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大洼县油田工作办公室夏治国
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强、产业链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位优势良好,已成为全县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尽快把旅游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是需要思考和谋划的重要发展课题。
几年来,我县旅游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旅游产业规模、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宣传促销、行业管理不断发展完善,并日趋规范。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资源开发历史短,还没有形成“大旅游”的产业理念,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开发能力有限;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接待服务网络还没有形成系统化,都满足不了旅游消费的巨大需求;三是旅游产业发展还基本以观光为主,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鉴于此,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和目标。
要坚持“举湿地旗,打温泉牌,走休闲路”的战略理念,打造“一带、三区、十景、一城”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
把调子定在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努力形成一个以纯自然风光为主,以人文景观为辅,加快培育壮大民俗文化、康体疗养、产业观光、商务会展等新型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到2015年,全县旅游产业要成为大洼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 力争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0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12%,县内新增国家级旅游景区6个、星级宾馆9个。
把大洼建设成为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良、服务上乘的“中国湿地温泉休闲旅游名县”,成为省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东北亚旅游热点地区。
2、进一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目前,我国已进入旅游休闲消费的爆发增长期。
大洼旅游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全县诸如交通运输、通讯、餐饮、娱乐、旅业、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三化一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因此,我们必须深化认识,更新观念,跳出旅游发展旅游,象重视发展工业一样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打造旅游产品体系,深度开发旅游市场,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行业,兴一业可以旺百业。
因此,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实践中,我们应破除部门、行业意识,进一步加强与各区域的协作,切实把旅游产业纳入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局中来统一谋划,着力构建大旅游的格局。
各有关部门都要主动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进而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旅游产业发展,共同托起这轮喷薄而出的“朝阳”。
3、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
围绕建成“中国湿地温泉休闲旅游名县”的战略定位,积极聘请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大手笔的创意策划,对大洼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设计,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要引入现代营销理念,把有限的资金和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切实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开发、高水准包装推介,树立大洼旅游的整体形象。
着力加快市级重点经济区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高标准编制《红
海滩旅游度假区规划》,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创新度假区开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包装储备一批旅游项目,扩大招商引资领域,推进温泉风情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名牌”带动其它景点的开发与升级。
各相关旅游镇、旅游景区也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快打造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温泉体验三大旅游产品体系。
4、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
旅游项目是产业建设的主要支撑,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做好顶级旅游项目的策划创意,应当作战略任务,当作重中之重,当作头等大事,这是加快大洼旅游产业发展最为基本最为迫切的要求。
要按照“一带、三区、十景、一城”的旅游空间进行布局。
一带,即河海风光旅游带;三区,即西部湿地生态观光旅游功能区、中部温泉养生综合旅游功能区、东部历史文化及乡村休闲旅游功能区;十景,即大洼镇、田家、唐家温泉养生综合旅游景区,王家侨乡旅游景区,赵圈河红海滩旅游景区,新兴、清水综合农业旅游景区,二界沟现代渔村旅游景区,田庄台历史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平安民族风情旅游景区,西安乡村度假旅游景区,东风将帅故里旅游景区,新开(新立)矿区休闲旅游景区;一城,即大洼温泉城。
要以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以湿地温泉为特色,辐射周边,实现各旅游景区景点的差异化错位式发展。
要启动旅游大项目专业化招商,拿出超过引进重大工业项目的气魄和精力,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投资开发,推进高端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提升全县的旅游核心竞争力。
力争用五年时间,建设出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的景区。
红海滩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要做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景区,还要再打造3个以上国家级旅游景区。
5、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
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线路开发,加强旅游道路的扩建、维修,加强水上旅游航线、路上旅游公交专线、景区内道路建设、停车场建
设以及用电、给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
要完善配套服务,随着前来大洼旅游观光人数的逐步增多,规划建设不同档次的适合接待旅游团队的星级宾馆或酒店,有效解决游客就餐住宿问题,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组建旅游专业车队,切实为游客提供经济、便捷、周到的交通服务。
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综合性旅游信息导向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服务。
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不断规范旅游市场,形成城市旅游品牌和行业服务品牌。
6、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要打造多元化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围绕吸引高端游客、提高旅游效益、充实淡季旅游等重点,突出湿地温泉特色,结合农、渔、文、节等资源,构建休闲度假、现代节会、商务会展、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品体系,深入挖掘和推出体现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积极开发承载量大、社会效益好的大众旅游产品;抓紧开发具有纪念意义、特色显著的旅游纪念品,建设有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
要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品位。
立足于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重视文化资源的转化,逐步解决景区景点文化含量明显不足、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存在“有看头、没玩头;有游头、没留头”等问题,整体上注入地域文化的灵魂,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建设,具体景点景观的建设塑造也应注意把握特色、赋予内涵,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7、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促销。
要重视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品牌策划和资金投入,有针对性地拓展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针对国内市场,以定向促销为重点、以媒体推介为辅助、以区域合作为依托,面向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重点旅行社和重点客源群体,进行精细包装、全新推介和捆绑宣传;组织协调各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形成联合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促销活动;制作出版高层次、高品位的“大洼旅
游”等大型画册及声像制品,策划组织大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题活动;借助各种媒体对外宣传大洼旅游整体形象,在全县重点区位和路段设立旅游宣传广告;利用移动、网通公司的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开展彩铃、互联网等新业务,多方位多层次扩大旅游信息交流。
8、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要建立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在景区景点门票、购物、餐饮、住宿等方面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让利于旅行社,激发旅行社主动开展地接业务的积极性。
加强行业管理,整顿市场秩序,适时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有关问题。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从体制、制度、管理上下功夫,确保无事故发生。
建立优秀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及科学管理模式,积极培养吸纳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并通过聘请知名院校、企业专家前来讲课,选派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等形式,全面提升大洼旅游经营和管理水平。