根据意见进行修改,使方案尽可能达到合理、完善、可行,并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2.2.4实验项目的实施方案确定并经指导教师审查批准后,即可进行实验。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考验学生能否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教师可与学生进行讨论,然后给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