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㈠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 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 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 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 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 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 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 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 词。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可以
用作使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 当它异乎常规地带上宾语的时候,往往属于 使动用法。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当动词 与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使 它怎么样”,即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1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使……回 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过秦论》) 例3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 (《鸿门宴》) 分析:使动用法的翻译方法有二:一是使令式。 格式为:“(主语+)使+兼语+谓语”。二是 动补式。格式为:“(主语+)动补词组+宾 语”。例1中“归”,即“使之归”,翻译为 “使……回去”的意思;例2中“朝”,即” 使……朝拜”的意思;例3中的”活”,即“使之 活”的意思,可译为“(我)救活了他”。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项羽之死》 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羽之死》 9、项王军壁垓下。《项羽之死》 10、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㈠判断方法 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 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 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 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 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 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 为动词。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 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 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 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 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 作谓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5.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

例9 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地)(《屈原列传》) 例10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例11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李愬 雪夜入蔡州》) 分析:时间名词作状语,有三种情况,其一,表示时间 的阶段性、经常性,含有“每每”的意思;其二,表示 时间的持续性、逐渐性,含有“一天天地”、“一天比 一天”的意思;其三,表示追溯过去,含有“往日”、 “从前”、“当时”的意思。例1中“日”属于第二种 情况,翻译为“一天天地”;例2中的“日”、“月” 属于第一种情况,含有“日日”“月月”的意思,“日 削月割”,就是“每天的割地每月的割地”;例3中的 “时”,用在句首,来追溯当时的情景,“时大风雪”, 就是“当时大风大雪”。
(二)规律总结:
1、标志: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2、语法分析: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 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 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 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 当主语或宾语。
小练习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
(三)规律总结
名词作状语:
1.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2.和动词又不是主谓关系。
小练习
1、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4、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5、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斩也。
㈢规律总结:
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
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 “所”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 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 名词后为代词。
小练习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 说》) “惑”原本是名词,意思是“疑惑”, 活用之后,必须翻译成“有了疑惑。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 官传序》) “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 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 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种植;穿。

例1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例2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 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3 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 侯张良。(《鸿门宴》) 分析:例1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 语“屈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 “诋毁,指出……缺点”。例2中的“轻” 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活用为 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例3中 的“善”是 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留侯 张良”,活用为一般动词,是“友好,友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㈠判断方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 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 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 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 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形容词活 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 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 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 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 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 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 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 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 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标志: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形容词 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 2、 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形容词带了宾 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它和后面的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秦。《过秦论》削弱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变小变弱
国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 师》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四、名词作状语
(一)判断方法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
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 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即如果名词出现 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 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二)活用形式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 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名词, 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 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 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
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 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 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 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 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例1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听觉,听力,亦 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屈原列传》) 例2 吊有忧,贺有喜。 (《勾践灭吴》) 例3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 记》 例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师说》) 分析:例1中“听”本是动词,这里用作“不聪” 的主语,活用为名词,是“听力,听觉”的意思。 例2中“忧、喜”本是形容词,这里用在动词 “有”后作宾语,活用为名词,是“忧愁的事; 高兴的事”的意思。例3中“至”本是动词“到” 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到的人”。例4中前 一个“圣、愚”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主语,活 用为名词,是“圣人,愚人”的意思。
2.副词(状语)十名词(组成 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 (《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 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 :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 “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 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 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 的意思。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7
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例8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分析:这种形式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以”字来理 解,含有“用”的意思。例1中“厚币”修饰它 后面的动词,表示使用的内容,翻译为“用厚 币……”。例2中“舟”,修饰限制后边的动词 “行”,表示“行”的工具“用船行路”“乘船 出发”。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
例3
倡优蓄之(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报任安书》) 例4 皆谦而礼交之(礼,按照礼节,有礼貌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 分析:这种形式翻译时应为“当作……那样”、 “象对待……的似的”。例1中“倡优”,就可 翻译为“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例2中“礼” 可翻译为“ 按照礼节或有礼貌地(与他交往)” 的意思。

㈡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 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 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 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 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 :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 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 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 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 补结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一个名词活用 为动词,和前一个名词构成主谓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